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春天,孕育新的希望 ——张掖市部分农业企业复工复产见闻

连日来,张掖市各复工复产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安全有序进行生产作业,奏响了春日里的“复工曲”。2月25日,记者深入甘肃祥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爱福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丹县正明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等农业企业了解到,已复工复产企业正开足马力,努力把失去的一个月损失“夺回来”,确保完成今年的目标和计划。

春天,孕育新的希望 ——张掖市部分农业企业复工复产见闻

春日晴明,阳光洒在大地上,甘肃祥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工厂化马铃薯组培中心内生机勃勃,3万瓶马铃薯脱毒苗茁壮成长。“每瓶里面30株苗,20天扩繁一次,扩繁后将新枝丫剪下来栽入另外的瓶子,一瓶变为三瓶,总共扩繁四次,大概到4月上旬扩繁结束,移植栽入网棚,生长90天后,长出2克至30克的马铃薯原原种,即微型薯。”祥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宏国向记者介绍他的“宝贝”。

位于张掖国际物流园区的祥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马铃薯良种扩繁、种植、收购为一体的企业,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种子繁殖、管理、检测能力。“我们从上海引进了无菌盒和自动灌装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极大减少人工和流程,降低成本。并且无菌盒壁薄、采光好,苗长得健壮。”马宏国表示,受疫情影响,人工成为企业复工后的“稀缺资源”,提高产业自动化水平,也是企业应对突发疫情的有效举措。

“公司与山丹、民乐、永昌等地马铃薯种植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按照目前加班加点‘抢’来的生产进度,能够满足今年市场需求。”马宏国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公司还与上好佳、爱味客、百事、达利园等马铃薯加工企业签订常年合作加工型品种种薯生产和商品回收协议,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成了原种—良种—商品薯—收购—储藏—销售为一体的马铃薯产销体系。“今年预计生产马铃薯脱毒苗500万株、原原种800万粒、原种3000吨,目前已生产出马铃薯脱毒苗200万株。”

春天,孕育新的希望 ——张掖市部分农业企业复工复产见闻

爱福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该公司在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同时,科学有序组织本地员工先回岗位复工复产。公司打包车间内,机器轰鸣,一个个香菇棒从机器中“吐”出来,伴随着传送带缓缓前移,工人们忙着将传送带上的香菇棒装上架子。

“今年本来计划生产香菇600万棒,年处理菌渣3万多吨,生产有机肥料2万多吨,新增就业200多个,现在计划跟不上变化,但我们有信心迎头赶上,因为中央和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暖企’支持政策,相信难题会迎刃而解。”原本一筹莫展的爱福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涛,看到2月12日出台的《张掖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措施》,终于松了口气。“18条政策‘集成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们对应找到了解决流动资金、原材料供应、疫情防控物资等问题的办法,已向相关部门申报,估计很快就能享受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张涛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该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菇农”运营模式,实现了统一供应菌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示范菇棚、统一产品回收、统一加工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其中爱福食品食用菌、果蔬脆片深加工生产线和菌渣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线已形成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目前,公司拥有2个香菇示范基地、1个研发中心、1个技术培训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和6家全资子公司,在职职工达130人。公司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28个基地发展香菇产业,覆盖山丹、民乐、甘州、酒泉、临夏州东乡县、平凉市静宁县等地区,234户精准扶贫户以香菇产业为引领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春天,孕育新的希望 ——张掖市部分农业企业复工复产见闻

春播在即,山丹县正明种植有限责任公司马铃薯仓储物流交易市场内人头攒动,40多名工人忙着分拣种薯。“受疫情影响,人工明显减少,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人少了可以提前干,延长分拣时间,总之确保不误种薯农时。”正明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种薯主管梁永全告诉记者,今年春季,公司有7000吨种薯需要分拣,分拣、装袋后将精选的优质马铃薯原种运送到恒温库,等待装车运往山丹和周边县区的合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还有一部分销往新疆、山东、内蒙古、陕西等地。

“我们公司一年四季在全国各地巡回种植马铃薯,在广东湛江有1380亩马铃薯基地、甘肃永昌有22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自与达利、百事(中国公司)、上好佳(中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今年计划在山丹修建蔬菜及花卉大棚和现代化恒温库,以一流的农业生产设备、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动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梁永全表示。

疫情防控不放松,农业生产早行动,夏粮丰收有保证。我市在严格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和种植户排忧解难,想方设法解决企业用工等难题,加快推进农业企业复产、项目复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至目前,全市涉农龙头企业217家已复工复产204家,开工率达94%;未开工13家,其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开工企业3家,缺资金1家、缺原料1家、产品无销路2家,未到生产季节的6家。(记者 陈 海 赵 琳)



审核:万福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