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乖,要懂事,不要哭,別這麼怯懦。

可是情緒來了,只堵不疏,會憋壞的。

情緒沒有對錯。

孩子生氣哭泣時,正是學會負面情緒管理的好時機,這關乎孩子的一生。

如何做?怎麼做?

這裡給你答案。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你不一定非得開心,

也不必總是搞笑或者裝傻,

不必強迫自己。

每次你生氣的時候,

不要一直沉浸在憤怒的心情中,

你要接受它,你要尊重它,

然後慢慢放下,好不好......”

這段話來源於一個很火的網絡視頻,是一位父親說給自己的女兒聽的,起因是他與女兒開玩笑,沒想到惹怒了小姑娘,為了開導因生氣而哭泣的女兒,這位父親說了一番很暖心的話。

視頻裡,這位父親的表情始終是認真且富有感情的,言語也始終是溫和而飽含理性的。

雖然視頻裡看不到小姑娘的正臉,但從她的肢體動作上,能看出她情緒的逐漸轉變,最終,小姑娘給了自己父親一個kiss。

對於孩子們來說,最難能可貴的幸福,就是負面情緒被父母看見。

而這位父親用堪稱教科書的方式為我們作了示範: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的負面情緒。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我尤其喜歡視頻裡的父親說的一句話:“生氣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可以生氣。你可以生我的氣,也可以生媽媽的氣,生妹妹的氣,甚至生自己的氣。”

反觀我們周邊,不少父母對待孩子的負面情緒上,做不到如此豁達。

我們的文化裡,長期存在著“負能量是不好的”的思想。許多孩子的成長中,都難逃這個觀念的裹挾。

我有個發小,他小的時候遇見吠叫的小狗會很害怕,聽到老師佈置的作業比較多會哭。

當他哭鼻子時,旁邊總有人笑話道:“好哭佬,賣燈草,賣到河裡狗子咬......”

他父母曾為此十分犯愁,與左鄰右舍聊天時常唸叨:“男孩子這麼懦弱,可怎麼好?”

為了制止孩子的嚎哭,那對父母用盡了各種手段。

有時,他們哄他:“不哭的話,就給你買花臉吃。”有時,他們指責他:“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

而倘若他們在很疲憊的時候聽到兒子哭,懶得去哄了,也沒勁指責了,就乾脆往哇哇大哭的兒子口裡塞一條捲成團的毛巾。

那位發小長大後與我聊過童年的事,他說一直記得,父母用毛巾將他的哭泣聲硬生生地逼回去,那種感覺實在太壓抑了,漫長的一段時間裡,他的內心都是缺乏安全感的,有些時候恐慌到想把自己封閉起來。

負面情緒總被父母控制的孩子,往往會活得很壓抑。

TED演講上,心理治療師陳永儀教授說過,跟一個人說“你不該有這種情緒”,就好似,在他冷的時候,對他說:“你不應該這麼冷誒。”

其實每一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必要,負面情緒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種表達方式。

情緒管理訓練創始人約翰·戈特曼曾做過一個兒童調查。在36年裡,他調查了3000個家庭,後來又對這些家庭跟蹤調查了10年。

戈特曼將調查中遇到的一類父母稱為“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這類父母會給孩子解釋情緒的不同種類,並幫助其認識到自己正在經歷何種情緒。

這類父母養出的孩子,與父母關係更親密,也更願意表達情緒。

父母唯有認識負面情緒不是錯,並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孩子的情緒才能自然流淌,他們才能享受更快樂的童年。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以前在武志紅的書裡,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位來訪者,遇見了不公正的事情,這件事讓他面臨著吃官司的危險。一直以來他是個不惹事的“好男人”,可能到來的官司差點將他壓垮。

一個月的時間裡,這位男人常冷得瑟瑟發抖,每天都裹著厚厚的羽絨服。雖然那時是冬天,但他所處的地方是廣州,冬天的氣溫有時能高達20多攝氏度。

武志紅讓他閉上眼睛感受那份冷,他體會了一會兒後,說:“心口在疼,那裡有一個像墨水一樣黑的黑洞,不,墨水都不足以形容,那簡直是純粹的黑,是一個無底洞,要將我吸進去。”

後來武志紅問他那份感覺讓他想起了什麼樣的經歷,這個問題,讓這位中年男人的眼淚一連串地掉了下來。

他想起了幼年時的自己被爺爺奶奶撫養,父母只是偶爾來看望他,一天,父母過來了,他原本還激動著,可後來他為某件事哭了起來。

他們家的大人,在那段時間達成了銅牆鐵壁般的一致,為了讓孩子聽話、不提無理要求,都堅決認同使用一種“免疫法”,對“不合理”的情緒表達一概不理,以此想讓他明白:要挾大人是行不通的。

那個夜晚,幼小的他一直哭一直哭,哭到了客廳裡滅了燈都沒有停歇,可依舊沒人過來撫慰他。

他說:“從此,我就明白,我必須得不哭不鬧聽話,才能免除被拋棄。”

原來,那份寒冷,就是被拋棄感。

為什麼被壓制情緒的人,會出現如此的感受呢?

社會學家ArlieRussell Hochschild 曾提出一個“情緒勞動”的概念:當我們控制情緒的時候,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要做,但其實已經消耗了很多能量,是一種看不見的代價。

消耗量越大的情緒勞動,背後付出的代價往往越高昂。

孩子若習慣性迴避情緒的表達,有可能會演變為臨床上的問題。

因為童年時父母的無條件接納、尊重,構成了我們最底層的心理營養,兒時缺乏心理營養的人,終其一生,都難逃缺失感。

摧毀一個孩子很簡單。

不去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也不去過問孩子為情緒勞動消耗了多少能量,就夠了。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當然,接納孩子的情緒,不代表縱容孩子的情緒。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最重要的一步是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讓他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一個綜藝節目裡,看過一位脾氣暴躁、很愛打人的小男孩,他的父母為他傷透了腦筋,束手無策後只好找心理學家來幫忙。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心理學家提供了一個妙方,讓孩子的親人裝扮成小男孩心中景仰的英雄:超人和鋼鐵俠。

當兩位“英雄”提供平復心情的方法時,原先大發脾氣的男孩果然照做了,情緒也慢慢穩定了下來。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接著,鋼鐵俠和超人又現場示範起如何正確地處理負面情緒,孩子也將他們的行為模仿了一遍。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在那個情境裡,一向跋扈的孩子,突然使用了很禮貌的語言表達了自己。他也因此獲得了“英雄”的鼓勵。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在家人又陪著這位小朋友演了幾場戲後,孩子易怒的情緒漸漸轉變,與家人的關係親密起來,打人的次數也比以前減少了。

情緒就像是一條河,建起高大的堤岸阻擋它,確實能擋一時的水流,可終究會越積越多。

避免它氾濫成災的方法,是用疏導管理,將它變成流動的能量。

所以下一次看見孩子心情不好,我們完全可以學著開頭視頻裡爸爸的樣子,對他們說一句:

“現在我們去散散步吧,把它拋在腦後,你也可以跺腳,只要能擺脫壞心情,你想做這些都可以,只要你覺得好受一些。”

真正會幫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父母,從不會粗暴地控制孩子的情緒,而是在看見孩子的情緒後,疏導和化解它。

女兒生氣哭泣,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孩子的任何情緒和感受都是在告訴我們一些信息。

尊重並善待孩子的負面情緒吧,它會指引我們帶領孩子走向更好的成長之路。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