03.03 为什么秦腔在甘肃影响比陕西还大,陕西的秦剧团基本在甘肃演出?

被苹果砸了的男人


虽然说秦腔起源于陕西,古往今来陕西成立了很多优秀的秦剧团,为当地人表演秦腔,吸引很多人的关注度,深受当地老百姓们的喜爱。但是秦腔在甘肃的影响力比陕西的要大很多,他们的剧团基本上在甘肃演出,主要是因为甘肃人的娱乐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当地人民风淳朴,心地善良,热情大方,喜欢欣赏秦腔表演,他们觉得很精彩。


一种娱乐文化方式在本地是否受欢迎,主要得益于它是否符合老百姓们的兴趣爱好,是否合大家的口味,虽说众口难调,但如果这种娱乐文化方式内涵丰富,表演精彩的话,一传十十传百,大多数人会慢慢接受的。陕西人从小到大看秦腔表演看多了,大家会觉得腻,像甘肃人平时很少看到秦腔表演的话,会觉得很稀奇的,大家挺喜欢欣赏的。
陕西的秦剧团基本上喜欢去甘肃演出,主要是因为甘肃和陕西比较接近,交通十分便利,大家往返时间比较短暂,在甘肃表演经费也比较多一些。秦腔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象征,我们应该要好好保护它,不要让它失传了,我们要把它继承发扬光大,让后辈们也欣赏一下。


说一说兰州美食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它生存的土壤,如果开了生存的土壤,就如同无根之水,没有任何生命力。秦腔打根上开始就不属于士大夫阶层,它反应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它发源于远古人民的图腾崇拜和远古祭祀文化,是普罗大众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贫乏的历史背景下借以抒发理想生活和达到天人感应的普世价值观。

秦腔发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千百年来是广大人民群众滋润和养育了秦腔,它是切切实实的大众文化载体,不是什么阳春白雪,不是有些伪专家所称的所谓高尚艺术。

甘肃自古由于地处边陲,生产力相对落后,天旱少雨,地贫屋脊,人们生活水平底下,同时由于西方和西亚地区的宗教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在甘肃进行碰撞交流,沿线神佛庙会文化繁荣,加上甘肃的尚武精神,为秦腔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温床。即就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形式得到了传承和放大,依然是秦腔生存发展得生力军。

任何一个秦腔演出团体,除了过硬的自身建设外,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秦腔对他们来说,是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是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一份工作,因此,要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市场为导向,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演出,哪里有演出就能客观的增加收入,同时随着信息交流渠道的广泛和甘肃人民日益增长的艺术欣赏能力,自然而然的以陕西人为主的班底成了他们的主要选择对象。


秦腔须生


自我第一次接触到梅派戏曲,听到葆玖先生唱的贵妃醉酒,便对梅派倾心不已。看到葆玖先生为了宣传梅派艺术,时常带着他的亲传男旦弟子胡文阁,经常看到葆玖先生跟文阁在一起同台演出, 眼里满是对徒弟的疼爱与期待,渐渐的我也听和文阁唱的梅派戏,虽与师傅甚至师姐尚有差距,但其对艺术的认真和执着打动了我,唱的也有自己个人特色,我便开始对胡文阁先生有了兴趣,毕竟也是玖爷唯一亲传的男旦,现在玖爷已经作古,真是令人唏嘘心痛。胡文阁在拜玖爷为师之前,是一名秦腔演员,后来又当起中国第一名反串歌手,我看过他唱秦腔的视屏,然后就对秦腔有了兴趣。



查阅秦腔典籍,方知秦腔的历史与魅力 。秦腔又称乱弹,乱弹源于西秦腔,而梆子腔则来源于老秦腔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今天的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为古代西秦之地,西秦腔源于甘肃天水,后经来往商客带入长安,使其得以壮大,发展 。

秦腔表演朴实粗犷,细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行当则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计13门,又叫十三头网子。

一直到乾隆年间,由于乾隆为拜寿,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则分为不同的流派:

1.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也叫同州绑子,老秦腔、东路梆子。

2.流行于关中地区西部的宝鸡地区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则称西路秦腔也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

3.流行于汉中地区的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

4.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也就是西安乱弹。

东路秦腔在进入我们大河南后就发展成现在的豫剧,豫剧大师常香玉为此唱出了名。而在河北友成了河北梆子,我们熟悉的相声演员郭德纲就是唱河北梆子出身。传入山西有则成为晋剧,晋剧名家丁果仙和她的八大弟子,我都非常喜欢。后来西路秦腔入四川就称之为梆子戏。可以说句公道话,秦腔乃梆子戏的始祖,京剧,豫剧,蒲剧,晋剧等各路梆子戏都吸收了秦腔的优点与特征。

在清乾隆年间,秦腔一度成为京城的主要戏曲,京剧无人问听,后来由于京城禁演秦腔,秦腔一路南下,到了江南地区,风头一度盖过昆曲。可见,秦腔在清朝乾隆年间有多么盛行。



到现在,秦腔则成为西部主要流行戏曲。现在的陕甘宁青新五省还均有秦剧团,可以说起源同体,当然在日后发展中各自有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而我们则就主题,主要谈一谈我个人认为的陕西秦腔和甘肃秦腔的区别与发展。

陕西作为西府秦腔的主要继承地,其主要剧团如省戏曲研究院、易俗社、三意社等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秦腔演员,其中不乏很多获奖的演员,在研究和继承上陕西秦腔也做得非常好,相反,甘肃秦腔在这方面就稍逊于陕西秦腔。

而在表演的方式上和创新上面,陕西秦腔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出了一部分影响很大的现代戏。甘肃秦腔则努力致力于传统,在坚守传统风格的老戏上面一直坚持演古戏,特别是西周时期《封神榜》这类故事有很多的演绎。其实两省的秦腔剧团都很优秀,而且在来往上也很密切,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努力的发展着我国秦腔戏曲文化。




作为一个喜欢听秦腔的戏迷来说,我觉得甘肃秦腔,则更好的继承了传统,可能跟听京剧也有关系,在听京戏上我喜欢听传统骨子老剧。甘肃秦腔相较于陕西秦腔,在坚持传统上一直做得非常好也非常的专一,它保留了原秦腔的粗犷豪迈和原生态,苍劲冈阳做工讲究,出了很多净角名家如刘茂森、张兰泰等,都是我喜欢的花脸演员,听着非常过瘾。陕西秦腔做工上,则倾向于生角和旦角,做工花俏,受到许多年轻观众的喜欢,近年来,由于一直在做创新改革致力于讨好年轻观众的受众,在改革的道路上有进步,当然也有非议,有些创新,创新的非常好,有些创新,则让人难以适应。所以喜欢听传统的则更倾向于甘肃秦腔,喜欢听创新的,则可以听陕西秦腔。但是现在由于陕西秦腔发展更为接近时代的浪潮,加上乐队又十分的庞大,乐器齐全,用现代媒体的手段,在推广上做到了很好的发展与时代结合,用了很多创新的元素,所以大家似乎觉得陕西是做得最好的,又因为西安是省会城市,又是中路秦腔的发源地,再加上领导的重视,所以发展一路向前,涌现出一大批的获奖演员,使得陕西秦腔发展的有声有色,但是我认为在唱腔上似乎陕西秦腔已经跟甘肃秦腔的传统味道相比稍有变味,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陕西秦腔的发展为秦腔艺术的发展上不小的功劳。



陕西秦腔一直致力于走出大西北,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这些年所做的努力非常有目共睹,陕西的剧团经常在甘肃演出。由于西北五省,从古代到今天一直是游牧民族与少数民族的结合,特别是魏晋以后不断建立起来的民主政权,导致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汉民族的文化的有机融合,也促使了民乐和佛教音乐的融合,所以早期的甘肃秦腔中有大量的佛曲曲牌如《达摩》《三十三天》《高腔》,等等。到清晚期甘肃秦腔则以演鬼神戏,侠义戏为主,突出忠义和世道轮回,它以曲子开场,然后再转入秦腔,部分观众称这种形式为“风,雪,搅”。在唱腔的上下两句上会加一个衬词,并附加逗乐,还夹杂着乡语和地方色彩。



甘肃秦腔现在的演出很多剧团都下乡在农民之中,与民同乐。虽发展上不及陕西秦腔的与时俱进,但是在坚守传统上做得非常好,近年来,甘肃电视台也致力于发扬甘肃秦腔的民族文化,不断的推广语传播,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都能看到甘肃秦腔的身影。所以很多喜欢地道的秦腔,老秦腔的一些观众还是比较喜欢听甘肃秦腔,能听到很多传统的骨子老戏。

所以,并不能说二者谁比谁的影响更大,谁比谁的优势更多,不管是陕西秦腔还是甘肃秦腔,都在努力的发扬与传播这门古老的戏曲艺术,使之不断的发展壮大新,让我们这民族的瑰宝永远在人们口中口口相传流传下去。这是我们爱秦腔人的所有心愿。


戏曲小白的自我理想


原因很简单,因为陕西人早不会唱秦腔了。

一、“秦”。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秦州在甘肃天水,甘肃简称“陇”,秦人实际就是甘肃人。

二、“陕”。

陕西简称“陕”,陕县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

西安关中平原,不属于西北黄土高原。

西安关中自古属于中原河南司州。

西安人的根在河南。

西安自古属于中原河南,西汉时期,西安就隶属于河南司隶州;东汉称司隶校尉部,由洛阳统领;三国时期归许昌管辖;直到西晋才从河南划出,划入雍州边缘。

西安人百分百能听懂河南方言,但听不懂西北方言。

西安人爱喝中原河南胡辣汤,不爱吃西北浆水面。

西安人也希望自己属于中原。


用户67724358697


因为甘肃秦腔基础好,两省交界,人民有共同的爱好,尤其农闲时社里过庙会都请陕西的秦剧团,这几乎成为传统。其它剧种对这里民俗文华影响较少。其次秦腔符合甘肃人民的文化审美,秦腔粗犷,音质优美,故事情节曲折而富有民族特色。所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海蓝之梦


秦腔在西北五省的影响力都大,陕西的剧团职业化发展的最好,参与的人数最多,所以在西北其他地方常见陕西剧团,而且从质量上来说,陕西剧团人才更多,这是一个基数,当然其他四个地方也有很多秦腔名角,但是从整个市场来看,陕西是秦腔艺术中心


体育记者菲尔斯


秦腔:演绎的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与更迭,表达了人民渴望有一个太平盛世,安居乐业的美好美景,但历史总是不眷顾老百姓,这就有了秦腔的唱腔历史剧,真实的反应了历史的悲欢离合。说的不对请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