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戲曲裡的科班可不是“出身”:“大佬級別”的京劇科班瞭解一下~

科班概念

科班,中國舊時培養戲曲演員的場所。科班本意是指舊時學、演結合的戲劇班子,是成為演員(舊稱戲子)的必須也是唯一途徑。後來科班就引申為正規的職業技能教育的統稱,所謂科班並非指"出身",而是指正規培訓或自學成才的分水嶺。

戲班以演戲為主,科班以學戲為主,是培育戲曲人才的主要形式。其中,這些京劇科班可謂是“大佬級別”,在過去名聲響噹噹!十分值得注目!

四箴堂科班

戲曲裡的科班可不是“出身”:“大佬級別”的京劇科班瞭解一下~

錢金福 最右

四箴(zhēn)堂科班前身是“小三慶”,地址在北京前門外百順衚衕西口內。由程長庚創辦,程章圃(程長庚之養子)主管,聘有教師崇富貴、田寶琳、朱洪福等。學生中最著名的有錢金福、陳德霖、李順亭(大李五)、張淇林(張長保)、路杏林、李壽峰(李六)等。

小榮椿科班

戲曲裡的科班可不是“出身”:“大佬級別”的京劇科班瞭解一下~

楊小樓

小榮椿科班在清光緒六年(1880年),由楊隆壽創辦。首科學生於光緒十四年(1888)滿師。學生以春字排名,如楊春甫(楊小樓)、程春德(程繼先)、馮春和、郭春山、郭際湘(水仙花)等。該科班在第二科學生未卒業的時候即停辦。後重建,改名“小天仙”,又培養出不少出色的學生,如譚小培、範寶亭、遲月亭等。

小榮椿科班的演出劇目有《火雲洞》、《陳塘關》、《雙心鬥》、《奪錦標》、《三俠五義》等,多為楊隆壽所編,且多采用砌末、燈綵,是為京劇舞臺上燈綵戲的先驅。

富連成班

戲曲裡的科班可不是“出身”:“大佬級別”的京劇科班瞭解一下~

富連成班

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創立,社址在北京宣武門外前鐵廠。牛子厚為班主(東家),葉春善為社長。民國元年(1912)牛子厚不願繼續經營,將班倒讓沈姓(沈仁山、沈秀水)接辦,改名“富連成”。民國24年(1935)葉春善病故,由其長子葉龍善繼社長,社址遷至龍坊橋。後因入不敷出,無力延辦下去,在民國37年(1948)宣告解散。

富連成社歷時40餘年,是自清咸豐、同治以來,延續時間最長,阻止規模最大。培養京劇藝術人才最多的一個科班。長期執教以來的教師有蕭長華(任總教習)、唐宗成、蔡榮桂、賈順成、葉福海、郭春山等。

該科班以喜、連、富、盛、世、元、韻字排名,共辦7科,培養學員將近700名。該社與廣和樓戲園訂立演出合同長達20年。除此,曾經還常演出於廣德、華樂、哈爾飛、吉祥等戲園,學員學演劇目近400個,其中繼承、整理、改編的優秀劇目有《赤壁鏖兵》、《獨佔花魁》、《太湖山》、《四進士》、《梅玉佩》及“八大拿”戲、“三小戲”等。

崇雅社

戲曲裡的科班可不是“出身”:“大佬級別”的京劇科班瞭解一下~

梅蘭芳與福芝芳

京劇女科班,由田際雲創辦。1916年8月3日在北京建立。招收學生50餘名,兼授京劇、梆子。出於此班的譚文玉、梁春樓、李伯濤、鄭菊芳等都享名一時。1916年8月18日首演於北京天樂園、劇目有《青山石》、《梅絳雪》、《汾河灣》、《賈家樓》等。後轉為大班,仍名“崇雅社”,金少梅、於紫仙、於紫雲、福芝芳、秦雪芳、孟小冬等都先後搭過班。該班演出於城南遊藝園,始終保持著坤班的性質。

斌慶社

戲曲裡的科班可不是“出身”:“大佬級別”的京劇科班瞭解一下~

楊寶森夫婦

1917年由俞振庭、果仲連在北京創辦,學生以斌、慶、永三字排名。如耿斌福、殷斌奎(小奎官)、徐斌壽(徐碧雲)、朱斌仙;毛慶來、郭慶永、劉慶喜;張永祿、俞永興等。不按字排名,曾在此戲班演唱的還有李萬春、楊寶森、王少樓、劉陽宗等。演出劇目中以武戲較為著稱,如《金錢豹》、《東皇莊》、《兩將軍》等。

南通伶工學校

戲曲裡的科班可不是“出身”:“大佬級別”的京劇科班瞭解一下~

南通伶工學校 老照片

1919年成立,由江蘇南通鄉紳(張謇)出資倡辦。歐陽予倩任主任。聘有薛瑤卿、吳我尊、馮子和、趙彤珊(芙蓉草)、苗勝春等人為教師。學制7年。學習內容除了京劇、崑曲外,兼學話劇、音樂、文化知識,廢除舊科班的體罰制度。為加強學生舞臺實踐,特建一新型劇場,名“更俗劇場”。共辦7年。培養學生60餘人,其中較著名的有林秋雯、葛次江、張玉昆等。

榮春社

戲曲裡的科班可不是“出身”:“大佬級別”的京劇科班瞭解一下~

榮春社老照片

1937年,尚小云在北京創辦,1938年正式成立。共辦兩科,學生以榮、春、長、喜四字排名。第一科排“榮”、“春”,第二科排“長”、“喜”二字。該社的演出劇目除了傳統戲外,還排演過許多新編本戲,如《崔猛》、《荒山怪俠》、《九曲黃河陣》、《唐王遊月宮》等,1948年解散,開辦整整10年。

鳴春社

戲曲裡的科班可不是“出身”:“大佬級別”的京劇科班瞭解一下~

張鳴祿 戲曲老照片

1939年由李永利、李萬春父子創辦,社址在北京宣武門外大吉巷、初收學生百餘人,以鳴、春二字排名。文武老師有陳喜光、俞步蘭、陳富瑞等。平時除上演傳統劇目以外,還以新排本戲,加用燈光佈景為號召,如《猴王遊月宮》、《五鬼抓劉氏》、《天下第一橋》等。培養的學生,多以武戲見長,如王鳴仲、張鳴祿、吳鳴伸等。

中國戲曲專科學校

戲曲裡的科班可不是“出身”:“大佬級別”的京劇科班瞭解一下~

王金璐 最左

1930年創建於北平(今北京),附屬於中國戲曲音樂院(程硯秋為南京分院的院長,實設北平),名為私立中國高級戲曲職業學校。後改稱中華戲曲專科學校(簡稱中華戲校)。焦菊隱、金仲蓀先後擔任過校長。教師有王瑤卿、曹新泉、高慶奎等。

在教學宗旨和管理體制上,均有所變革。除京劇專業以外,兼有文化課程。學制6年。先後辦5科,招收學生200餘名,學生以德、和、金、玉、永五字排名,傅德威、李和曾、周和桐、趙金蓉、侯玉蘭、白玉薇、高永倩(今名高玉倩)等均出自該校。

稽古社子弟班

戲曲裡的科班可不是“出身”:“大佬級別”的京劇科班瞭解一下~

張春華 坐

1936年在天津成立。由高渤海創立。尚和玉任名譽校長,婁廷玉任社長,韓富信任副社長;建社之初,在40餘名學員的基礎上又併入北京長慶社。1944年停辦。該社注重基本功的訓練,堅持學習與舞臺實踐班擅演連臺本戲(彩頭戲)的特長,大膽革新,在繼承、挖掘了大量傳統戲的同時,還發揚了稽古社大班擅演連臺本戲的特長,大膽革新,創排了一些西洋戲和現代戲(時裝戲),在京劇科班中獨具風采。

上海戲劇學校

戲曲裡的科班可不是“出身”:“大佬級別”的京劇科班瞭解一下~

顧正秋夫婦

培養京劇演員的學校。1939年成立於上海。徐曉初等人籌錢創辦。陳成萌任校長。教學除了專業課之外,還兼學文化。招收學生一百餘人。均以“正”字排名。顧正秋、張正芳等人均出自該校。演出劇目為傳統戲和一些本戲,如《漢明妃》、《九蓮燈》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