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陳赫鄭愷加盟的《青春同學會》在人物衝突做減法或可提升觀感體驗

文丨玖肆

畢業一別,便給人生劃下了楚河漢界。畢業多年的你,再次回憶青春,對曾經的班集體是什麼樣的印象?當這樣的問題擺在面前之時,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各自不同的答案。在上週六東方衛視首播的《青春同學會》中,嘉賓們也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陳赫鄭愷加盟的《青春同學會》在人物衝突做減法或可提升觀感體驗

或是對時間積澱情感的感慨,鄭愷說:“我們剛畢業十年,這十年很多人都在奮鬥,都在努力。”或是對同學如家人般的眷念,劉紅梅說:“我覺得像個家,真的就是很親的兄弟姐妹。”或言語間對集體自帶驕傲和自豪,張殿倫說:“上海戲劇學院表演04級,非常團結,人才濟濟。”

首播收視平平或可在人物衝突上做減法

從《青春同學會》第一期節目CSM52城收視來看,收視率0.581%,收視份額2.18%,在週六衛視晚間時段節目排名第十。這樣的成績,對於節目的首播期而言,不容樂觀。內容是節目能否獲得觀眾青睞的首要因素,故而暫且拋開其他因素,單從內容構建這一維度來剖析其失利的原因。

陳赫鄭愷加盟的《青春同學會》在人物衝突做減法或可提升觀感體驗

從節目流程來看,和大多數真人秀節目一樣,第一期節目整體流程由幾大版塊組成,嘉賓出場集結——接到公演任務並稍作討論——製作、享用晚餐——晨起活動——討論劇本——晚間聚會。由於公演準備時間短,在討論環節將時間的急迫感和公演的高難度體現地淋漓盡致,87級所呈現的主要矛盾在於舞蹈有難度,04級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在於模範班長面對網癮青年散漫的無奈,因此人物關係有些“劍拔弩張”。

陳赫鄭愷加盟的《青春同學會》在人物衝突做減法或可提升觀感體驗

其實,一期節目看下來,整體內容節奏相對鬆弛,但由於公演前期準備的內容穿插其中,導致整體的節奏時快時慢,氣氛時而輕鬆明快時而緊張激烈。整體故事線在動畫花字的輔助下邏輯分明,但這樣如過山車般的節奏和頻頻出現的人物衝突多少讓觀眾產生疲憊感。有趣的是,筆者在觀看節目時,就有看到彈幕中有“現在綜藝都是這樣,製作衝突點,最後都會和平結束”、“這是劇情安排”這類質疑節目的評論。

陳赫鄭愷加盟的《青春同學會》在人物衝突做減法或可提升觀感體驗

陳赫鄭愷加盟的《青春同學會》在人物衝突做減法或可提升觀感體驗

人物衝突是真人秀節目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滿足大眾的求知慾、獵奇心來博眼球、贏收視。但如今時過境遷,當佛系、道系等隨性人格集體出現,併成為大眾津津樂道的自稱名詞,真人秀節目裡的人物衝突早已不是最吸人眼球的賣點。加之,嚮往詩和遠方的慢綜藝諸如《嚮往的生活》《中餐廳》等節目的走紅,大眾對於和風細雨式的綜藝節目更為青睞。

當然,不可否認,衝突性是真人秀的三大特徵之一,但可以給《青春同學會》有所啟示的是,衝突並非一味圍繞人物關係上來構建。畢竟,在真人秀熱潮初到來之時,人物衝突這樣的敘事手法在節目中運用過太多次。故而在觀眾心中,節目中大多衝突均是“劇本作怪,和平收尾”固定套路的呈現而已。

同時或是與所邀請嘉賓的專業屬性有關,節目前期設定內容圍繞表演展開,但從網友討論的話題來看,所討論最多的並非是表演的專業知識,而是他們講述往日時光裡的笑和淚,最容易引發觀眾共鳴、觸發觀眾感慨的情感按鈕。就如在曾經紅極一時的網絡歌曲《北京東路的日子》一樣,儘管旋律普通,但歌詞裡的“季風、洋流、白色校服、門衛叔叔、食堂阿姨”是所有人學生時代共有的回憶,順勢地勾起所有的校園回憶,撩到一波情懷粉。

陳赫鄭愷加盟的《青春同學會》在人物衝突做減法或可提升觀感體驗

當觀眾在電視機前看到嘉賓們多年重聚之時,能夠從他們身上看到成長的印記,這也是節目增強觀眾粘性的一大原因。比如,曾經在同學印象中什麼都不會做的江珊,竟然一個人做了一大桌子菜時,讓陳小藝感慨萬分:“她完全跟我以前知道的江珊不是一樣的,這個變化就特別大,所以說生活真的能夠練就或者改變一個人。”

多年之後的重逢,歲月在他們臉上留下的痕跡,也讓他們練就一身本領,這樣的情感共鳴是容易觸發觀眾的情感開關,因此,製作方或可考慮在之後的節目中人物衝突做減法,在情感共鳴上做加法,平衡專業表演知識的業務交流與同窗老友生活互動之間的比例,給觀眾更好的、無導演痕跡的視聽體驗。

解鎖同學CP的另一種方式,填補品類空白

同學情誼這一內容,在當下綜藝節目中並不少見。在《中餐廳》中,趙薇和黃曉明這一對同學CP有趣而默契的互動圈了一波粉,其間大學班主任崔新琴還加盟節目,為兩人之間的同學情誼的迸發增添一把催化劑;在《跨界歌王》第一季總決賽時,李光潔邀請了大學同窗陳思誠一起合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追溯大學時期同窗的青澀時光;在《脫口秀大會》中袁弘以段子手的論調,細說“袁胡”之間相處的點滴,這一片段曾在微博上被各類大V轉發……

“同學情誼”這一概念在綜藝節目中運用從某種角度來說,對於節目是錦上添花,圍繞當期節目的主軸增加素材,而《青春同學會》則讓“同學情誼”從配料變成了主菜。

陳赫鄭愷加盟的《青春同學會》在人物衝突做減法或可提升觀感體驗

一方面,單純以“同學”切入的這一品類綜藝節目往遠了可以追溯到2000年初的從北歐引進的《老同學大聯歡》以“老同學”的名義為旗幟,用“大聯歡”的形式為載體,以同學情誼與往事追憶做切入點,以名人與老同學聚會的方式,將懷舊、憶趣的談話與機智輕鬆的遊戲兩條主線交叉貫穿。

就近看則有如今已經停播的《明星童樂會》,嘉賓在現場的隔離室聽現場的“老同學們”談談童年一起經歷的趣事、故事來辨別出久未謀面的同窗老友,一起回憶童年及成長中的種種過往。但就近年綜藝市場的品類來看,單純從同學情誼這一角度切入的大體量在播綜藝節目算是空白。

另一方面,儘管青春校園題材也是近年大受歡迎的影視劇類型,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到《致青春》,從《最好的我們》到《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從《微微一笑很傾城》到《夏至未至》,這些劇集無不打著青春校園題材旗號在談著校園戀愛,單純講述同學情誼的戲份淪為配料。在這樣的現實情境之下,從題材到內容的欠缺,《青春同學會》敏銳嗅到這一市場契機,以同學情誼切入,填補類型空白、豐富內容品類,也是合乎現實情境之下的市場需求。

陳赫鄭愷加盟的《青春同學會》在人物衝突做減法或可提升觀感體驗

但這檔節目播出並不順利。節目原名為《歡樂同學會》,此前所傳出的消息是由江蘇衛視和歡樂傳媒共同打造播出,幾經曲折又在東方衛視播出。無獨有偶,最近熱播的《嚮往的生活》第一季原定平臺是東方衛視,後來移至湖南衛視,熱播的《小鎮故事》也曾在湖南衛視、浙江衛視之間遊離,最終定檔江蘇衛視。

隨著製播分離政策進一步分化,外包傳媒公司承接衛視綜藝已不是罕事。但與此同時,項目存在不穩定因素大大增加,小到嘉賓溜號,大到平臺置換等都成為製作公司在進行內容創作時必須自我面對和承擔的風險,節目最終順利播出並取得良好反響都是萬幸之事。

整體而言,《青春同學會》播出時間恰在畢業季,從立意上來說,將其他節目中的“配料”變成主菜,合時合境,而節目內容的後期呈現還需再三斟酌,減少“花少式”人物衝突的“導演痕跡”,多一些真誠的情感交流更得人心。畢竟,節目主體嘉賓大都是在鎂光燈照射之下的明星群體,“沒頭腦式的不高興”難得人心。

陳赫鄭愷加盟的《青春同學會》在人物衝突做減法或可提升觀感體驗

外加,娛樂圈本是一個名利場,對他們而言,最好的同學情誼如張殿倫所說:“不管現在到了什麼所謂的地位,所謂的名氣,還是繁華落盡,都不忘初心,還是那個樣子。”而這個道理,同理於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