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長遠來看,如果國內只剩下三個手機廠家-我看好華為、小米、中興

不吹不黑,我是小兵,闡述下自己的觀點。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推進到5G大規模普及的時代,那時候如果國內手機生產商只剩下三家,那麼,我看好華為、小米、中興。

手機生產市場競爭激烈,遙遠時代裡的”摩托羅拉“”諾基亞“”HTC“”愛立信""西門子“”阿爾卡特“”TCL“,曾經的“手機裡的戰鬥機-波導”,還有那個金光閃閃的“金立”,還有曾經的“中華酷聯”裡的“酷派"都已經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了。

國內智能手機的競爭更是激烈,"城頭變幻大王旗”,2017年國內市場出貨量華為第一,OPPO第二、VIVO第三,小米排行第四。

從長遠來看,還是比較看好華為和小米,然後是中興。

這三家手機生產商和其他的手機生產商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都不只是做手機的,都有外延。

實話實說,國內的手機生產很大程度上是來料加工,主要元器件、芯片、屏幕等都不具備獨立生產能力(華為有自己的麒麟芯片,小米也在研發自己的芯片算是個例),如果只考慮硬件性能的話,區別不是很明顯。

隨著5G時代的來臨,手機的定位必然從現在打電話、看電影、玩遊戲、社交等的簡單個人應用,擴展到隨身管家的身份。隨著5G的到來,手機將成為汽車(車聯網)、醫療(移動醫療)、辦公(雲電腦)、智能家居、智能電器(物聯網) 、商務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的反饋中心。

也就是說,手機不光光是硬件,裡邊也會有大量的獨有的軟件。

舉個例子:華為的車聯網應用在華為的終端上使用肯定由於其他的廠家,小米的智能家居的支持APP在小米手機上應用肯定最好。

這麼看來,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生態圈的手機生產商,必然慢慢衰落,慢慢失去市場,慢慢成為歷史。

華為憑藉著龐大的通信製造業地位,在相關5G涉及應用和底層上投入的研發成本是最大的,輻射到手機上的支持能力也是最強的。

小米現在建設的生態圈也越來越大,憑藉著龐大的應用級外延也會對手機產生強大的互補作用。

中興同樣在通信製造業上投入研發,雖然沒有華為的影響力大,但在未來也會佔據一席之地,三個廠家的競爭也是能很好的避免了壟斷,這也是國家喜聞樂見的。

5G快要來了,雖然整個網絡建設和相關研發還需要一段時間,整個網絡的建設也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但是生態圈的建設也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應用研發的投入也不會很快見效,留給其他的手機生產商的時間可以說真的不太多了,不清醒的認識到這點,而是沉迷在今天的銷量之上,未來不會特別樂觀的。

長遠來看,如果國內只剩下三個手機廠家-我看好華為、小米、中興

華為

長遠來看,如果國內只剩下三個手機廠家-我看好華為、小米、中興

小米

長遠來看,如果國內只剩下三個手機廠家-我看好華為、小米、中興

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