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近日,一款标注着出品公司为“红牛饮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长得和红牛功能饮料基本一模一样的“伯牛”维生素饮料,正在成都街头条一些小超市杂货店进行广告推介活动。记者检索发现,长得象红牛的金罐包装饮料其实在网购平台上随处可见,且品牌繁多。

这么多模仿产品,作为正宗的红牛,为什么没见到打假呢?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矮胖的金罐“伯牛”,号称与红牛同出一源

7月22日上午,在一家小超市门口的广告海报吸引了成都商报记者的注意。广告通过免费港澳五日游活动推销一款名为“伯牛”的维生素饮料。该产品从外观到口味全方位模仿红牛,让人真假难辨。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记者购买了一罐“伯牛”饮料,单价5.5元,只比红牛低1元钱。两者在外包装上大同小异:同样的250毫升规格,同样的金色易拉罐,同样的红色公牛剪影,同样的深蓝色字体,区别仅在于“伯牛”商标上只有一头公牛,而红牛是犄角相对的两头牛。配料上,“伯牛”比红牛少了赖氨酸、肌醇、咖啡因三种原料。开罐后“伯牛”液体呈清澈的金黄亮丽色,香气浓郁,口味酸甜,与红牛差别不大,不过饮用后回味发涩。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在“伯牛”罐体下部醒目的位置,清楚地标明了出品公司为“红牛饮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而无论是海报还是销售人员都极力强调,“伯牛”与红牛是同一公司出品,试图通过“大品牌值得信赖”的背书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成都商报记者随机向几位市民展示这款“伯牛”饮料,均无人认出此“伯牛”非彼“红牛”,也无法确认出品公司与红牛的关系。大家一致感慨,“这跟红牛也太像了吧!”

到底是不是红牛?

回复:就是靠着大佬吃点肉,其实是独立的公司

那种这款“伯牛”饮料到底与红牛有什么关系?

成都商报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出品公司“红牛饮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简陋的官网这样介绍: “马王堆汉墓养生配方”、“杜邦超微无菌过滤提取工艺”、“上市两年后就取得了欧盟市场同类型产品68%的份额”……而记者查询启信宝、天眼查,并未找到这家公司。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公司宣称旗下所属两家企业,经查询,其中的将信通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已经注销,而古历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经营范围并不包含饮料生产。

在伯牛饮料的罐体上标明了古历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为委托方,被委托方为张家港市蓝源饮料食品有限公司,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为 SC10632058200295。记者查询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确认生产公司与编号一致。

成都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正规的SC生产许可证,产品就不算三无产品。伯牛饮料在成都大量销售,如果没有成都本地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就涉嫌无证经营。

另外,虽然产品7月才进入成都,主要通过朋友圈销售,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无论何时进入本地市场,都应该主动向所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相关证件。而微商销售,由于目前法律上尚不规范,暂时无法做到有效监管。

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了古历国际法人古克银。据他介绍,伯牛饮料在爱奇艺、抖音上发布广告,并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港澳五日游推广活动。只要消费者购买10件伯牛饮料,就能获得一个免费旅游名额,并承诺不强制购物。他坦言,国家旅游局明确规定不允许免费旅游,因此不能告知合作的旅行社,不过他暗示是中旅、国旅其中之一。而他们会在指定购物中心停留,鼓励消费者主动购买,“这种地方肯定要贵一些,一般要花3、4千。”

“如果代理商想要批发,每件裸价68元,经销商批发价88元,终端106元,零售价与市场同类产品持平,售价在6元左右。代理3000件起批,自己承担运费的话1000件起批,赠送海报、横幅、展架。” 而红牛的代理批发价在105元左右,经销商批发价在114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伯牛每件可以多赚近40元。“二、三线产品利润空间大,现在更受经销商欢迎。”

古克银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家品牌的口感不比红牛差,从去年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销售额“早就过千万了!”这款饮料在内蒙、新疆、西藏、重庆、浙江等省做得最好,东北、华南地区较差。出乎意料的是,伯牛在大牌饮料云集的区域做得并不差,并不局限于郊县地区,“经销商会对比,都是唯利是图的!”

他坦言道,“红牛国际集团的注册地在塞舌尔,就是诱导消费者这个产品好像和红牛有关,但实际上我们是独立运营的公司,与红牛无关。”“无非就是想靠着大佬吃点肉呗!” 成都商报记者查询relationship science,没有在国际上找到这家公司。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古克银表示,经销商不必担心侵权的问题,他强调“我们不是单纯打擦边球做高仿,不排除有跟风嫌疑,但在饮料行业,哪怕是哇哈哈、康师傅这样的一线品牌都在效仿,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的独创风格。我们的商标是独立注册的,只有一头牛,和红牛不一样,公司是合法的。达利园的乐虎、东鹏特饮,现在功能饮料十有八九都是金罐,金罐的外观装潢权,(红牛)打官司是打不赢的。”

古克银直言,红牛是保健食品标签,很多销售网点不具备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证,加上红牛的商标纠纷,“现在是插入市场天时地利的机会!”

金罐缺乏有力保护,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红牛可以说是中国功能饮料的开创者和行业龙头,20年多来始终保持着当之无愧的霸主地位。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超过200亿元,2016年占63%的市场份额,2017年达58%。“渴了、累了喝红牛”“你的能量超乎你的现象”的广告更是传遍大江南北。因此市面上跟风、模仿的产品众多,红牛官方客服甚至直接开辟了一个频道用于帮助消费者辨别真伪。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红牛的官网

对于模仿产品众多,该频道客服明确表示,集团法务部门有专人调查侵犯公司权益的行为,对造成集团利益损失、消费者损失的行为,将通过法律渠道维权。红牛相关人士表示,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打击侵权产品,主要向工商部门反映情况,不过执法难度较大。

然而商标使用权问题让红牛官司缠身、无暇他顾。2017年,红牛的主要金属包装商奥瑞金(002701)遭遇上市以来首度业绩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四成。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之一,奥瑞金指出这与核心客户红牛出现合作纠纷有关。

截至目前,中国红牛母公司华彬集团、品牌所有方泰国天丝医药集团、以及大股东奥地利红牛关于“红牛”商标授权到期续签一事仍未有定论,中国红牛前途未卜,为了抢夺可能让出的空白市场,2017年下半年以来,功能饮料品牌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一个知识产权网上,成都商报记者搜索BULL发现,啤酒饮料类共有281个商标,其中61个已经注册成功,另有68个被判无效。处于等待受理状态的商标共有32个,全部于2016年以后注册,都与红牛高度相似。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网站客服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现在国内基本注册不了打擦边球的商标,但早期相关法规不那么严谨时,可能存在同类别相似的商标注册成功,需要的话可以购买。该客服表示,商标注册流程一般需要11个月以上,如果遇到驳回和异议时间会延长,直接购买注册好的商标更节约时间。不过她并不保证遇到法律纠纷时一定能够胜诉,只能说比没有注册商标更有保障。

北京华励知识产权有限公司顾问赵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根据《商标法》规定,食品不属于必须取得“注册商标”才可以销售的商品。所以一些食品生产商在尚未取得注册商标之前,就在自己的产品上印制了商标并投入市场销售。

伯牛、英国红牛等公司工商资料显示,其商标大多数属于等待受理、正在申请、等待驳回通知发文的状态,注册尚未成功。赵芳表示未注册成功就不具备法律保护效力,不过如果最终商标被判定为无效,也只是不规范,仍然可以流通。而按照《专利法》,外观专利一般在10年独享后就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不具有法律上的保护力。红牛让金罐成了功能饮料的象征,然而红牛合资公司并没有积极保护其作为金罐包装在中国的唯一使用者的地位,这也是市面上金罐包装产品大行其道的原因。

记者经多个渠道了解到,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包装经过重新设计后再度申请,因此红牛的外观专利并未到期。不过他也承认,单纯使用金色易拉罐不算侵权。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钟黎律师指出,单纯颜色无法申请外观专利,因此250毫升规格的金色易拉罐谁都可以使用。如果功能饮料在商标和名称上高度模仿红牛,但又不完全相同,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对于那些商标侵权的品牌,商标和不正当竞争诉讼耗时可长达两年,期间被告产品仍然继续生产和销售,获利远大于赔偿金额,这也让模仿产品屡禁不止,防不胜防。

“红牛”商标之争悬而未决,继续生产销售涉嫌侵权

华彬集团先后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湖北)有限公司、广东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和红牛维他命饮料(江苏)有限公司。这3家公司生产和销售业务兼备,由华彬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而华彬投资是华彬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钟黎律师表示,红牛商标是授权给合资企业旗下的工厂,而严彬旗下的华彬集团在合资公司体系之外设立了多家由其个人全资所有的公司,在没有取得天丝医药许可,违反商定的合资协议情况下,无权使用红牛商标生产和销售。而授权期限到期后仍继续使用,以法律的角度来看,也涉嫌侵权。

不过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在成都一位销售负责人看来,“斗争是上面的事,我们的生产经营照旧”。至于红牛授权续约会不会继续落在华彬集团身上,他坚信:“不找我们,能找谁”。

红牛客服人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目前公司的运营与产品生产一切正常,但并未告知是否已经取得商标授权。而华彬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已被打过招呼,所有疑问请联系媒体中心,非实名不转接。而华彬集团总机一直处于通话状态。

记者从了解情况的相关人士处获悉,目前商标纠纷应该仍然处在审理过程中,而红牛集团的总体策略是不回应媒体质询。去年8月,红牛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对“红牛商标使用权”相关媒体报道的声明》,其中提到,关于商标纠纷,“我司已经按相关程序积极应诉,有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审理和判决,我司不再进行回应。”天丝医药控股的海南红牛饮料有限公司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

而红牛商标纠纷的最新进展是,今年5月18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了一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与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商标权权属纠纷民事裁定书》,其中显示,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作为上诉人(原审被告)不服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裁定,并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出上诉,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裁定,将案子移送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或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被驳回。这是法院关于这起商标案中法院管辖权异议的最终审判。天丝与红牛的商标纠纷案最终会在东城法院审理,开庭时间尚无定论。

成都商报记者登录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官网发现,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总共申请了360个商标,涵盖中文、英文、拼音以及其他语言,包括简称与全称,文字与图形,全方位保护红牛商标。泰国红牛申请第878072号“红牛 RedBull及图”的商标,国际分类是32无酒精饮料、汽水,于1996年10月7日注册成功,经续展商标专用权至 2026年10月6日。

赵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中国红牛、华彬集团及北京朗臣饮料有限公司等严彬控制的公司,申请了上百个商标,但是和“红牛”有关的商标最终都没有申请成功,“红牛”在中国的商标权自始至终掌握在泰国天丝手中,华彬集团没有任何红牛的商标权。

成都商报记者查询中国商标网发现,以“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为申请人的商标共有72件,大部分商标的申请日期均在2006年,商标的状态一栏均为“等待实质审查”或“商标已失效”,没有一个是“注册”状态。

华彬集团先后引进了椰子水Vita Coco 、果倍爽、高端水VOSS,尤其对功能饮料战马寄予厚望。战马(北京)饮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似乎公司早已做好了红牛商标权动荡的准备。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吸取了红牛商标的教训,华彬集团对战马制定了“商标先行”战略,在今年4月2日的中国功能饮料创新发展大会上,华彬集团提到已先后注册战马相关保护商标共计41件。记者查询启信宝发现,公示的15项商标专利均处在等待受理通知书发文阶段。

业内人士指出,商标纠纷爆发后,华彬集团推出“战马”品牌,希望能够可以替代红牛的大单品,不惜利用红牛的渠道捆绑为其输血,最大限度压榨红牛的价值。此举被泰国天丝视为透支“红牛”品牌影响力,为其所不能容忍,因此采取反制措施。

泰国天丝今年在中国推出授权生产的“红牛安奈吉”,其外观包装与现有的中国红牛高度相似,只是下方的名称由“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变为了“红牛安奈吉饮料”。

泰国天丝保持了一贯的高度重视商标所有权的风格。记者查询中国商标网发现,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11日申请注册了第30类、32类的“红牛安奈吉”商标,并于2018年1月9日申请了第5类的“红牛安奈吉”商标。以上商标注册申请仍处于实质审查阶段。

对于推出新版红牛一事,泰国天丝中国公关代理人此前在回应媒体采访时称,“正评估各种方案,包括启用新的商业模式,并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来保证红牛继续为中国市场服务。”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泰国天丝没有在国内市场的运营经验,而华彬集团已在国内市场耕耘多年,渠道捆绑较为严密,客户黏着度和依赖度相对较高,暂时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他表示,力推新品牌战马,不断引进VOSS等在国际市场有一定品牌影响和良好销售基础的品牌,华彬集团的种种布局,其实是在为失去商标授权做准备。华彬集团目前除红牛功能饮料以外,其他产品目前都尚不具规模,只有红牛产品能增强华彬进驻商超的话语权,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天丝集团的态度才一直强硬。如果谈判成功,战马将成为华彬集团双品牌战略的一部分;如果谈崩,战马作为其自主品牌可以用来填补失去红牛后的市场。

策划 | 成都商报经济新闻部

编排 | 小财迷

撰文 | 成都商报记者 吴丹若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成都商报经济新闻部出品

马王堆汉墓配方的“伯牛” 自承“靠着红牛吃点肉”

cdsbcjf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