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晚清名臣沈葆楨,被曾國藩提拔後忘恩負義,說18個字讓所有人原諒

晚清名臣沈葆楨,被曾國藩提拔後忘恩負義,說18個字讓所有人原諒

晚清名臣沈葆楨是曾國藩拔擢的。咸豐五年(1856年)一月,沈葆楨被任命為九江知府,當時的九江城被太平軍控制,沈葆楨無法赴任,是曾國藩延他入營,直到次年,沈葆楨被重新任命為廣信知府。八月,面對太平軍一支萬人軍隊的進攻,沈葆楨七戰七捷,又是曾國藩第一時間向朝廷推薦他擔任廣饒九南道。咸豐十年,清廷的江南大營一潰千里,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再次向朝廷舉薦沈葆楨,並用了“該道器識才具,實堪大用,臣目中罕見其匹”之類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句。於是沈葆楨被派往曾國藩營中。同治元年(1862年),沈葆楨被提拔為江西巡撫,進入正二品大員的行列。

曾國藩對沈葆楨有知遇之恩,按照過去官場的“潛規則”,沈葆楨自然得“報答”曾國藩。有意思的是,沈葆楨成為江西巡撫的那年十月,就扣下了給湘軍的江西漕折錢五萬兩,又截留了九江的關洋稅。同治二年,湘軍缺餉,只能煮粥度日,曾國藩給九江關道寄了封私信,讓他送九江關洋稅三萬兩給正在圍困天京的湘軍。誰知款項剛送了一半即被沈葆楨叫停,沈葆楨還要求九江關道將已經送去的款項追回,否則將撤掉其道員職務。曾國藩不得不將到手的銀子退還。

晚清名臣沈葆楨,被曾國藩提拔後忘恩負義,說18個字讓所有人原諒

原來,曾國藩的湘軍不是朝廷正規軍,清廷不給固定經費,其軍餉必須自籌。湘軍有很長一段時間駐紮在江西,為了籌餉,曾國藩不得不置關設卡,抽取漕折、厘金。到咸豐十年,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更將江西漕折、厘金等全部充作軍餉。曾國藩提拔沈葆楨,一方面是因沈葆楨確實才具不凡,另一方面,曾國藩也是想在餉源地安插一個“自己人”,以確保“後院”安全。曾國藩沒想到這個“自己人”偏偏不給自己面子,不僅拒絕為湘軍供餉,連部下供餉也不允許。千里馬對自己這個伯樂“忘恩負義”,曾國藩的惱怒可想而知。自此,曾國藩和沈葆楨的關係漸行漸遠,數年不通音訊。

沈葆楨當然不是個忘恩負義之人,他之所以拒絕曾國藩調款,和他個人素質有關,也和他的官場理想有關。沈葆楨為官清正廉潔,做巡撫時,家裡居然僱不起下人,身為名門閨秀的妻子只能親自下廚;長子想買房子,他也不肯答應,說家裡“力所不及”;他逝世時,布被舊衣,官囊空空,不名一文。他廉潔奉公,自然不肯讓曾國藩過分動用江西的財力。

晚清名臣沈葆楨,被曾國藩提拔後忘恩負義,說18個字讓所有人原諒

江西是個傳統的農業省,工商業極不發達,湘軍拿去的份額那麼多,當地官府的財源早已變得極其枯竭。以前,湘軍主力在江西,江西人出錢也算師出有名;現在,戰爭焦點移到天京,湘軍主力已轉到江浙一帶,江西防務更多需要江西人自己負責,朝廷也有意讓江西組建地方兵勇,加之朝廷調兵入贛,江西的勇丁一時猛增至三萬多人,糧餉開支浩大,沈葆楨不願再額外增加民眾的負擔,而且還得保證當地官府的正常運轉,他也確實沒有能力對湘軍有求必應,只能以強硬的口吻拒絕。

曾國藩逝世三年後,沈葆楨在給友人的信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吾輩出而任事,國家是為,豈其為朋友私情耶?”為保護當地民生,不惜和自己的伯樂、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鬧僵,這或許是沈葆楨甘願戴上“忘恩負義”帽子的最好詮釋。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遊宇明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