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隆重向广大稻农推广:寒地水稻诱导施肥技术(二)

隆重向广大稻农推广:寒地水稻诱导施肥技术(二)

(接上一篇)

在上一篇文章里就水稻诱导施肥方案,我提到了水稻的根系的一个分布情况。

也讲到了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水稻单产的进一步提高可能是当前因水稻保护价下调,普通水稻种植户们有所收益的一棵救命稻草!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只有提高水稻的单产,是解决效益的一个有效办法。

所以我们创建了这个寒地水稻诱导施肥模式。在近期推广的这几篇文章中主要讲的是诱导施肥的原理及功效。今后这种寒地水稻诱导施肥方式必将成为各方备受关注的重大课题。

现在我们接上篇,还说说水稻的根。

寒地水稻的根系是水稻植株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感受土壤环境的一个重要“器官”,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创立的寒地水稻诱导施肥方法目地是要使水稻的根群旺健,分布深广,活力强,不早衰。营养物质吸收合成运转更为正常,水稻叶色青翠,并且促进和调动水稻有机体功,保持后劲足。这是产量形成的前提,更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依靠。

水稻根系的研究难度比较大,我们和东北农大对水稻根系的形态分布、营养元素的吸收、物质的合成和分泌特性及相应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我们发现水稻根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形成,是制约着高产水稻产量潜力进一步发挥的关键因素。

一、首先根系形态建成。首先水稻根系的建立,是从水稻种子播在土里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包括在苗床上、移载的过程中、快速返青的过程里、有效分蘖的建立、出穗扬花灌浆等一直贯穿整个生育期。

隆重向广大稻农推广:寒地水稻诱导施肥技术(二)

二、根系活力功能的建立。从水稻遗传基因角度对水稻根系的形态分布进行研究,同时利用诱导方式将水稻营养元素的吸收、干物质的合成和根分泌的特性与产量的形成进行了合理化改变。

隆重向广大稻农推广:寒地水稻诱导施肥技术(二)

三、通过寒地水稻诱导施肥方法使低产田变成高产田。使用该方法根总干重和总体积均要比低产田高,其中表层的根系优势尤为明显,侧根格外发达。根系总长度和根长密度都很大,在土壤中密集成网。同普通施肥方式比较差异明显。具有根宽,根系增加的快,单茎根重高。

通过田间实验和观察,使水稻根系面积在孕穗期达到最大值,并且后期下降缓慢。还有根系分布深,叶角小、叶片挺直,结实率都比较高,而相应的对比田根系分布浅,叶角大,叶片披垂,结实率也低。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叶角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受根系分布的调控,在群体叶面积指数较大的情况下,利用【方案】能培育出分布深而多纵向的根系,这样就有利于改善群体通风透光,增加群体光合作用和提高产量。【方案】所创造的深层根系在水稻前期和中前期为水稻高产起到了主要作用,其根量对水稻在高产水平下进一步实现超高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隆重向广大稻农推广:寒地水稻诱导施肥技术(二)

四、【方案】使水稻在实际生产中表现出明显的不易早衰、青秆黄熟等特性,就是得益于其根系的深扎特性。通过施肥方式的改变,通过有效产品的引诱利用。来增加水稻养分的吸收,最终通过根系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能将吸收的碳氮迅速同化,维持较低的根系氮水平,促进根系对氮的高效吸收。

隆重向广大稻农推广:寒地水稻诱导施肥技术(二)

(未完待续……)

隆重向广大稻农推广:寒地水稻诱导施肥技术(二)

(同样的,下面给朋友们推荐一些有益的书,共同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