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聊城“母慈子孝”這一家:一位繼母三個娃

今年高考前夕,江蘇連雲港發生一起慘劇,一名18歲的高三女生,在和後媽爭吵時,被對方掐死。

每每聽聞這些事,68歲的吳宗英都會一邊搖頭嘆息,一邊表示不解,她想不明白,繼母和孩子的關係怎麼會如此水火不容,甚至成為仇敵。

吳宗英是一位三個孩子的繼母,家住東昌府區閆莊新村,她用30多年的時間,將他們養育成人,置辦家業,並親眼看著他們一個個成家、生子,再幫兒女慢慢帶大了孫子。老人說,她對這些孩子是從心裡憐惜、疼愛,這種發自內心的愛,始於和孩子們的第一次見面,從此之後,她就開始了一場修行,開始品嚐撫育兒女的苦與樂。

如今的吳宗英苦盡甘來。三個孩子對她極盡孝道,就在前段時間她生病住院時,大兒子衣不解帶伺候左右,讓同病房的病友很是羨慕。

你陪我們長大,我們陪你變老。吳宗英和孩子們的暖心故事,在鄰里之間一時傳為佳話。

她走進那個家時

最小的孩子尚不足3歲

聽說婆婆吳宗英要和遠道而來的老朋友去爬泰山,張傳利馬上給兩位老人置辦齊了防曬衣、運動鞋。很顯然,這個小兒媳的貼心又一次讓吳宗英心生慰意。

說起來,吳宗英和老伴張金標再婚33年,最讓她驕傲和滿意的就是張家的這三個孩子了。

1985年,經人介紹,離異後的吳宗英和張金標相識,初次見面,兩人都對對方較滿意。但聽說張金標前妻因病去世後,留下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時,吳宗英心裡多少有了些猶豫。

可是,心本善良的吳宗英對當時又當爹又當媽的張金標很是同情,後來,在見了三個孩子後,她不顧周圍朋友善意的勸阻,義無反顧地走進這個家,給孩子當後媽。

那個時候,三個孩子中最大的女孩才7歲左右,而最小的男孩尚不足3歲。

婚後不久,張金標的胃病越來越嚴重,吳宗英一邊照料孩子,一邊帶丈夫求醫治病。外人都勸她放棄這個家時,她說,自己既然接受了這個家,就會負責到底。即便丈夫有什麼意外,她也會獨自陪伴孩子長大成人。

今年70歲的張金標不善言辭,心裡感恩老伴的辛苦,時常被她感動得直流眼淚,但卻未曾跟她說過一句甜言蜜語。

張金標還記得,他們最初還在東北生活時,一家人睡在一個炕上,老伴整夜照顧拉肚子的小兒子,甚至用手去捧孩子不慎弄到炕上的大小便。

現在三個孩子都成家立業,各自有了自己的寶寶,一大家子常常聚在一起,孩子們口口聲聲喊著“媽媽”,孫子們連聲喊著“奶奶”。吳宗英說,如今的她,成了最幸福的人。

小兒子一封家書

她壓在床鋪下十幾年

吳宗英的床鋪下,壓著一封舊書信,她時常把它拿出來看看,雖然不識字,但她一樣能讀懂。

這是一封家書,是十幾年前小兒子遠赴南方打工期間,寫給吳宗英的書信。吳宗英說,這封信小兒子寫到凌晨4點鐘。說起這話,她語氣裡有欣慰,還有一些心疼。

信中說,吳宗英的到來,讓曾經那個破碎的家有了改變,讓三個孩子的命運發生改變,給這個家帶來了希望。信中還說,面對外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流言蜚語,她沒有退卻,依然用無私的愛溫暖著這個家。

六七頁信紙,滿滿地全是孩子思念母親、感恩母親的真情實感,也正是因為如此,吳宗英一直將這封家書保存在身邊,即便經歷過數次搬家,她也捨不得丟掉一點。

她說,自己會時不時拿出這封信看一看,然後腦子裡便閃現出當年小兒子從南方打工回來,抱著她痛哭的模樣。她知道,孩子離家久了,都會思念媽媽。

在吳宗英眼裡,三個孩子都是一樣的優秀,他們身上的好品質,值得她跟身邊每一個人炫耀半天。

吳宗英說,孩子們從小便十分懂事,從來不會去做出格的事情,讓她和老伴擔心。因為家裡生活貧困,即使成績都相當優異,幾個孩子還是早早輟學,外出打工掙錢,希望給家裡減輕點負擔。

可是,沒讓孩子學有所成,又成了吳宗英頗感遺憾的事情。

即便如此,孩子們卻清楚地記得,吳宗英當年是如何省吃儉用,辛苦地做著一些小本生意,在兩個兒子還尚未成年時,就為他們蓋好了娶親用的新房,讓他們順利地成家立業。

兒女成家立業

爭著搶著孝敬繼母

吳宗英喜歡跳舞,每次穿件新衣外出時,舞蹈隊的老姐妹們扯扯她的衣服,心照不宣,笑著說,沒錯,準又是兒媳婦買的。

原來,吳宗英的小兒媳張傳利,供職於商場,每年都會給婆婆置辦新衣。吳宗英打開衣櫃,裡面整齊地擺放著一年四季的衣物,她隨手拿起幾件說,都是新的,太多了,還沒來得及穿上一回。

大約七八年前,吳宗英生病了,住進醫院的那些天,大兒子幾乎是寸步不離。這讓她同病房的病友很是羨慕和嫉妒。

那段日子,吳宗英臥床不起,大兒子每天幫她擦洗兩回身體,每天洗腳,而且還會在她難受的時候輕輕按摩腿腳,以期緩解她的不適。

在病友羨慕聲中,吳宗英驕傲地告訴他們,自己並非是孩子的生身母親,毫無疑問,此言一出,來自病友的羨慕和嫉妒無疑又多了幾分。

事實上,張家三個孩子對吳宗英有著同樣的孝心,只不過,彼此表達的方式有所不同。

提起這些,老人笑言,小兒子有時候會因應酬多惹自己擔心生氣,但他更擅長的卻是逗她開心;不善言談的大兒子和兒媳,則習慣了張羅家裡的瑣事,而且能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擔起長子的責任。

事實上,孩子們對吳宗英的尊敬和孝順不是沒有理由的,除了她幾十年在這個家裡的辛苦操勞,更多的是她對這個家裡每個人的善意和尊重。

比如,2012年的時候,吳宗英偷偷為全家人訂好了去東北的車票,然後要求孩子放下工作,跟隨她和老伴回東北,目的就是去祭拜孩子們的生母。

吳宗英說,孩子生母二十幾歲因病去世,那個時候孩子們年幼無知,這麼多年過去了,她把孩子帶到他們生母墓前,只是想讓她知道,孩子們都生活得很好,以便告慰她的在天之靈。

(記者 趙豔君)

記者手記

善良,是一個人最美好的品質

知道吳宗英的故事,要感謝她的老朋友、66歲的李寶英。她是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的退休護理人員,和吳宗英是同鄉,也是老人口口聲聲所說的“恩人”。

幾天前,應吳宗英一家之邀,李寶英從東北來到聊城,雖說之前她來過三次,但此次前來,她想看看,自己這個結拜姐姐,是不是真如她自己說那般幸福。

事實並沒有讓李寶英失望,甚至很多現實都出乎她的意料。她見證了孩子們對吳宗英的至孝,同時也在心裡為姐姐感到高興和自豪。也正因為如此,6日那天,她一路打聽到本報編輯部,向記者講述了兩人之間的過往和吳宗英一家的幸福生活。

和吳宗英一家有苦及甜的生活相比,李寶英和這個姐姐之間的故事,又多了幾分傳奇。兩人相識時,一個是醫院護士,一個是經人介紹前來就醫的病患,沒想到,就是這個求醫經歷,讓兩個素昧平生的人,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真情厚誼。

這其中,吳宗英二次就醫時,身上錢物悉數被盜,同情她的遭遇,李寶英將其帶至家中休息;早些年,吳宗英買房時,李寶英和丈夫四處借錢,為她籌齊了300元購房款;吳宗英第一次婚姻發生變故後,兩人一度失去聯繫,再次見面還錢時,姐妹兩人抱頭痛哭,讓彼此心裡的惦念釋放出來;李寶英生活艱難時,吳宗英免費替她餵養山羊,掙的錢一分不留地給了這個妹妹……

她們之間的故事,還有許多。

兩個人厚待對方的方式不同,但唯一相同的都是心裡的善念。善良,是一個人最美好的品質,因為善良,兩家才有了自己應有的福氣。

趙豔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