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曹操为何一生忠于汉室,至死没有登基称帝?原因在他儿子的名字里

当年曹操新得荆州,南下征讨东吴,却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就此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而孙权与刘备则瓜分胜利果实,最终刘备入蜀川占据益州,拿下汉中,加上荆州南部四郡,实力大涨。而孙权则在赤壁一战中也瓜分了荆州数郡,虽说合肥之战未能击败曹操,但他依长江而守,曹操对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天下三足鼎立之势成型。

曹操为何一生忠于汉室,至死没有登基称帝?原因在他儿子的名字里

雄踞北方的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败退,但他的综合实力最强,地盘最大,加上手握汉献帝这张宝牌,可以说他绝对有实力废除汉献帝而自立为帝,毕竟对比刘备和孙权,曹操才算是正统。但让人奇怪的是,曹操这一生都没有登基称帝,只是给自己加封为魏王。虽然说当年刘邦曾要求异性不能封王,封王则天下人可群起而攻之,但毕竟此时汉室势力比较薄弱,根本没有能力阻止割据势力称王,因此曹操此举也不算太过分。而即便是加封为王,这也是汉室之臣,曹操最终也没有登基称帝。反倒是号称汉室后裔,要匡扶汉室的刘备,在汉献帝还没有死的时候就急不可耐的登基称帝了。

曹操为何一生忠于汉室,至死没有登基称帝?原因在他儿子的名字里

虽说曹操将汉献帝骗到许昌后,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更是加封自己为异姓王,但他毕竟将汉室保存了数十年而未灭亡。否则以汉室当时的情况,若非曹操站在汉献帝身旁,只怕汉室早就不存在了。

曹操为何一生忠于汉室,至死没有登基称帝?原因在他儿子的名字里

正因如此,我们不难看出,曹操其实是忠于汉室的,而从他两个儿子的名字里,也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志向。要知道曹操的两个嫡子,后来的魏文帝曹丕与其弟曹彰都是曹操十分重视的子嗣。而曹丕字子恒,而曹彰则字子文,这两个人的字和在一起就是“恒文”了。也就是说,曹操将自己的抱负都融入到自己儿子的名字之中。而这两个字所代表的两个诸侯,一个齐桓公,一个晋文公,这两人不仅是当时诸侯之中的霸主,更是一直以尊王攘夷为己任。而且在春秋乱世之中,即便他们的实力再强,最终也没有登基称帝,至死都是大周的臣子。

曹操为何一生忠于汉室,至死没有登基称帝?原因在他儿子的名字里

笔者认为,曹操的志向也是与齐桓公和晋文公一般,以尊王攘夷为己任,虽说最后成为异姓王,但至死都没有废汉室而自立为帝。更何况他在世之时,对待汉献帝也十分敬重,并没有像董卓等人那般视汉室于无物。只可惜曹操最终也没有挽回大厦将倾的汉室,而他的儿子曹丕又取代汉室,建立魏国,因此让曹操背上了曹贼这个骂名,让人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