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馬上就是年中了,今天,搞一個“大動作”,給小夥伴們精心整理一篇全方位解讀墨竹畫法的文章,希望這篇耗時近1個月,經多方求證編寫出來的“良心文章”,能讓大家覺得“開卷有益”。

下面是正文(本文篇幅稍長,需要一點耐心,讀完大約8分鐘):


蘇東坡有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見,竹子對古代文人有多重要!一直以來,竹在中國文化中,是骨氣、氣節、堅貞的象徵,迎合了古代文人提倡的“君子風度”,因此畫竹便成了文人的雅好。

竹子好看卻難畫。白居易說:植物之中竹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可見,竹難畫是自古就有的共識!為了讓大家對竹畫有一個大概瞭解,在分享畫竹技法之前,先說說竹畫的相關背景知識(耐心看,很重要哦)。

基礎知識:你知道竹畫有幾種嗎?

竹畫是中國畫特有的專科,唐代時就已成為獨立的題材。竹畫分兩種:一為設色竹子,屬花鳥畫;二為墨竹,是典型的文人畫,四君子(梅蘭竹菊)畫中的竹畫就是墨竹。

歷史溯源:竹畫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竹畫歷史悠久,唐代以前就有畫竹的記載,只不過沒有作品流傳下來,是墨竹還是設色不得而知。如今,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墨竹畫是五代時李坡的《風竹圖》,請看: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李坡畫的竹子迎風而立,動感十足,形神兼備,可見,當時畫竹的手法已相當成熟。

代表人物:歷史上的畫竹大家都有誰?

李坡墨竹雖然年代最早,但對後世影響卻不大,歷代畫家大都視文同為鼻祖。文同是北宋著名書畫家,最擅長畫竹,墨竹脫離工筆設色花鳥畫自成一派,就是自文同開始的,他是墨竹畫的第一代宗師。下面是文同畫的墨竹(看竹葉的正反面墨色變化):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文同的墨竹對後世影響很大,甚至同時代的文壇領袖蘇東坡,都是他的學生。蘇東坡與文同是親戚(表兄弟),又是詩書畫方面的知己,這樣的關係,自然得到文同傾囊相授,成就了蘇軾美術史上石竹畫無可替代的地位。

不過,蘇東坡還是很謙虛,承認畫竹不如文同,但稱石頭畫的比文同好,算是打成平局。

看看自稱不如文同的蘇東坡墨竹(看竹葉的用筆及竹節畫法):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蘇東坡畫竹,從根部到頂一氣呵成,不是一節一節的畫。他的墨竹,詩畫結合,筆墨不多,但神韻不減,成為古代文人畫的代表。據說,朱竹也是蘇東坡發明的。

到了元代,墨竹畫迎來鼎盛期,代表人物有趙孟頫、吳鎮等。

趙孟頫大家都知道,“楷書四大家”之一,行書、楷書自成一體,是書畫史上舉足輕重的厲害角色。由於趙孟頫書法名氣太大,人們往往忽略了他的墨竹,其實,他也是畫墨竹的高手,不信,請看: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趙孟頫抵制文人“墨戲”之風,他的墨竹,更注重寫實,同時能在畫中看出深厚的書法功力。

元代還有一位墨竹畫大家,叫吳鎮。這個人外行可能不熟悉,不過,說到“元四家”大家可能就知道了。吳鎮是元四家之一,其他3人是黃公望、倪瓚(zàn)、王蒙。欣賞下吳鎮的墨竹(看竹節處分枝):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用今天的話說,吳鎮屬於行為怪異的人,年輕時不僅學畫,還學劍,後又學易經,靠給人算卦維持生計。他的墨竹學習文同,用墨講究,淋漓盡致,在元代首屈一指。

明代畫墨竹的大家也不少,有宋克、王紱(fú)、夏昶(chǎng)等,但他們基本都延續宋、元時期的畫法,沒有多大改進。真正對後世影響巨大,開創大寫意墨竹畫先河的是大才子徐渭。

史書給徐渭貼上的標籤可不少: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的開山鼻祖,“青藤畫派”創始人,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看看這位才子的墨竹: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看見了吧?風格大變!徐渭的畫風,改變了前朝文人畫的風格,自成一派,促成了石濤、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家的崛起。鄭板橋都自稱他的門生,刻了一方印,上書“青藤門下走狗”。

畫風一開,關都關不上。清代墨竹畫寫意之風盛行,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石濤、鄭板橋。

石濤原名朱若極,是明朝皇族後裔。年少時便出家為僧,與弘仁、髡(kūn)殘、朱耷(dā 八大山人)合稱“清初四僧”。石濤是中國畫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直到現在都“石粉”眾多。給大家看看石濤的墨竹(觀其嫩葉畫法):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從畫面看,石濤的畫從心而發,隨心所欲,獨樹一幟,敢於打破傳統,更接近現代繪畫風格,為中國畫向現代畫發展樹立了榜樣。

石濤之後,出了一位比他小50多歲的鄭板橋。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人稱“三絕”,是不折不扣的“畫竹專業戶”。看看這位“揚州八怪”代表人物畫的墨竹: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鄭板橋的墨竹,正如他詩中所寫:“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竹枝清瘦,竹葉遒勁,多畫不亂,少畫不疏,秀逸絕倫,達到了師出自然又高於自然的境界。

鄭板橋之後,近現代畫家中墨竹畫沒出現大師級人物,不再贅述。

帶大家在“竹畫史”中遛了個彎兒,權當走馬觀花吧!

上面的內容,看似有點多餘,但絕不是廢話!有這些入門知識的支撐,再來學習竹畫的技法,理解和領悟能力會大大提高。一句話,不會讓關注我的小夥伴失望!

下面,進入學習模式,教大家怎樣才能畫好墨竹。


在古代,墨竹畫作為“四君子畫”之一,被視為中國畫基本功訓練的重要內容,歷代墨竹畫譜層出不窮,縱觀各家觀點,畫好墨竹要掌握以下幾個訣竅:

在這裡插一句:畫竹之前,選筆和紙也很講究,毛筆儘量使用狼毫,也可以選擇專用的大蘭竹筆;宣紙用生宣。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1. 佈局

畫好墨竹,佈局是第一道難關。根據宣紙的大小,將竹畫在什麼位置,用什麼方法畫,表現什麼意境,必須心中有數,精心構圖。參照前人作品,墨竹構圖大致有:全景式、仰枝式、垂枝式、折枝式、橫斷式、小景式6種。

全景式:

一般有三竿以上竹子組成,畫竹子的全貌。竹竿切忌沖天撞地(從根至梢充滿全紙),幾竿竹子要濃淡虛實結合。參照上面鄭板橋作品。

仰枝式:分為枝仰葉垂、枝仰葉仰兩種。葉垂是老竹,葉仰為新篁。仰枝能給人以小枝窺全竿的感覺,上面留白要多。參照上文蘇東坡作品。

垂枝式:一般用來表現雨露後的竹子,切忌一味垂枝,顯得垂頭喪氣,可以讓垂枝臨風,畫出動感,富於生氣。垂枝法下部留白要多,營造出開闊的意境。參照上文吳鎮作品。

折枝式:構圖要簡潔,突出表現搖曳多姿的竹梢。參照上面文同作品。

橫斷式:只畫一段竹子主幹,上不見梢,下不見根,枝葉穿插其間,切忌排列規整,竿對竿,節對節,或把竹竿畫成支架模樣,竹葉也要有竿前竿後之分,濃淡搭配。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小景式:小景式有兩類,一是以小筆畫竹林全景;二是以簡筆畫竹子的某一局部,甚至只畫寥寥幾片竹葉。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2. 立竿

佈局完成後,接下來是畫竹竿,即立竿,主幹畫好了,全畫的神韻也就有了一半。《芥子園畫譜》中有一段畫竹竿要訣:“竹竿中長上下短,只須彎節不彎竿;竿竿點節休排比,濃淡陰陽細審觀。”

古人畫竿自梢至根,現代人由根至梢,無論那種畫法,都必須做到筆斷而氣連,竹節的長短是中間長,根部和梢頭短。

畫兩竿以上的竹子,要有層次感,竹竿應有高低、大小、濃淡、疏密、斜正之別,主次、老嫩、虛實搭配。

竹杆的畫法

手握筆桿的下半部分,提筆吸水,筆鋒蘸濃墨,至根部漸淡。筆鋒觸到紙面時向左用力按到底,用側鋒由下而上,一節接著一節的畫下去,最好一口氣畫到底,細竹也是這種畫法。如果感覺不夠粗,可以洗掉筆尖濃墨,用同樣的方法在右側重畫一遍,兩邊拼接,粗竿便躍然紙上了。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3. 點節

竹子以“高風亮節”著稱,因此,點節好比畫龍點睛,不可忽視。歷代畫竹高手除了蘇軾不點節以外,幾乎人人點節。

關於點節的要訣,元代李息齋在《墨竹譜》中說的很明白:“立竿既定,畫節為最難。上一節要覆蓋下一節,下一節要承接上一節。中間雖是斷離,卻要有連屬意。上一筆兩頭放起中間落下,如月少彎,則便見一竿圓渾;下一筆看上筆意趣,承接不差,自然有連屬意。不可齊大,不可齊小;齊大則如旋環,齊小則如墨板。不可太彎,不可太遠;太彎則如骨節,太遠則不相連屬 ...”

竹節的鉤法

自清代寫意墨竹興起後,點節從兩條橫弧線簡化成一條橫弧線。一般用“乙”字形的橫弧線,由左向右畫,或用“八”字形、“螳螂眼”形的兩點,筆法頓挫,生動自然。

自然界的竹子,竹幹越粗竹節越不明顯,越細竹節越大,所以,畫墨竹時,也應遵循這個規律,細竹大節。鄭板橋是畫細竹大節的行家,可以多看看他的作品。

筆法:先摁筆,再提筆,拉出弧線後頓筆,最後提鉤。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4. 分枝

竹子的生機是在枝葉上體現出來的。竹枝依附於竹竿,從竹節處生出來,最常見的是一節生二枝,前後左右互生。

李息齋在《墨竹譜》中道出了畫竹枝的秘訣:“下筆須要遒健圓勁,生意連綿,行筆疾速,不可遲緩。老枝則挺然而起,節大而枯瘦;嫩枝則和柔而婉順,節小而肥滑。葉多則枝覆,葉少而枝昂。”《芥子園畫譜》也指出:“安枝分左右,切莫一邊偏;鵲爪添枝抄,全形見筆端。”

畫竹枝要手快,像寫草書一樣,講究氣息連綿。另外,畫分枝時應先考慮布葉,避免前枝後葉,只有節生枝,枝生葉,所畫的墨竹才能生機盎然。

竹枝的畫法

畫竹枝與畫竹杆不同,要用長鋒的小毛筆,用筆尖中鋒運筆,筆要豎直,細筆快畫,不可中途回筆修改。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5. 布葉

重點來了,畫葉是墨竹最後一道難關。布葉要注重濃淡虛實變化,顯出蒼茫的竹葉氣勢,還要有生機。

畫竹葉的訣竅在哪?李息齋《墨竹譜》中提到:“下筆要勁利,實按而虛起,一抹便過,少遲留則鈍厚不利矣。”總之,強調一個字,畫竹葉要“快”!

再看看《芥子園畫譜》是怎麼理解的:“畫竹之訣,惟葉最難。出於筆底,發之指端。老嫩須別,陰陽宜參。枝先承葉,記必掩竿。葉葉相加,勢須飛舞。孤一迸二,攢三聚五。春則嫩篁而上承,夏則濃陰以下俯。秋冬須具霜雪之姿...天帶晴兮偃(yǎn 倒伏)葉而偃枝,雲帶雨兮墜枝而墜葉。順風不一字之排,帶雨無人字之列。所宜掩映以交加,最忌比聯而重疊。欲分前後之枝,宜施濃淡其墨。葉有四忌:尖不似蘆,細不似柳,三不似川,五不似手。葉由一筆,以至二三。重分疊個,還須細安。間以側葉,細筆相攢。使比者破而斷者連。”

畫竹葉時,要考慮春夏秋冬、風霜雨雪中的不同形態,只有平時細心研究,仔細觀察,才能掌握要領。

竹葉的畫法

畫竹葉,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即“個”字形和“人”字形畫法,除了這兩種,還有“介”“分”“重人”“魚尾”“驚鴻”“落雁”“手掌”“蜻蜓”“女字”等畫法。一組組不同形狀的竹葉疊加組合,能表現出竹葉的千變萬化及神韻。

方法:用大筆畫小葉,切忌用小筆畫大葉,畫葉時要按提迅速,一掃而過,不要停頓或過慢。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個”“分”兩種畫法疊加,表現多葉效果。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竹葉有大小、長短、交叉等不同形狀,可以向上斜挑,也可以兩葉斜向左或向右畫,也可以畫成“人”字形或“入”字形,根據個人意願,靈活組合。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仰葉法常用來表現嫩葉,展現竹子的生機,再結合“個”“分”字畫法,表現大葉、老葉,相互疊加,合理搭配,按步驟組成一幅完整畫面。

注意看下面布葉的方法: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此外,畫竹葉時,還要注意葉子的遠近、陰陽、濃淡的變化,通過調配墨色,自然的表現出來,這樣畫的竹子,才讓人感覺有韻味。

6. 竹態

所謂竹態,就是竹子的老竿或嫩枝,在春夏秋冬,風霜雨雪中的各種姿態。歷代墨竹大家,都十分注重。

怎樣表現竹態?元代張退公《墨竹記》中的一段話堪稱秘訣:“春夏長於柔和,秋冬生於劈刊。天帶晴兮,偃葉而偃枝。雲帶雨兮,墜枝而墜葉。順風不一字之鋪,帶雨無人字之排。”這段文字,簡明扼要,點明瞭各種竹態及表現方法,堪稱經典!

竹態中最難表現的是雪竹。畫雪竹應注重虛實,善於利用空白表達積雪,運用好“空”“染”技法。

雪竹的畫法

留白法:以渴筆、瘦筆、破筆、斷筆等筆法,畫竿、節、枝、葉,使有些地方斷開,留下空白。

渲染法:用淡墨渲染,與沒渲染處形成對比,來顯示積雪效果。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7. 配石

為了使畫面更豐富,畫墨竹一般要點綴石頭。因此,學會一些畫石的技法,是墨竹畫的基本功之一。

關於怎樣畫石,清代蔣和在《寫竹雜記》中有記載:“配以石,有倚、有斜、有懸崖、有疊石。有園林湖石,有卵石,有危石、立石,有碎石、水石、雪石、皆如飛白字體,又有潑墨石。”

也就是說,點綴石頭有虛實兩種方法:虛則用飛白(參照書法飛白字),實則用潑墨,根據畫面需要而定。

要掌握畫石技巧,大家可以多研習蘇東坡、鄭板橋、石濤的作品,從中領會。

這才是正宗畫墨竹的方法,7個要訣,讓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檔!

(完)


各位,有沒有感覺,看完此文,勝讀十本畫譜?其實,本來就是根據古今名家畫譜精心整理出來的,現在歸你了,拿走不謝!

走前,不說點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