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一个客家古镇的中国传统印刷文化记忆

一个客家古镇的中国传统印刷文化记忆

四堡古镇永传书香

宋代以来,福建印刷业素有“海滨邹鲁”、“图书之府”的美誉。其中连城四堡是当时闻名全国的雕版印刷中心,发展至明清时期,已与北京、汉口、江西浒湾并称为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据考证,清乾隆、嘉庆年间,四堡雕版印刷鼎盛时期书坊多达300余家。

当时,四堡雕版以樟木居多,印制书籍选用竹纸、连史纸和松烟墨等材料,并用黄丹纸做封面、封底,既美观又防蛀。刻本已查证的有经典史籍、诗文书画、通俗文学、蒙学科举、居家日用等5大类1000余种。内容包罗万象,以通俗文学作品和医学用书居多,封面刊有款识和书坊堂号,字体大多使用仿宋,版式常采用插图式、上图下文式等形式,适合大众阅读。在鼎盛时期,从四堡走出的雕版印刷书籍曾经“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销海外”,促进了中原文化在南方各省以及华侨聚居的南洋各国的传播。直至清代咸丰、同治以后,随着出版技术的革新,石印、铅印逐步取代木印,四堡雕版印刷才开始走向衰落,并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雕版印刷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四堡悠久灿烂的印刷发展史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完整的古书坊建筑、大量线装古书和雕版印刷工具等,构成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雕版印刷文化遗址,成为出版界屈指可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8年,“四堡雕版印刷技艺”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四堡乡被列为首批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印刷文化保护基地。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设立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连城)分馆。近年来,连城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推进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的整体保护利用,编制发展规划,开展雕版印刷文化遗存调查,组织四堡书坊古建抢救性维护,建设雕版印刷陈列馆,举办“海丝客家·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与海上丝绸之路”理论研讨会等。

四堡雕版印刷陈列馆2016年启动改版升级,当年8月建成开馆,馆舍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馆内珍藏清代遗留的雕版368块,刻本428本。展馆展陈内容分为“客家名镇 四县之堡”、“出版重镇 九域瑰宝”、“人文胜境 千古流芳”、“民间遗珍 一缕乡愁”等六个部分。以古书籍、古印刷工具、遗存雕版等实物为主,结合文字、图片、视频、雕塑和互动体验项目等,向人们介绍中国印刷史概况,雕版印刷的发展脉络,四堡雕版印刷的起源、发展、兴盛和衰落。展陈突显了对四堡雕版印刷的保护和利用,展示四堡雕版印刷文化精髓,让参观者更全面、直观地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珍藏着中华文化的宝贵记忆,见证了中国印刷文化曾经的辉煌。连城县抓住四堡中南村、雾阁村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的契机,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完成50处被列为国保单位的古书坊的修缮工作,建成雕版印刷流程馆和技艺传习中心,继续加大学术研究和对外宣传力度,努力使这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和熠熠生辉的传世瑰宝永远闪耀着绚丽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