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僅需6步,讓孩子從充耳不聞到乖乖聽話

@QaaHal:一家人都收拾好了準備出門,我著急地不停催,孩子卻在慢吞吞地繫鞋帶。

@改啥暱稱啊:讓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箱,半個小時過去了,地上還是一團糟。

@KIDDDD:一遍遍地催孩子上床睡覺,他卻始終“無動於衷”……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遇到過這些狀況。為什麼你都快說800遍了,孩子仍舊聽不見、喊不動?如何才能讓孩子認真聽你的要求,並樂意去做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僅需6步,讓孩子從充耳不聞到乖乖聽話

4種父母容易帶出不聽話的娃

事實上,孩子不聽話,對大人的要求不理不睬,很可能是你無意中給孩子樹立了壞榜樣。

溝通不專注

大人往往很忙,不少家庭常常是孩子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父母卻忙著手頭的事。無形中,孩子就學會了一邊玩玩具,一邊聽別人說話。

建議:孩子說話時,父母要用對孩子的期望來要求自己,看著孩子的眼睛,認真聽他說每一個字,並及時給予反饋,或者提一些問題,加強互動。

假如當時很忙,也要明確告訴孩子需要等多久,以及這段時間他可以做什麼,讓孩子不必茫然等待。

不注重傾聽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話題不感興趣,或者覺得童言無需在意,所以不注意傾聽,心不在焉。

建議:父母要有傾聽孩子心聲的意識,傾聽時要蹲下或彎腰,眼睛平視孩子,而不是蹺著二郎腿坐在椅子上,叫孩子“你給我站好”。

僅需6步,讓孩子從充耳不聞到乖乖聽話

說話太囉嗦

有些父母說話抓不住重點,絮絮叨叨,還夾雜著許多抱怨、責備的話;還有的家長說話毫無邏輯,幾件事翻來覆去地說。

這樣做,孩子完全搞不清楚父母究竟想要說什麼,希望自己做什麼,結果家長喋喋不休說得痛快,孩子卻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建議:父母在跟孩子提要求時,儘量使語言簡單明瞭。每次只說兩三件事,並讓孩子重複自己說過的話,同時督促他去做。

態度過於粗暴

一些父母為了讓孩子重視自己的話,會下意識地提高語調,但孩子此時的關注點更多在父母惡劣的態度和憤怒的表情上,而不是說話的內容。

建議:

即使很生氣,父母也要穩住情緒,讓他停下手裡的事,和顏悅色地說出想說的話。

6個步驟讓你不用說第二遍

僅需6步,讓孩子從充耳不聞到乖乖聽話

01、設定鬧鐘

如果想要孩子做別的事情,不妨設定鬧鐘,讓其知道什麼時候應立即行動。好比你正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老闆突然吩咐你立即做另一件事,你心中也會大為不悅,孩子也一樣。

正確的做法是,提前告訴他,在10分鐘之後關掉遊戲去洗澡,給他準備的時間。

02、直接表明要求

這意味著你不要在屋裡大呼小叫,否則孩子很容易對你不加理會。正確的做法是:

走到孩子面前,看著他的眼睛,清楚明白地告訴他你想要他幹什麼,而不是不停地嘮叨、說教。

03、指令要具體

給孩子安排任務,要讓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體做什麼。比如,不說“你應該整潔一些”,而說“現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後我們好做手工。”

指令不要抱怨、指責、數落。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是在被別人指責時,他會更加不願意去聽從,因為他的心理能量此刻都用在“防禦”你的“攻擊”上了。

僅需6步,讓孩子從充耳不聞到乖乖聽話

04、設定後果

當孩子對你所說的話沒反應時,應告訴他後果。比如,減少遊戲時間或者減少一次外出遊玩的機會。

注意與孩子交流時應該保持冷靜,不要解釋,更不要動怒咆哮,但不能允許討價還價、拖泥帶水。

05、監督到位

如果命令孩子立即做某事,最好監督到位。比如,如果你想讓孩子自己穿好鞋,可以只說一遍,然後站在他身邊,直到他將鞋子穿好。

06、形成常規

一旦形成常規,孩子對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就感到很自然,家長也無需嘮叨。如讓孩子睡前先刷牙。

如果已養成習慣,家長就無需反覆提醒。不同孩子性格也可能各異,要根據實際做變通。▲

本期母嬰智囊團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李君

僅需6步,讓孩子從充耳不聞到乖乖聽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