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對於古代想要出人頭地的貧寒學子來說是最好的一條道路,只要考中了就可以在朝為官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要想考中科舉也並不容易,畢竟想要考科舉的人很多,要從莘莘學子中脫穎而出必然有難度。一般人考科舉幾次不中以後都會選擇放棄,但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參加科舉考試大概達到17次之多,總共考了44年才終於考中進士,這個時候他都已經67歲了。這個傳奇的人物是誰呢?他就是沈德潛。
沈德潛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物,但是為什麼他參加科舉考試這麼多次都沒有考上呢?這讓人感到很費解,或許也就只能夠歸結於他的運氣太差,沒有伯樂可以識得千里馬吧。好在最終他還是67歲時考中了,圓了自己的心願。而且入朝為官以後,他的運氣還不錯,乾隆皇帝十分看重他。雖說一開始他的官職也並不是很高,但是乾隆對他的文采卻非常欣賞,這使得乾隆直接將他任命為翰林院編修,讓他為自己書寫一些極為機密的東西。
隨著乾隆對於沈德潛越來越看重,他的官職地位也在不斷的提高,入朝為官12載左右,他就已經成為了尚書,這一職位還是很高的。而且他也一直都是乾隆面前的紅人,乾隆非常喜歡他寫的詩,經常讓他作詩,而沈德潛也是一個比較會討歡心的官員,他作詩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感嘆百姓疾苦,另一種就是對皇帝歌功頌德,乾隆看在眼裡,喜在心裡,自然對於沈德潛更加信任。
隨著沈德潛年紀越來越大,已經沒有太多的精力繼續為皇帝效命,於是決定辭官,為了能夠讓沈德潛安享晚年,乾隆為他建了祠堂。沈德潛於1769年去世,去世時97歲,已經可以算是高壽了。
對於沈德潛去世這件事情,乾隆一度感到十分悲痛,畢竟他一直都是自己鍾愛的臣子,為了彰顯自己對於沈德潛的看重,乾隆將他封為太子太師,並親自為他寫悼念詞,將他的牌位放到賢良祠以便悼念。
本來以為這就是無上的榮耀了,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世事無常,皇帝更是喜怒無常,沈德潛沒想到的是,他死後還因一首詩得罪了乾隆,當時的情況是在江蘇東臺發生了一件詩案(文字獄),沈德潛曾經給涉案的主要人物徐述夔寫的書做了序,書中有“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的詩句,這讓乾隆對沈德潛產生了懷疑,並覺得心中十分不忿,便下令對他進行懲罰,剝奪了給予他的所有榮譽,並下令把他的墳墓剷平,讓沈德潛死後也不得安寧。
閱讀更多 悟空談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