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對於複雜的製造業而言,互聯網需要更多從合作者、助力者、服務者的角度看待。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報告解讀

過去兩年,消費升級、智慧零售、智慧城市等概念成了大眾討論的熱點。

除了這些概念是新經濟的增長點之外,另一個原因是當這些概念落實在我們生活中一個又一個場景的時候,為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了許多便利和變化。

然而你知道嗎?消費者端的眾多變化其背後是對製造業和供應鏈體系的全新挑戰。已經成熟的製造業體系如何應對全新的消費升級需求?

答案其實很簡單:與消費端一樣,實現與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結合,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雖然對於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這一過程幾乎感覺不到,但實際上它比消費端的產業升級更加重要。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騰訊研究院共同研究編制的《“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在北京發佈。

報告從概念、現狀、影響和對策等方面,對人工智能與製造業融合發展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其中重點分析了互聯網的資源與能力,為更好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指出了方向。

報告中指出,與互聯網在用戶端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不同,互聯網在製造業體系中的定位更趨近於“助力者”而非“顛覆者”。

幫助製造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成為了互聯網+製造業的主要問題。

具體而言,本報告主要探討了以下幾個問題:

互聯網在哪些場景幫助了製造業轉型?

在C端,互聯網經過數十年發展,已成為信息革命的中堅力量,也是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領航者。

那麼互聯網如何在製造業中落地呢?其實與在C端發揮的作用相同,無外乎連接、數據、雲、算法和安全這五個大的方向。

對“人工智能+製造”而言,目前互聯網助力的典型場景主要有三類:

1)產品注智,從軟件到硬件的智能升級。互聯網可以將其人工智能算法,以能力封裝和開放方式嵌入到產品中,從而幫助製造業生產新一代的智能產品。

如谷歌開發出專用於大規模機器學習的智能芯片TPU、騰訊AI開放平臺對外提供計算機視覺等AI能力、亞馬遜推出內嵌人工智能語音助手的智能音箱echo等;

2)服務注智,提高營銷和售後的精準水平。互聯網可將利用其人工智能算法,為製造企業提供更精準的增值服務。一是售前營銷,以人工智能進行用戶側需求數據的多維分析,實現更實時、精準的廣告信息傳遞,如谷歌為製造業專門開發了精準廣告平臺;二是售後維護,以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對製造業產品的實時監測、管理和風險預警。

如三一重工結合騰訊雲,把分佈全球的30萬臺設備接入平臺,實時採集近1萬個運行參數,利用大數據和智能算法,遠程管理龐大設備群的運行狀況,有效實現故障風險預警,大大提升了排障效率並降低維護成本。

3)生產注智,增強機器自主生產能力。互聯網可幫助製造企業,將人工智能技術嵌入生產流程環節中,使得機器能夠在更多複雜情況下實現自主生產,從而全面提升生產效率。

目前主要應用在:一是工藝優化,即通過機器學習建立產品的健康模型,識別各製造環節參數對最終產品質量的影響,最終找到最佳生產工藝參數,如騰訊雲幫助億緯鋰能提升1.5%良品率、阿里雲幫助保利協鑫提升1%良品率等;二是智能質檢,即藉助機器視覺識別,快速掃描產品質量,提高質檢效率。如騰訊雲幫助福耀玻璃實現質檢工序替代80%人力、並且不良品檢出率達到90%以上。

“人工智能+製造”,本質是追求人機協同

製造業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當人工智能來臨的時候,許多人擔憂——“是不是製造業中的勞動力要被替代了?”

這其實是對人工智能的一種典型誤解。人工智能作為一類信息技術,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幾乎與計算機同步。60多年來人工智能涉及的技術和派系眾多,學界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對於大多數公眾而言,從其發展目的的角度,可以簡單將其理解為“與人類一樣聰明的人造機器”。

將這個聰明的“機器”放入製造業中,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機器能夠“達到甚至超過人類技工水平”,以實現企業生產運營效率的提升。這個放入“人工智能”的“智能化”過程,與過去製造業追求“自動化”的過程實際上有本質的差異。

工業革命以後的“自動化”概念追求的是機器自動生產,本質是“機器替人”,強調在完全不需要人的情況下進行不間斷的大規模機器生產;而“智能化”追求的是機器的柔性生產,本質是“人機協同”,強調機器能夠自主配合要素變化和人的工作。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過去沒有“人工智能+製造”的時候,整個產線只有生產和停工兩個狀態。生產者沒有足夠的信息,也無法做出生產什麼、怎麼生產、生產多少這樣的準確預測。在互聯網助力製造業的情境下,企業的決策者能夠通過打通的上下游信息更好的做出生產決策,反而發揮了人在製造業中的主觀能動性。

因此,“人工智能+製造”未來所追求的,不應是簡單粗暴的“機器替人”,而應是將工業革命以來極度細化、甚至異化的工人流水線工作,重新拉回“以人為本”的組織模式,即讓機器承擔更多簡單重複甚至危險的工作,而人承擔更多管理和創造工作。

“人工智能+製造”,必然走向平臺模式

製造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複雜而割裂是它的歷史特徵。同一個廠房裡,可能有好幾種來自不同廠家的生產設備,這些設備往往採用各自的技術和數據標準,彼此之間並不能直接連通和交互。不同的工廠、乃至不同的製造業企業,差異就更大了。這樣的差異使得傳統制造業信息化難度大、效率提升有限。

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催生了“平臺模式”,平臺內信息傳播的速度大大增加、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有效促進了經濟效率的提升。近幾年,互聯網的這個模式逐漸擴展到了各行各業。對於製造業而言,這個模式就是“工業互聯網平臺”。

未來“人工智能+製造”的實現的重要基礎就是這個平臺,由這個平臺為產業提供通用的算力(工業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算據(工業大數據)和算法(工業人工智能)能力,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

根據調研公司Market sand Markets的數據顯示,這三部分代表的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市場規模佔整體“人工智能+製造”的比例,將從2016年的24%增長為2025年的36%,達到2.6千億美元。

總之對於複雜的製造業而言,互聯網需要更多從合作者、助力者、服務者的角度看待。正如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2018年騰訊“雲+未來”峰會上所言,騰訊“不會進入各行各業取而代之,而是做好連接、工具和生態三個角色”。在此基礎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才能更有效的發揮作用。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精簡版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報告PDF版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