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一場藍色的“惡作劇”

藍是空氣、是自由、是呼吸。

克萊因藍:RGB比值為0:47:167,由藝術家伊夫·克萊因發現,並以其命名,又被稱為理想之藍、絕對之藍。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天才克萊因

1928年,生於法國尼斯,父母均為畫家,但他並未因此直接繼承父母的意志,先後做過商船謀生,也辦過柔道學校,最終仍沒能逃脫血液裡流傳下來的藝術細胞,開啟了自己的繪畫藝術道路。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克萊因的“藍色時期”讓人聯想到畢加索的“藍色時期”,同為“藍色時期”,所傳達的寓意卻迥然不同。畢加索透過“藍色時期”表達的是一種孤獨意向;而克萊因的“藍色時期”,最純粹的色彩浮現於無限時空之間,如同尼斯的消除了地平線的海與天,是要帶給人們純粹的沒有物質存在的精神空間。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尼斯,克萊因的出生地,那種消除了地平線的海天一色的藍,正是克萊因為之瘋狂的生命色

克萊因著迷於神秘虛無的存在,對於感覺他如此描述:感覺就是存在於我們自身之外,但又永遠屬於我們的東西。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克萊因藍

克萊因用合成樹脂混合藍色色料得到靜穆的“克萊因藍”,後人為紀念他,將其命名為國際克萊因藍(IKB)。

1960年,克萊因在米蘭畫展上,展出了八幅同樣大小、塗滿近似群青色顏料的畫板,“克萊因藍”正式亮相於世人眼前。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Blue Monochrome(pic/theartstory)

2018年夏天,英國的布倫海姆宮( Blenheim Palace )將會被一種特殊的色彩——國際克萊因藍( International Klein Blue ,簡稱 IKB )所包裹。

這是布倫海姆宮藝術基金會( Blenheim Art Foundation )為紀念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 Yves Klein ) 90 週年誕辰而舉辦的大型回顧展——這也將成為克萊因在英國最為全面的一次個人展,其中將展出克萊因生前創作的 50 餘件繪畫、雕塑和裝置作品,旨在對圍繞著克萊因一生的“美、情感、崇高”等概念做一次探索。屆時,這些具有流動性和波普風格的作品,將會對遍及布倫海姆宮大廳的古老的大理石製品構成強烈的視覺挑戰。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1958年4月,克萊因在巴黎伊利斯·克萊爾畫廊舉辦了一個名為“空無”的展覽。展覽前他把展廳的牆面塗成白色,讓展廳空無一物。這個空無一物的展廳就成為他的一件裝置作品,名為《空無》。闡釋的是克萊因的宇宙觀。實有的生命它的內核則是空無。空無即廣袤即流動即永恆。克萊因的觀念藝術包含著某種東方的哲學觀。

"How I became an artist"

1954年,26歲的Klein帶著從柔道中領悟到的超越有形之物、抵達無形之境的觀念,回到巴黎踏入了藝術之門,以單色畫開始創作。

"Through the colour, I experience a feeling of complete identification with space, I am truly free."

藍色單色

Blue Monochromes

1957年,Yves Klein在米蘭的Apollinaire畫廊裡展出了他的單色命題:epoca blu(復古藍),十一幅同等格式的畫布被均勻地塗上群青色,掛在距離牆20釐米的託槽上,充滿了畫廊的有限空間,這是他第一次創作充滿一整個空間的藍色單色。同年在巴黎的Iris Clert畫廊展出同樣的藍色單色作品時,他在開幕式上放飛了1001個藍色氣球,並把這一舉動稱為“空氣動力學雕塑”,這標誌著他藝術生涯的藍色時期開始。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Yves Klein at the Galerie Apollinaire, January 1957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Aerostatic sculpture, Paris, 1957.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Invitation card for the exhibition Propositions monochromes, Galerie Schmela, Düsseldorf, 1957.

Yves Klein的單色畫完全擺脫了色彩本身的悅目和諧等視覺心理學效應,而進入了純粹精神性的觀念領域。他把“每種顏色的細微差別”描述為“在某種程度上,基礎色就像一個個獨立的人,每個人都是來自於某一個種族群體,但是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和靈魂。

“一幅畫的質量,它的終級實在存在於它的視覺性之外。”

人體測量

Anthropometries

在Céline2017年春夏秀場上出現了兩條與眾不同的白色印花長裙,裙身的印花乍看像一個人體輪廓,其實正是Yves Klein在1960年的作品《藍色時期的人體測量》。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Céline SS17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Anthropométrie de l'époque bleue (ANT 82), 1960

藍色時期的人體測量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Anthropométrie sans titre (ANT 84), 1960, 155 x 359 cm.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Anthropométrie sans titre (ANT 148), 1960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Anthropométrie sans titre (ANT 171), ca. 1960, 53 x 73 cm.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Monique (ANT 57), ca. 1960, 115 x 96 cm.

1960年3月,Yves Klein在巴黎國際當代藝術畫廊,創作了一場名為《藍色時期的人體測量》行為藝術表演。他請來三位美麗的女模特依舊將她們身上塗滿藍色顏料,指揮她們在鋪在地面上的畫布上翻滾拖拉,或是在掛在牆上的畫布上貼靠按壓,將身體形態與姿勢的痕跡留下畫布上。

1960年五月,法國藝術評論家Pierre Restany第一次使用“New Realism”(新現實主義)這一詞來表述Yves Klein等同時期藝術家的作品。

躍入虛空

The Leap into the Void

Yves Klein著迷於無垠的天空以及“無形止境”,從1957年起,他便開始進行藝術的“非物質面”研究。1958年4月,Yves在巴黎的Iris Clert畫廊舉辦了實驗裝置展"Le Vide"(虛空),展出的內容就是“空”。他把騰空了所有東西的畫廊空間當作他的作品,除了刷成藍色的櫥窗和白色的牆之外,空無一物。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Le Vide, exhibition La Spécialisation de la sensibilité à l'état matière première en sensibilité picturale stabilisée, Galerie Iris Clert, Paris, 1958.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Immaterieller Raum, ''empty'' room , during the ''Monochrome und Feuer'' exhibit, January 14 - February 26, 1961.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Yves Klein in the Void Room (Raum der Leere), Museum Haus Lange, Krefeld, January 1961.

1960年十月,迷戀非物質並對空無嚮往的Yves Klein在巴黎西南部的Rue Gentil Bernard街完成了一個名為"Le Saut dans le vide"(躍入虛空)的行為藝術作品。由Yves本人從二樓窗口跳下到助理準備的床墊上,攝影師Harry Shunk和John Kender在場拍攝,Yves躍下的畫面與攝影師另外拍攝的空蕩街道的畫面合成在一起,就形成了這張行為藝術照片。

這張照片被他自己的報紙刊登,文章標題為:''A man in the Space ! The painter of the Space throws himself into the Void!''

一场蓝色的“恶作剧”

Leap into the Void,1960

1962年6月16日,Yves Klein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年僅34歲。這位畢生渴望進入無形之境、進入虛無的藝術家,在留下這些藝術作品與永恆的觀念之後,從物質的世界永遠消失了。後人們將他看做是與沃霍爾(Andy Warhol)、杜尚(Marcel Duchamp)和博伊斯(Joseph Beuys)齊名的20世紀後半葉對世界藝術貢獻最大的四位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