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古代的銀針試毒是什麼原理?

很經典的古裝戲或者武俠小說中,經常都會有人手執銀針往茶水或者飯菜中一紮,然後再神情一變,低呼:“有毒…”

古代的銀針試毒是什麼原理?

由此可見,銀針試毒在我國人的心目中,簡直地就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當然,如果真要仔細一點地溯本求源的話,其實銀針試毒在我國的歷史上可是非常地古老的,最早可見於我國古代的醫書《諸病源候論·蠱毒病諸候下》:“欲知是毒非毒者,初得便以灰磨洗好熟銀令淨。復以水楊枝洗口齒,含此銀一宿臥,明旦吐出看之。銀黑者是不強藥;銀青黑者是藍藥,銀紫斑者是焦銅藥。”

古代的銀針試毒是什麼原理?

雖然不知道古代人所說的各種毒到底是什麼,但是毫無疑問,古代人一早就發現了銀會和某些物質產生化合反應。

相信不少曾經佩帶過銀飾的小夥伴們都會有過類似的經歷:銀飾佩帶的時間長了,都會發黑,這種現象其實也就是銀與空氣中的氧產生了化學反應,被氧化了;還有另外的一個奇怪現象,就是當銀飾塗抹了硫軟膏之後,顏色會變成烏青色,這其實是銀與硫產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硫化銀。

古代最為常見,且也使用得較為廣泛的毒藥其實也就是砒霜(三氧化二砷),做為一種劇毒的物質,這種毒藥也同時是被古代人當做中藥材的一種來使用的。

古代的銀針試毒是什麼原理?

在古代,砒霜來源於礦物質中的信石,也叫紅礬石,從礦石中提取的砒霜或多或少的帶有硫或者硫化物,因為古代的提取工藝較為落後,因此無法提純,而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銀與硫會產生化學反應,於是,銀針試毒也就成為了一種手段,這種化學反應在古代,應該也是曾經挽救過許多人的生命的。

但是現代的生產工藝比較先進了,砒霸的提煉相當精純,不再含有硫化物的雜質,因此銀針試毒的方法也就不再管用的了,而且現代人下毒的也少了,文明的程度較之古代,要高出許多,因此現代人再也用不著使用銀針來試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