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施肥”,切忌“乱用”

我国农业由于长期、大量并依赖性地使用化学 肥料,已经将我们本来健康、肥沃的土地“喂”得板结、酸化、盐渍化、地力衰竭,其恶化程度触目惊心!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各种病害,其严重程度令人发指!

学会“施肥”,切忌“乱用”

土壤板结,其实都是自己花钱买来的问题

农民感受颇深的“增加化肥用量不增加产量”甚至“化肥用得越多产量越低”、农产品重金属严重超标、品质恶化、卖难、效益低等等“乱象”已成了普遍现象,土壤危机、农业危机已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对于土地瘦弱、贫瘠、地力衰竭,有关研究人员指出了个中原因,譬如用肥不平衡、缺乏有机质等等,但是从植物营养学、土壤健康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论断尚不全面,甚至没有找到根源!

要找到土壤不健康的“病因”,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土壤健康的标准——美国土壤健康学会理事张朝晖先生指出:“健康的土壤中除了45%左右的矿物质即土壤本身之外,必要的还要有25%左右的空气、25%左右的水、5%左右的有机质和1%左右的微生物。”

照此,我们可以按照土、肥、水、气,或者按照化肥、有机质、微生物各自的功效来进行一一比照和深入分析,并可在比照和分析过程中充分了解这土地之“瘦”、土壤之“病”到底“病”在哪里?因为只有找出真正的病因,方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为什么化肥的利用率如此之低呢?一方面是因为化肥使用量过大,另一方面是土壤对化肥的容纳能力即保肥性有限,且近年来在逐渐降低。这个容纳能力大小是由土壤的物理结构这个“容器”决定的,而这个“容器”的大小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种类与数量。

学会“施肥”,切忌“乱用”

施入土壤中的化肥,先暂时保存在土壤颗粒及土壤腐殖里,然后逐渐溶解到土壤团粒结构和土壤毛细管中的水里,这才能跟水一起为植物根毛所吸收。

人们放弃使用堆肥等有机肥之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而导致以之为食物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数量剧减,土壤团粒结构减少,土壤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均较低,也就是土壤的物理结构较差,肥料不能被保持,从而被雨水冲走,或者只是保持原样留在土壤中不能被吸收(通俗地讲,“不消化”),再多化肥也是没用在大量的农村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原本用100斤的化肥现在已经用到了200斤甚至300斤,不仅不增产而且还减产(土壤病了,用再多肥料都是白瞎),如此则证明——我们的土壤缺乏的不是“肥力”,真正缺乏的而是“地力”!而土壤缺乏地力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土壤缺乏有机质和微生物菌!

在实践中,各地采用优质土壤调理剂,譬如沐天农业的“土壤酸碱平衡剂”

(有“保水、增肥、透气”三大土壤调理性能,能够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水渗透力、能够改良土壤,恢复原生态。)

还有“有机生物土壤改良剂”(能够吸附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属,促进土壤有益菌的生长,清除土壤中有机物的污染)“土壤膨松剂”(能抑制土粒分散,防止土壤侵蚀,达到保土、保水、增产的作用)

它们和有机肥,微生物肥等搭配使用之后,对改良板结、酸化、盐渍化、病害严重、污染超标、地力衰竭的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修复土壤健康、恢复地力、促进作物增产、改善品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投入少,见效快,生态效果持久。

学会“施肥”,切忌“乱用”

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