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山東省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有一個人很重要

山東長期以來被稱為“齊魯大地”,但現在山東省的簡稱卻是“魯”,這是為什麼呢?

山東省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有一個人很重要

歷史上山東境內有魯國,而且這個國家存在了近800年,影響力很大,山東得名於“魯”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我們也知道山東號稱“齊魯大地”,提起齊魯人們會想到山東,提起山東人們會想到齊魯。魯乃魯國,齊乃齊國,就國家概念而言,山東也就是齊魯,是齊、魯兩國的合稱。

齊國國力雖然遠勝魯國,但是這是其後期發展而來的。在西周分封初期,兩國的實力還是差不多的。而魯國是分封給周公的,齊國則是分封給姜太公的,魯國與周王室的關係更親近,地位也更高。其次,魯國還是唯一一個完整保留周禮的諸侯國,正所謂“周禮盡在魯”。魯國的禮儀規格是超越齊國等諸侯國的,這對後來人們的行為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山東省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有一個人很重要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今山東一帶的魯國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諸侯國。而這,無疑對今山東地區形成了重要的影響。就這一影響上,一方面提現在魯國的歷史名人,另一方面則體現在魯文化上。其中,就魯國的歷史名人來說,有左丘明,春秋時史學家。魯國人。一說複姓左丘,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雙目失明,曾任魯太史。與孔子同時,或謂在其前。相傳《左傳》為其所著,又傳《國語》亦出其手。

山東省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有一個人很重要

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則更為簡單。歷史上一直存在齊和魯並用的情況,尤其是在晚清以前,用齊代指山東的概率遠遠大於魯。如明末齊楚浙黨等。但是到了後來,清政府在引進西方電報,要求每個省用一個字簡稱,河北省率先使用了冀,由於齊和冀發音相似,所以山東只好選擇發音差別更大的魯了。

山東省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有一個人很重要

最後,山東省之所以簡稱“魯”,也和魯文化存在直接的關係。關於齊、魯文化的不同,古人早有論述。孔子曾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有學者認為它是對齊、魯兩國不同文化特徵的描述,齊文化屬智者型文化,魯文化屬仁者型文化。齊魯兩種文化在發展中逐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齊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