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美國著名作家菲利普羅斯去世,享年85歲

【財新網】(陸躍玲)據BBC報道,美國著名作家菲利普•羅斯於當地時間5月22日去世,享年85歲。

菲利普•羅斯是美國當代最負盛名的作家,獲獎無數,被譽為美國文壇的“文學神話”。其創作主題覆蓋猶太人生活,性和美國理想。

菲利普•羅斯曾連續十年被認為是諾獎熱門候選人之一,但始終沒有從諾獎評委手中接過這個獎盃。菲利普•羅斯本人倒是看得開,他曾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笑稱,他得把書名改成《貪婪資本主義下的性高潮》,才有可能打動那幾個老評委。實際上,有評論認為,菲利普•羅斯是那類“不是他們需要諾獎,而是諾獎需要他們”的作家。諾獎之外,他獲獎無數,總共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策獎、福克納小說獎、卡夫卡獎、布克國際文學獎在內的26項獎項。

菲利普•羅斯1933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市。1959年,26歲的菲利普•羅斯發表處女作《再見吧,哥侖布》,驚豔文壇。該作品在第二年即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後,在長達5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菲利普•羅斯筆耕不輟,總共發表了29部小說作品,和多部文論、散文集。

作為一名猶太裔作家,菲利普•羅斯的作品多涉及猶太人在美國社會中的生存狀況以及身份危機。但不同於第一代猶太作家筆下那些受苦受難、恪守教規的“上帝的選民”的傳統,菲利普•羅斯對猶太人生活中醜陋的一面多有揭示。他認為,這有助於還原一個真實可信、有血肉之軀的當代猶太人形象。菲利普•羅斯本人從不認為自己是猶太作家,而只是一個“猶太裔作家”。

性描寫也是菲利普•羅斯作品中的一大主題,通過刻畫主人公在個體與社會衝突中面對性的困惑,表現感性與理性,社會規範與人性本能衝突的豐富內涵。1969年出版的《波特諾的怨訴》,讓菲利普•羅斯在西方世界名聲大噪。小說通篇是一位”病態“猶太男子的自我告白。由於書中露骨的性描寫,小說出版時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一些人認為菲利普•羅斯已滑向低級而單純的肉慾描寫。著名文學評論家歐文•豪也站出來批評,認為菲利普•羅斯是在浪費自己的才華,是對藝術世界的褻瀆。對此,菲利普•羅斯本人解釋道,這是人們一直在做但卻不敢面對的事實,他的描寫無非是“把本我還給猶太人”。 自稱“一輩子讀書不多”的E.B.懷特對《波特諾伊的怨訴》評價很高,他認為,一個沒有讀過《波特諾伊的怨訴》的人,不應該對文字狀態妄加評論。

菲利普•羅斯小說中的人物,常含有一些個人的真實經歷。這些真實的情節與虛構的情節混為一體,讓人難辨虛實。菲利普•羅斯本人在接受《巴黎評論》採訪時這樣說道:“直接來源於生活的材料有助於找到並且確定一部作品的真實程度;它給你提供一個標準,衡量你虛構出的內容,直到最後虛構的經歷與真實的經歷擁有相同的生命力,一樣令人信服,一樣動人心扉。”

“創新”是菲利普•菲利普•羅斯創作中的一個顯著標籤。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敘述多元。一個作家,要從某一種風格和寫作習慣裡抽身而退,著實不易。菲利普•羅斯如何如何做到常寫常新?他的方法是,先寫六個月的“垃圾”,再從這堆“垃圾”中尋找亮點,然後從這個亮點開始再出發。“寫上六個月的垃圾,然後絕望地放棄,把自己忍無可忍的一百來頁扔到一邊,挑出十來頁尚有生機的,再使勁兒想想這生機究竟何來——於是沿此路直行”“我也發現,只要一路向前,六到八個月之後,又能安撫下那些鬼魂,可以開始寫出新東西來了”。

菲利普•羅斯是那種天才和努力兼具的作家。他以較高的起點步入文壇,處女作《再見吧,哥倫布》初露鋒芒,被譽為“神童作家”。他沒有浪費自己的天才,而是“一年中有340天都在工作”。“除開寫作,我長期堅持、又能免除我煩躁心情的活動,只有旅行這一項。可是即使在旅行中我也會感到心煩意亂。”

2012年,79歲的菲利普•羅斯宣佈封筆。他的最後一部作品是2010年出版的《復仇者》。菲利普•羅斯已有多部作品翻譯成中文,包括《再見,哥倫布》《情慾教授》《遺產:一個真實的故事》“美國三部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