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無人公司來了?未來,誰先下崗?

無論是體力工作還是腦力工作,只需要單調工作的職業,不需要創造性和靈活性的職業,都將被取代,因為這些職業的思維是AI最容易替代的。

上週,京東集團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成績亮眼,但大眾的關注點卻聚焦於劉強東在西班牙世界零售大會上的重磅宣佈。

核心內容如下:

  • 未來京東,百分之百無人化運營,將是一家自動化運營的公司;

  • 充分利用AI技術可以減少人們的工作時長,未來一天只要工作兩、三個小時;

    此言論一出,引起網友們的爭議,大家都在擔憂,人工智能也來和我們競爭工作崗位,未來,重複性、簡單性的工作都將被機器人取代,人類何去何從???

    無人公司來了?未來,誰先下崗?

    無人公司來了?未來,誰先下崗?

    這不僅僅是擔憂了,在很多行業,人工智能技術早已投入運用,從外賣員到財務、從金融從業者到設計師、從工廠工人到司機等等可預見的工種開始受到人工智能的衝擊。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正在以疾風般的速度,向前演化!

    誰的飯碗最先被搶?

    目前,我們都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發展,但沒想到更迭速度如此之快,如此驚人。

    據艾瑞諮詢預計,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1190億元,年複合增速約19.7%;同期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91億元,年複合增速超50%,人工智能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作家、發明家、計算機科學家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接受專訪時表示,在不遠的將來,人工智能將讓我們變得更聰明、更健康,技術更將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改變。

    也許今天還覺得人工智能離我們很遙遠,說不定明天就“佔領”了你所從事的行業。比如說電話銷售、客服等崗位,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開始呈現比人類更高效、更節約成本的優勢。

    還以為人類專屬的管理層,機器人也來了。

    據報道,日本城市多摩正在選舉下一任市長,其中的候選人機器人“松田Michihito”尤為矚目。

    無人公司來了?未來,誰先下崗?

    在競選過程中,它列舉了不少優點以獲取選民的支持,如機器人沒有情緒,沒有慾望,在政務處理上不會感情用事;程序上可以設置拒絕收受賄賂;不休息,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這些都是人類存在的弊端,但機器人程序化的設定,輕鬆克服了這些問題。

    同時,在新西蘭,有位叫“薩姆”的公務員正在通過Facebook messenger,回答市民提出的有關住房、教育和移民等問題。據說,它將競選下一屆新西蘭大選。

    當小編還在被選題、內容等問題困擾時,寫稿機器人來了。

    早在去年,騰訊就推出了寫稿機器人DreamWriter,可以根據算法在第一時間自動生成稿件,每天的發稿量超過2000篇。

    無人公司來了?未來,誰先下崗?

    Dreamwriter現場寫作展示圖

    最近,京東也新推出了人工智能寫作項目“莎士比亞”系統。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立即生成文案,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風格!細思極恐啊,背後莫名襲來一股涼意,感覺明天就不用來上班了。

    當然,並不止小編一個人有這種感覺,一個做設計的朋友對人工智能也是很服氣。當他還在因為甲方的要求P圖時,NVIDIA開發出的一個AI可以實現智能P圖,只要你有要求,我就能滿足。技巧毫不遜色於大師級別,完全看不出P圖痕跡,以後只需要點幾下鼠標就可以輕鬆P圖了。

    阿里也有個AI設計,去年雙十一的時候,每秒設計8000張海報,4億張Banner不在話下,速度讓人目瞪口呆,效果讓人不得不點贊!

    不得不提的,就是成精的新一代谷歌助手。

    這次的GoogleAssistant可謂是質的飛躍,不僅能幫你預訂餐廳、理髮店、旅行社,還能通過學習,與你像朋友一樣交流,帶有明顯感情色彩的語氣,沒有出現任何滯後和邏輯錯誤,彷彿真的在和朋友打電話一樣。這種智能程度讓電影大片中的科幻畫面真真切切的應用在現實生活中了。

    無人公司來了?未來,誰先下崗?

    人工智能將給金融業帶來顛覆性的衝擊。

    最近,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與中國發展基金會共同發佈的最新報告預計,到2027年中國金融業約23%的工作崗位將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其影響方式為崗位的削減或轉變為新型工種,其中銀行、保險及資本市場的工作崗位削減比例分別為22%、25%及16%。

    金融數據服務商Kensho預計,到2026年,有33%-50%的金融業工作人員會失去工作,他們的工作將被電腦所取代。

    由於人工智能的準確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利用AI提高工作效率。

    • 荷蘭的ING銀行“數碼轉換”計劃:預計先砍掉5800名員工,佔員工總數13%,未來再視情況讓另外1200名員工轉職或是裁掉。

    • 德國商業銀行:到 2020年將銀行中 80%的工作都數碼化、自動化,最終裁掉9600名員工。

    • 花旗預計,2015—2025這十年間,歐美銀行將裁員30%,數量最多達到170萬人。

    想當初銀行、分析機構等金融職位都是默認為“高薪”的香饃饃,但以後,就不一定了。看下瑞銀集團8年前和現在的交易大廳對比圖就會發現,沒有什麼工作是“鐵飯碗”,機器人搶人類的工作並不是什麼難事。

    無人公司來了?未來,誰先下崗?

    圍棋、翻譯、醫療、證券、藝術......這些原本屬於人類的工作領域,人工智能正在掀起新一輪變革,用更高的科技取代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人工勞動是所有行業的大趨勢。

    馬斯克說在未來20年,全球12%至15%的勞動力將因為人工智能而失業。斯坦福教授卡普蘭統計,美國註冊在案的720個職業中,將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那些以低端技術、體力工作為主的國家,這個比例可能超過70%。李開復也表示,10-15年之後,也許50%的人類可能都要面臨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

    很多人可能要感慨,人工智能真是來得太快了,簡直是猝不及防!再過一段時間,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大片,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響,向我們迎面而來!

    人工智能相關崗位薪資水平到底有多高?

    人工智能確實會取代一些重複性、單一性、可替代性強的工作,但相對應的會創造更多新的崗位。

    根據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Gartner的報告來看,到2020年人工智能將創造出230萬個新的工作崗位和數種新型工種

    ,這些遠遠超過了自動化技術會取代的勞動力崗位數量。

    無人公司來了?未來,誰先下崗?

    Gartner 首席研究員 Peter Sondergaard 也表示,AI 將強化員工的工作能力,並可能成為 2020 年的“淨工作創造者”。我相信,AI 與過去所有的其他顛覆性技術一樣,將為我們帶來許多新就業機會。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和推廣,人工智能相關崗位人才十分的稀缺,各大公司或是創業公司不惜重金招募AI人才。

    此前,一份2018屆互聯網校招高薪清單顯示,眾多知名互聯網企業技術類崗位的年薪水平,動輒就是30萬元以上的出價,從業時間長的甚至能達到年薪百萬。

    從市場的反饋來看,這份清單顯示的年薪水平還是比較準確的。互聯網企業中研究深度學習、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崗位比較火熱,在他們看來,校招年薪25萬人民幣只是白菜價。

    供不應求,“坑”多“蘿蔔”少,很多人工智能領域人才都沒地方找。為了培養相關人才,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啟動了,我國一些大學也已設立了人工智能學院,比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

    所以說,未來並不是無工可打,能被時代淘汰的只有你自己,命運從來都不是掌握在他人手上,在暴風雨來臨前,我們能做的就是未雨綢繆,抓住一切學習機會,提高自身的認知和能力,與變革同步調前進。

    這樣的話,還有什麼可擔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