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為何會敗給屢戰屢敗的李自成

明史載:“傳庭死而明亡矣”。 當時遼東松錦之戰後,大明最後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大明已無兵可用。崇禎重新提拔入獄三年的孫傳庭,孫傳庭臨危受命,無論是整頓軍備、編練新軍還是整頓地方、治療疫疾都是竭盡全力。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為何會敗給屢戰屢敗的李自成​但是形勢已變,當年被他打得只剩十八騎的李自成已經有了幾十萬大軍,而且初步建立了政權,關鍵他有糧有兵員,而孫傳庭東拼西湊都難。李自成憑那歌謠“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為何會敗給屢戰屢敗的李自成​靠旱災兵禍,大明內外交困的形勢就有無窮無盡的兵源。崇禎十五年(1642年)四月,李自成再圍開封,末代周王朱恭枵告急,崇禎不顧孫傳庭所說的新軍未練成,急令救援,孫傳庭領兵出潼關,初戰連續勝利,但是因為河南連續陰雨天和闖軍襲擾,後勤補給困難,士兵飢餓,以青柿子充飢,軍心不穩,在闖軍的反攻中潰敗。之後南陽之戰火車營在白廣恩的帶領下攻破闖軍三重陣營,但是糧草缺乏,後勁不足,最終在闖軍的反擊中火車營、騎兵接連潰敗,最終全軍大敗,孫傳庭敗走潼關。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為何會敗給屢戰屢敗的李自成​闖軍追擊攻破潼關後,孫傳庭在亂軍中戰死,部隊潰散。

最後用電影《大明劫》的臺詞,總結孫傳庭失敗的原因。孫傳庭問:“又可兄,你覺得大明朝氣數已盡了嗎?”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為何會敗給屢戰屢敗的李自成

吳又可道:“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歷朝歷代,皆是始興終衰,其中道理,皆是重馭世之術而輕經世之道,我朝積弊已久,非一味猛藥可以痊癒。 ”(孫傳庭誅殺侵吞軍田的鄉紳時)孫傳庭道:“你們都是害國之賊。天下糜爛,百姓從賊,皆因飢餓,百姓飢餓,皆因無地可耕。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為何會敗給屢戰屢敗的李自成​得人心者得天下,你們知道什麼是人心嗎?人心,就是糧食,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備兵源。這就是為什麼他李自成可以輸個十回八回,而我孫傳庭連一回都輸不起!”軍隊訓練不夠,皇帝瞎指揮,沒錢沒糧,打再多勝仗,也是聚沙成塔,水一來,最終還是會是功虧一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