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评弹历史:帝王心术,恩威并用——李世民如何处理君臣关系

今日头条 王俊杰猛

帝王术——李世民如何处理君臣关系

贞观之治的成功,原因之一即在于君臣相得。

贞观六年(632),李世民在出生地武功举行宴会,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豪情满怀。

宴会上,尉迟恭想起自己无论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是在玄武门政/变的激战中的赫赫战功,有点兴奋有些激动也有些失落,对“次序”排在自己前面的某公不满:“你有什么功劳?凭什么排在我前面?”

座次排在尉迟之下的李道宗,是当今皇帝李世民的堂弟,跟随李世民打天下,也颇有一点功劳的,看到尉迟发飙,过来劝解几句。哪想到尉迟喝高了以后根本不能控制自己,动手就打。结果李道宗一只眼睛险些被打瞎了。

事情闹大了,李世民很不高兴,宴会在不愉快的气氛中提前结束。

评弹历史:帝王心术,恩威并用——李世民如何处理君臣关系

李世民和尉迟谈话,对这位功勋卓着的名臣,李世民谆谆教导:“对于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我是持批评态度的,希望能与各位功臣共享富贵。可是你在官任上屡屡有违/法行为,从你这里我想到,韩信、彭越被汉高祖刘邦杀掉,不是没有理由的,不完全是刘邦的责任。国/家的治理就是靠赏功和罚过而已,非分的恩典不是可以常有的,你可要好自为之,不要将来后悔。”

经过这一番谈话,尉迟恭以后很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世收敛多了。

贞观十三年(639)两人又有一次谈话。

李世民说:“有人说你造/反,是怎么回事?”尉迟恭听了憋了一肚子气:“说为臣要造反是真的。当年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侥幸不死,才有今天。如今天下安定,却怀疑我要造/反?”说着,还解开衣裳,露出一道道伤疤。

李世民看了听了也感动起来:“我不怀疑你,才和你说这事。你还有啥想不开的?”

评弹历史:帝王心术,恩威并用——李世民如何处理君臣关系

同样的故事,在房玄龄身上演绎的是另一个版本。

《资治通鉴》记录了房玄龄在贞观年间的三次停职的故事。

一次在贞观二十年(646),房玄龄因为小错被勒令停职回家反省。为此禇遂良上书劝谏:“房玄龄从隋末李家太原起兵就跟随陛下,特别是武德末年玄武门政/变时参与决策,贞观初年选用贤能建立贞观政/治格局,若论臣下勤勉,房玄龄应推第一。这样的人才,如果不是他有谋/反等重罪,是不应该遗弃的。就算他年老体衰,也只能劝说他退休养老,按礼请退;不能因为些许小过失,就屏弃元勋老臣。”李世民听了,立即召房玄龄入宫议事。

但是没多久,房玄龄再次犯错“避位”回家,这一回还是没有记载是什么错,但进程很微妙。

史书上只说,过了一阵,皇上驾幸芙蓉园,房玄龄得到消息,立即命令子弟洒扫门庭,因为他知道皇上会驾临房家。果然,皇上李世民给自己找一台阶,“顺路”来到房家,然后“顺便”带着房玄龄一起回到宫中。

在贞观十年(636)长孙皇后病故时,综述长孙氏品德事迹时,《资治通鉴》提到有一次房玄龄因为受到批评停职回家。长孙皇后知道了,对李世民说:“玄龄事奉陛下已经很久,严谨小心;朝廷机密,从未泄露。所以,没有特殊的原因,希望陛下不要舍弃他。”

评弹历史:帝王心术,恩威并用——李世民如何处理君臣关系

史书记载,房玄龄实在是一极小心谨慎之人。

儿子房遗爱娶了皇帝的女儿高阳公主,女儿嫁给了李世民的弟弟(韩王),他深深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在皇帝授予“太子少师”职衔时,上表请求解除机要职务退出权/力中枢,不仅得不到皇帝的批准,而且还下诏命令他不得继续上表就同一问题连续请求,没有办法他只好接受任命。

作为宰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声望的意义多于实际的意义,但当太子准备仪仗队要正式拜见老师的时候,房玄龄还是没有敢前去接受这样的礼遇,他回避了。因此,房玄龄受到当时舆论的赞扬,认为他有谦让的美德。

在君主政/治时代,李世民的举动合乎君主南面之术,是君主操控臣下的基本伎俩,是常用手段,恩威并施。

皇帝自己对权/力必须绝对控制,随时显示皇权。臣下则必须知道皇帝的底线,适可而止,激流勇退。政/治第一,友谊第N。

评弹历史:帝王心术,恩威并用——李世民如何处理君臣关系

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命令皇太子在定州监国,房玄龄在长安留守,得以便宜行事,不须奏请。

有人前往留守办公室,声称要告密。房玄龄问你要告谁?得到的回答是:“告您。”房玄龄马上把此人送到前线给李世民处理。李世民听到报告说有留台送来告发有人谋反的事,令人持刀列队,押上告密人,问他要告谁,回答:“房玄龄。”

李世民早已料到这是怎么回事,立即大喊一声令将此人腰斩,然后下玺书批评房玄龄不能当机立断。

这是一场精彩的贞观君臣之间的政/治博弈,双方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都要按规则把自己的角色演好。

李世民要给房玄龄充分的信任和充分的权/力,房玄龄要对得起皇上的信任;皇上要展示的是胸怀,臣下要表现的是忠诚和适度的谦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