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驱逐舰上有一百多发导弹,被击中后,剩余导弹怎么处理?

千寻百味美食挑战


现代驱逐舰都携带大量导弹,一旦被击中,的确有殉爆的风险,各位想必都看过海湾战争T-72被击中后,弹药殉爆、炸飞炮塔的惨状。

为抑制弹药殉爆,坦克上要装灭火抑爆系统,驱逐舰又如何?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生存问题,譬如052D型导弹驱逐舰,携带的HHQ-9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共计64枚,HQ-10近程防空导弹24枚,此外还有几百枚130mm、上千枚30mm舰炮炮弹,不过和坦克相比,这里面装药量最大的都是导弹,导弹推进剂的化学稳定性比炮弹的发射药好得多,最起码不会一旦被击中就殉爆炸上天。

为保障自身的安全,现代导弹驱逐舰普遍在重点区域敷设一层的合金钢、铝合金或凯芙拉装甲,052D亦然,虽然部位和厚度均为机密,但可以想见,垂直发射系统和舰炮弹药库必然是重点防护部位,装甲厚度会大于机舱,也超过作战指挥中心的防护水平。

实战中,一旦垂发系统被击中、甚至起火,损管系统会立即报警,提供讯息供指挥官做出决策,这时的首选策略是启动冷发射排险程序,判断哪些单元有殉爆风险,就使用高压蒸汽将导弹抛出,落入海中。

除紧急抛弃外,052D的武器区域还有一套灭火和灌注系统,由损管计算机控制,如果系统判断险情不大,会对弹药库、垂发系统的高危区域喷淋灭火剂、并灌注二氧化碳,抑制火情,同时保有一定的战斗力;而如果损伤严重,则会启用紧急灌注系统,用海水填充弹药库和垂发系统的空间,进一步降低殉爆风险。

至于052D的上层建筑,HQ-10发射装置和730/1130近防炮,这些系统的中弹风险更高一些,但空间开阔,即便偶然殉爆,破坏力也十分有限。

驱逐舰上携带的各型导弹,殉爆风险并不大,反而是舰炮的大口径炮弹库最危险。

如不出所料,052D的装甲敷设会以主炮弹药库最厚,而且高强度的海上对抗中,主炮的作用不大,损管系统向主炮弹药舱紧急注水的阈值也较低,一旦出现重大险情,立即动作。

总结起来,当弹药被舱击中时,驱逐舰会优先抛弃存弹、其次灭火抑爆,重大险情下才会灌水。

不过需要说明,现代驱逐舰的设计理念,还是以“避免被锁定,避免被击中”为第一追求,所以才配备防空导弹、近防炮等系统,一旦自身被反舰导弹、鱼雷等命中,丧失战斗力是大概率事件,损管只为保命、并不能作为维系战斗力的依靠。

——


炎黄军武


驱逐舰被击中后,舰艇下一步的行动要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舰艇的损伤程度,敌人的下一波攻击能力,舰船还能够承受多少伤害等等。一般来说,舰艇作战都是根据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弃舰保人这个原则来的,当然不排除一些胆小的人没有开战就挂着白旗逃走,也有一些舍生忘死的人战斗到最后一刻。假如敌人的导弹仅仅给舰艇造成了轻微的损伤,驱逐舰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就撤退,这时候驱逐舰应该继续攻击已经瞄准的目标,这类目标已经经过了准确的估算,打击的成功率更高。



被攻击之后驱逐舰应该寻找攻击自己的敌舰,并且快速做出反击,摧毁对手二次进攻的能力。假如驱逐舰受损严重,继续战斗很容易就会沉没,大部分舰长都会带领全员撤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回到港口修理好战舰,下次海战还能够发挥作用,一旦被击沉就什么都没有了。也有一部分舰长会继续作战,继续作战的话被击沉的风险非常大,舰长会加快攻击的节奏,尽量在被击沉之前打光所有的弹药。


假如敌人一枚导弹就摧毁了驱逐舰的作战能力,舰艇的动力系统也受到了损失,此时全员应该尽快撤退,临走的时候将战舰炸沉。这时候舰船上可能会有剩余的导弹,但是危急关头能够保命已经不容易,这些导弹肯定是带不回去了。舰艇上都会有爆破的措施,为了不让武器落入敌人手中,直接将这些导弹和战舰一起炸毁,然后坐着救生船离开,保住有生力量是舰员们最正确的选择。

至于舰船直接被一枚导弹击沉的情况,剩余的武器肯定是没有机会抢救了,舰员们能够有机会投放救生船就已经是万幸,如果连投放救生船的机会都没有就落水了,能够被其他军舰救走已经是自求多福,哪还有心思去管剩下的导弹。综合来说的话,剩余的导弹能够发射的就发射,不能发射的就不要了,毕竟舰员们不可能每个人背着一枚导弹逃走。


军武小咖


现代的驱逐舰,动辄几十上百枚的导弹。但是,战舰的火力通道是有限的,导弹数量也是有限的,如果敌方发动了饱和火力打击,那么军舰被击沉是必然的。

如果军舰被击沉的军舰上面的数百枚导弹,应当如何处理呢?

处理什么处理?舰长下令弃舰全体成员的离开战舰,舰船自沉。

难不成你还打算把所有导弹都扔出去做殊死一搏。不存在的,没有火控发射导弹出去什么也打不到。

难不成你还打算把已经被导弹命中了的战舰,再拉回去么?那可能吗?现代的战争是科技的战争,是高精密的战争,直接等于,一群鸡蛋用铁锤互砸的战争

所以只要敌方反舰火力够强,你就会看到上面这张图。别说导弹能不能捞出来,战舰上面能幸存下来几个活人,那都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说句实话,现代战争只要被敌方命中,那么就已经废了,可以扔掉了。因为已经没有修复的价值了,现在在最贵的是电子设备,最贵的就是雷达系统,被导弹命中有这些值钱的装备已经成了一群废铜烂铁。还不如再买一条买条新的还便宜点....

也就是撞船了,导弹呀,密集阵呀,防空系统也还能拿出来再用用。


啸鹰评


怎么处理要看具体情况,凭空想象是没有用的。如果驱逐舰直接被打沉,那思考剩下的导弹该怎么处理,就是一件多余的事情了。

携带大量导弹的现代化驱逐舰一旦被敌方击中,指挥官首先要注意的是会不会发生殉爆。虽然现代化驱逐舰的重点区域都设有装甲防护层,导弹也不像炮弹那样容易发生殉爆,但这并不代表能完全杜绝风险。所以说,当驱逐舰直接被击沉或者发生爆炸大火,无法及时得到救援时,为了让损害降至最低,舰长可以下令弃舰,驱逐舰和舰上的武器也将沉入大海。

当然,驱逐舰本身价值不菲,在能保住的前提下,可不能说弃舰就弃舰。至于舰上剩余的导弹该何去何从,那要视当时情况而定。如果被导弹击中的部位不会太扯作战能力的后腿,那完全可以“轻伤不下火线”,一边自救一边进行回击,但要小心敌方的后续攻击造成二次伤害。如果被导弹击中的部位颇为严重,但还能向敌方发射导弹,那指挥官可能会根据局势做出“打光导弹,同归于尽”的决定。如果导弹攻击的部位好死不死正中要害,控制系统、电力系统、通讯系统等基本成了摆设,尚有移动能力的可以酌情退出战场,无自救能力也得不到及时救援的,还是只能弃舰。


军机图


这个题有点意思。别说驱逐舰上有100枚导弹,就是有一枚导弹咱也拿不回来啊。开个玩笑。😁😁😁这问题问的没啥太多的想法,很简单一句话,如果不沉没,有价值肯定修,没价值就没用了,至于船上的弹药,能用肯定要用的。

对于现代导弹驱逐舰来说,可能在海战当中遭遇多种情况。而对于不同的被攻击状态,和战损程度,自然是选择不同处置方案。我们可以设定,舰船自身的因素,来袭导弹的攻击程度,舰船的损伤程度。我们来说一下可能的情况。



舰船自身因素,这个主要涉及到舰船自身的防御系统,和损管系统。防御系统自然有按照舰船大小来确定了,如果按照题主所说的能装100多枚导弹的驱逐舰,至少应该是万吨级的,美国阿利伯克级装96枚导弹,排水量在10000吨左右。那么这样的一艘驱逐舰完全具有远、中、近三层防御系统。止损要要提防御,主要就是为战舰遭到导弹攻击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拦截来袭导弹,减少中弹的几率。这样在承受一枚导弹打击后,没有损伤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撤出战斗。


而损管系统控制就是在舰船承受导弹攻击后,能够及时阻止战损扩大,保住军舰能够撤出危险区域。包括,主要是水下舰船漏水情况,和起火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态势的恶化,为军舰争取撤出的基本条件。


导弹的攻击程度,这主要是指舰船再承受敌人来袭导弹的能力上,抗饱和攻击能力,能够保证舰船的生存力。在舰船承受一枚导弹攻击后,和承受多枚导弹攻击是破坏程度不同的。如果承受的攻击波次太多的话,基本上就不用想下步了,船长完全可以命令弃船了。

舰船损伤程度,舰船如果损伤程度很小,并且也不是重要部位,那么必然要抓紧撤出战斗序列。那么上面的武器弹药自然是都有保障,完全可以修复再用。如果首损很严重的情况,并且失去了动力,那么只有等待命运了,期望别沉没了,或者别再被攻击。不过这样的舰船基本也是报废了,上面的武器弹药都已经报废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舰船设计时,要防止弹药的自爆。这个是武器设计时,武器弹药必须要考虑到战损时可能引发的殉爆现象,不过现代武器而言,一般都要考虑这块设计的。



另一个问题是现代军舰越来电子信息化,这也导致军舰一旦遭到武器的攻击,基本上就处于瘫痪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现代舰船的电子原件越来越精密,越来越微型化,集成化,这导致的就是很容易在被攻击后丧失功能,而无法修复。甚至是整船的系统报废,比如一枚电磁脉冲导弹,就可以完全让一艘阿利伯克级报废,完全没有修复的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只能说是船还在,还有价值,那么肯定不会扔,舰船上的导弹也是如此。反之,不用合计,弃船吧,这是唯一的办法!


淡然小司


驱逐舰被击中,首先是确认损害程度,如果是舰体受损着火但有挽救的可能,应立即灭火,并同时进行损管抢救,确保恢复自身动力系统。

每艘舰艇都有可能遭受攻击,但受创程度和位置都不相同。如果是鱼雷攻击,受创部位都是水线以下,破口和进水量较大,损管操作较难,最好的方法是放弃受损舱室并关闭相邻舱室,确保隔堵,这就是航海上所说的一舱不沉制或多舱不沉制。作为吨位不大的驱逐舰,如果被现在鱼雷拦腰击中,基本就是断成两节沉入大海。

如果舰艇是受到导弹攻击,受创部位都是在水线以上的较高位置,几乎不存在进水问题,但舰体的部分上层建筑和表面的部分武器装备基本全损,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也会造成电力系统、控制系统、通讯指挥系统等失灵瘫痪,驱逐舰完成丧失作战能力。如果遭受到导弹攻击的部位对自身作战能力影响不大,在可控范围之内能进行自救的同时也可进行有效还击或攻击。

至于直接击中舰载导弹发射架或发射井部位的情况是可能存在的,一战英国"胡德号"就是被德舰一发炮弹击中弹药库引起大爆炸直接沉入海底。那么上面说的概率是存在的,100年后的导弹击中率要比击中"胡德号"的炮弹概率大多了。如果舰载导弹发射架或发射井内有导弹并被对方导弹直接击中,那么这艘驱逐舰完蛋了,两枚或三枚导弹同时爆炸,驱逐舰沉没也就是瞬间的事。

如果驱逐舰被导弹重创,造成电力系统、控制系统、通讯指挥系统等完全失灵瘫痪,剩余的未发射使用的导弹怎么处理,这要看当时情况。在战场上不可能进行两艘舰艇物质驳载,此时把导弹发射出去已成为不可能,移动抛弃导弹费时费力。如果战场形势许可,损管操作得当,驱逐舰自身可以移动,可撤离战区返航基地处理。如果爆炸造成大火猛烈无法施救,他船无法接近救援或无救援舰船时,为了避免更大的爆炸引起的连锁反应对人员损失和伤害,舰长可下令全员弃船,并打开海底阀自沉。


一个支点看看


只要没有被打沉,自然是能保住就保住了。哪有说什么动不动就随便弃舰逃走的。至于那种被直接打沉的,那么就没法其他办法了,只能全舰撤离。

在现代战争中,被导弹击中并摧毁的案例并不少,但是生存下来的也不少。这主要是因为被命中地区不同。假如被导弹干中主梁并炸成两截,那么战舰就直接沉了,根本没得选择。但是如果命中的不是要害,那么既然战舰没有沉没总不能自己把自己给干沉了。战舰上的各种武器都是昂贵的东西,拆下来都能好用。比如,以前萨达姆都会把废弃的舰炮拆下来当岸防炮台使用。

其次,在战争中战舰被击沉是很伤士气的事!比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其实日军主力战舰几乎全部带伤,有些也是在返修时候不得不弃舰了。但是在军舰被击沉的清军一方却是直接就军心崩溃了,再也不敢战了。


优己


想象一下当年俾斯麦号对战胡德号吧😄

嗯,被打中的垂发,或者弹药库,基本就是这样殉爆了,结果很惨烈。

但是往往海战里不是一击必杀,如果没有击中要害部位,小伤可以舰艇损管自救。

大伤的话只要还没沉,没有殉爆。那就看我军这个大杀器了:移动船坞!这个东西老厉害了(ノ๑`ȏ´๑)ノ︵⌨跟随编队出去打仗,万一那艘受伤了,这家伙就赶来直接原地给你满血复活!

可谓战场作弊器!的存在!腻不腻海!?






知识就是力量啊



梁勇86304567


如果战场上被击中,军舰需要做的是损管和反击,同时还要躲避和抗击敌方的后续攻击波。只要武器系统还能运行,军舰会尽力发射武器反击,因为只有反击才是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式。不过如果损伤严重,指挥官只能命令弃船,那船上的武器就同时放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