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司马炎为什么要毒死自己的父亲?

淡抹伊人妆


公元249年1月司马懿乘着曹爽及其党羽跟随魏少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曹叡,都城洛阳空虚之机,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摧毁曹爽阵营,夺取曹魏军政大权,位居人臣,一呼百应。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父业,曹芳密谋杀害司马师,但事情败露,司马师废除曹芳,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等同“幕后执政”。

司马师病逝后,司马昭继承兄爵位。曹髦深知司马昭之心,率宫廷卫队杀入司马府诛杀司马超,但反被家丁杀死,立曹奂为魏帝,自此司马昭掌握曹魏军政大权。

司马昭分兵灭蜀后,自称晋公,后加晋王。咸熙二年,昭中风猝死,享年54岁。

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公元263年,魏国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大举进攻吴国,吴国投降。西晋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正史记载:司马昭是因为情绪激动,大喜大悲情绪波动而引起中风而死。

司马昭灭蜀国俘虏后主刘禅,为试探刘禅是否有野心复国,当刘禅说出:“此间乐,不思蜀”时,司马昭看到刘禅的窝囊相,禁不住哈哈大笑,突然就死了。

野史和《三国演义》中均记载司马昭是被司马炎毒死,原因主要有四:

1、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司马家的大权理应归司马炎无疑,但司马昭并不喜欢司马炎,而是偏爱司马攸,司马炎见司马昭要废长立幼,自然是惊恐万分,随起了杀心,有意在酒中下毒,司马昭饮酒之后,中毒而亡。

2、司马炎对魏帝垂涎三尺,只要司马昭活着一天,司马炎就无法称帝,司马昭严重阻碍了司马炎进位称帝的进程,司马炎于是对司马昭有了杀心。司马炎五月被立为世子,八月司马昭便离奇死去,死的时间点值得人玩味。

3、司马炎在登基之后,追加伯父司马师为景帝,对司马昭却没有任何表示,可见,司马炎父子的感情不好。

4、正史的记载只说司马昭中风,但司马昭去世前几天还临幸了一个宫女,身体一直健状,突然病死,未免让人浮想联翩。

但野史并不可信,野史上还说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呢!


美丽青春您真痘


其实正史中记载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是因中风猝死,不过在野史中却有说司马炎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司马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种说法其实起源于《三国演义》,罗贯中故意把这件事写的扑朔迷离,让人浮想联翩。


(皇帝曹奂欲封昭晋王)昭心中暗喜;回到宫中,正欲饮食,忽中风不语。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马荀顗及诸大臣入宫问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时八月辛卯日也。——引自《三国演义》

你看,他又说了中风,又指着司马炎,又不明说是毒死,又不说到底怎么死的,但是《三国演义》其实是一本艺术类作品,并不是史记,所以会有艺术的手法,从《三国演义》来推敲是不符合逻辑的。

而且司马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司马炎,二儿子是司马攸,哥哥司马师无子,老二早就过继给了司马师。这样算起来,司马炎自然被立为了世子,换言之,是没人和司马炎争皇位。而且当时司马昭又不是皇帝,皇帝是曹奂呢。当时司马昭只是被封晋王,司马炎没理由为了一个王的位置毒杀父亲,司马炎称帝是魏国皇帝曹奂禅让的,禅让是猝不及防的,司马家族捡了了个大便宜,而司马炎也是捡了父亲的便宜而已。

而且我们家炎儿这么可爱,怎么可能那么腹黑呢🤓🤓🤓


四月辣椒


根据《三国演义》当中的说法:司马昭是被长子司马炎毒死的,原因是司马昭晚年宠爱他的次子司马攸,并有意将其立为世子,意思是让司马攸继承自己的遗产。但是,古代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照礼法该司马炎继承,对于司马昭的这种偏袒,司马炎很不爽,于是对父亲司马昭起了杀心。后来,他在父亲司马昭的酒中下毒,司马昭饮酒之后,中毒而亡。其实,《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里面的事件经过文学加工,大家不要太认真。

我们来看看《晋书》里面是怎么说的:“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无后,以帝弟攸为嗣,特加爱异,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将议立世子,属意于攸。何曾等固争曰:“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由是遂定。简单的翻译一下,不对之处望指正!当初,司马昭(谥号文帝)因为哥哥司马师(谥号景帝)是父亲司马懿(谥号宣帝)的继承人,去世早而无儿子,便把司马炎(谥号武帝)的弟弟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子嗣。司马昭在哥哥死后,将司马攸看得与众不同,关爱有加。认为自己位居丞相之位,死后大业应该给司马攸。他经常说:“这是哥哥司马师的天下,关于这件事,我没有议论的余地。”将要议定世子时,司马昭的意思想立司马攸作为继承人。但是,当时的魏国尚书何曾等大臣,却反说:“中抚军(指司马炎)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头发拖地,手臂过膝,这不是做人臣的相貌啊!”这么多大臣为司马炎求情,于是司马昭就立司马炎为世子。公元265年5月(魏元帝咸熙二年)司马炎为晋王太子。

按照《晋书·武帝本纪》来看,司马昭曾经有想法,把自己的位置让给次子司马攸。因为司马攸是哥哥司马师的养子,司马师死后自己接替了哥哥的位置,想把位置让给司马攸。不过当时大臣反对,认为司马炎聪明神武,在外带兵打仗,适合接替大位。司马昭估计也有这个想法,毕竟司马攸已经过继给了哥哥,且司马炎又是长子,所以就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司马炎。并不是《三国演义》当中所说,司马炎在司马昭的酒里面下毒,如果这样被发觉,司马攸当时有兵权,在外带兵打仗,会不会造反呢?

事实上,司马昭在病重的时候也很担心司马攸的命运,曾劝说两人和睦相处。司马炎称帝以后,与司马攸相处得也很融洽,只是司马炎在灭吴国以后生了重病。国内谣言四起,说司马攸可能接替司马炎的位置。这个和宋太宗赵光义在位的情形差不多,当时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也被很多人视为继承人,结果赵德昭害怕家人牵连,自己就自杀了。而司马攸和赵德昭的命运差不多,本来没有哪个想法,却被人大肆传播皇位的继承人。结果被司马炎听见,于是把司马攸贬谪,本为大司马的司马攸因此失去了兵权。最后,因为愤恨生了病,不久司马攸就吐血而死,死的时候才36岁。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应该也是根据司马昭当年想传位给次子司马攸,认为司马炎的嫉妒,因此编出了司马炎向父亲司马昭酒中下毒的桥段。在当时,嫡长子继承制深入人心,且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次子司马攸又被送出去了,司马昭不太可能让位给次子。他就算有这个想法,在大臣反对以后,他也改变了注意,所以司马炎没有必要在父亲的酒中下毒。至于大家相信正史,还是相信小说只能靠自己判断了。总之,我认为小说不能全信,虽然说《三国演义》根据《三国志》改编,里面的故事非常精彩,不过也要作一个区分。文学作品归文学作品,历史归历史,我们不能乱去改写,还是要实事求是。


谋士说


据正史中所说司马昭是病死的,并不是司马炎杀毒杀的。但是根据演义中所说司马昭是被司马炎毒死的。所以我们就需要客观的从两个方面去看待。

正史: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战功赫赫。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死后,继任为大将军,专揽国政。

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逝,葬于崇阳陵,其子司马炎继位。同年十二月,司马炎代魏称帝。

据记载,司马昭有意让其幼子司马攸继位,但是遭受到众臣的反对。于是在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被封为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病逝。

正史上并没有对司马昭的死因有任何记载,基于作者提出的问题,我有以下两点猜测:

1.司马昭的确是病死的,我刚刚在文中提到司马昭,早年便随父征战,身上肯定大大小小伤口肯定不少,基于对三国当时的医疗条件并不是很发达来看,可能是早年征战杀场留下的暗疾,导致晚年中风,随后病逝。

2.司马昭在早年曾想立幼子司马攸为太子,但是却遭到众位大臣的反对。司马炎害怕司马昭重新起了这个念头,所以下药将司马昭毒害。

但是我本人还是偏向第一种想法的,因为当时司马炎已经被司马昭封为太子,毫无谋害司马昭的动机啊,况且司马昭是在司马炎立为太子之后死亡的,如果是司马炎谋害司马昭不符合常理啊。

野史和《三国演义》:

在野史和三国演义中均记载,司马昭是被司马炎毒死的。基于作者提出的问题,我也有以下的两点猜测:

1.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来说,司马炎肯定是大位的继承人,但是司马昭偏爱幼子司马攸,害怕父亲废长立幼,所以毒害司马昭。

2.司马昭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司马炎的称帝,对帝位早已经垂涎三尺司马炎决定毒害司马昭,以达到他代魏称帝的野心。

基于作者的问题,从正史野史两方面来踹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反正正史上并没对司马昭的死有任何记载,给后人留下不少悬念。


WEI佳


司马家除了司马懿活得长,后面都不行,估计张春华有遗传病,从隐性遗传变为显性遗传,把遗传病传给了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也命短,生个儿子司马衷还是个傻子,这不是基因不好是什么?整个东西晋就没聪明皇帝,长命皇帝,一代不如一代。真的出了明主怎么会被一个个权臣玩弄,从王敦王导,到桓范桓玄,一直就没翻过身,几乎都是傀儡!这智商只能说种太差了!就这智商,说司马炎毒死父亲也不奇怪,但正史没有提到,因为死的早怀疑被毒死也不奇怪了!


乾永泰


根据《三国演义》电视剧里面的情节,钟会、邓艾灭蜀,刘禅向司马昭投降,举家搬到了洛阳城,在一次宴会上面,司马昭特意安排了蜀地的歌舞,原来的蜀臣都感到十分的悲伤,而只有刘禅去看得津津有味。

司马昭就对贾充说:刘禅这样的人,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也没有办法,更何况姜维呢?贾充说:如果刘禅不是这样的人,蜀国又怎么会被我们吞并呢?

司马昭就问刘禅:你在这边还会思念蜀地吗?刘禅说:不会呀,我在这边玩得很开心的,一点也不思念蜀地的。刘禅身边有一个蜀臣叫做郤正,他对刘禅说:如果司马昭以后再问起来的时候。你就说,先人还在葬在蜀地的呢,我不能忘记。

刘禅赶紧记下来了,过了几天,司马昭再问刘禅这个问题,刘禅一本正经的郤正教给他的话再说了一遍,然后作悲伤状,司马昭笑着说:怎么感觉是郤正教你的呀。刘禅很惊讶的说:对呀,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大笑,然后就中风猝死了。

而根据三国演义小说的情节,司马昭并不是在笑刘禅的时候中风的,而是之后,已经立司马炎为世子之后,某一天听到大臣奏报,有一个人从天而降,说司马昭可为天子。

司马昭听了之后,回到宫中,正打算吃饭呢,就突然中风不能言,然后司马昭手指司马炎,然后就死了,当然这个手指司马炎并不是指司马炎是凶手,而是让司马炎继位的意思,很多皇帝死的时候,不能说话的时候,都这样做的。

而根据晋书记载,司马昭是在咸熙二年,也就是公元265年八月的时候驾崩的,晋书用”崩“这个字,这个一般做病死来解释,但没有说具体的死因,至于说是被毒死的,只能说正史无记载。

司马昭确实在立司马炎,还是司马攸上面犹豫过,因为司马师传位给司马昭,而司马攸已过继给司马师,他想传位给司马攸,就相当于传位给司马师的后代,但是在群臣的劝说下,司马昭还是立司马炎为世子,那么司马炎根本就没有那个动机了。


历史简单说




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人,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他也是西晋的开国皇帝,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袭父爵位“晋王”,数月之后,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皇位,于是司马炎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在司马昭去世几个月后突然称帝,司马昭又离奇死亡,司马昭之死是否和司马炎有关系,司马炎又为何想谋害司马昭,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司马昭是怎么死的。

其一,据正史中记载司马昭是中风而死。司马昭随司马懿抗拒诸葛亮多有战功,被封为中郎将,司马懿通过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夺取曹魏军政大权,位居人臣,一呼百应。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父业,并率兵攻伐东吴,曹芳为了除掉司马师,密谋杀害,但事情败露,司马师提前下手,废除曹芳,立曹髦为皇帝。



之后,司马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司马师病逝后,司马昭继承兄爵位。司马昭篡位之心更是昭然若揭,曹髦自知是傀儡皇帝,早晚必遭不测,于是蓄谋杀害司马昭,率宫廷卫队杀入司马府,却不料被司马昭家丁杀死,立曹奂为魏帝。自此司马昭掌握曹魏军政大权。司马昭与咸熙二年立司马炎为世子,同年,司马昭得中风而死。据史料记载:

回朝后自称晋公,后加晋王。立子炎为世子。司马昭责戏阿斗,阿斗蜀乐不动情。咸熙二年,昭风猝而死。数月后,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其二野史和《三国演义》中均记载司马昭是被司马炎毒死。司马昭其实并不喜欢司马炎,而是偏爱司马攸,并且有意将次子司马攸立为世子,司马炎深恶痛绝,随起了杀心,有意在酒中下毒,司马昭饮酒之后,中毒而亡。死前双目直视酒杯,指着酒杯还没来得及说话便死绝身亡。而此时司马炎在一旁侍奉,并无半点伤心,由此可见,司马昭之死也是司马炎蓄谋已久的。





其次分析司马炎为何要谋害司马昭

其一司马炎虽为长子,却不受宠爱,司马昭想要废长立幼。司马炎虽然是长子,但性格品行都不受司马昭喜爱,但司马炎的帝王之心更胜于司马昭,可以说司马家的后人,一代比一代有野心。司马炎见司马昭要废长立幼,自然是惊恐万分,然而从理法上讲,司马炎最应该是那个继承晋王爵位的那个,当时很多人都反对司马昭,包括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也是站在司马炎这边。司马炎对其父司马昭忍无可忍,终究还是起了杀心。



其二司马昭严重阻碍了司马炎进位称帝的进程。司马昭一生征战,劳苦功高,等到有机会称帝的时候,却年老体衰。于是司马昭也没有称帝的打算。但司马家有个阴谋家,对魏帝垂涎三尺,他就是司马炎。只要司马昭活着一天,司马炎就无法称帝,就算是晋王也没有他的份,司马炎不想消耗时间,要有帝王之心的他,对司马昭有了杀心。从时间上看也是吻合的,司马炎五月被立为世子,八月司马昭便离奇死去,可见司马昭的死非同一般。而司马炎在登基之后,追加伯父司马师为景帝,显而易见,司马炎父子的感情不好。

你是如何看待司马炎和司马昭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其实这是一场宫廷夺嫡之争。

司马懿晚年垂死一搏干掉曹爽之后,已经有了取曹魏而代之的野心,但是自己日暮途远,朝中忠于曹魏的异己者还很多,外有吴蜀掣肘,因此在他有生之年完不成篡魏大业,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

其实司马师比司马昭能耐大多了,文韬武略都是佼佼者,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子嗣,临终把篡魏大业托付给司马昭。司马昭为了表示对兄长的尊重,就把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成为司马师的儿子,还在朝堂上屡屡扬言,我的位子就是我哥给的,我死之后,我要把王位(司马昭是晋王)传给我哥的儿子,也就是司马攸。

有大臣劝司马昭篡魏,司马昭说,如果魏朝气数已尽,吾愿为周文王。周文王长子伯邑考,次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按照嫡长子继承原则,他应该把王位传给伯邑考才对。但是他却传给了姬发,派伯邑考进京当人质,最终被纣王杀死。因此司马昭这里有弄死司马炎的意思。

司马炎作为长子,理应成为世子,现在眼看要被弟弟抢了王位,而且小命不保,只好暗中串联一帮朝中大臣为他说话,其中最有话语权的是司隶校尉何曾。何曾跟司马昭说,司马炎比司马攸强。第一,名字应天顺人。汉为土德,魏为木德,木克土,所谓曹魏取代了刘汉。现在晋为火德,要取代魏的天下,火克木。司马炎名字为炎,炎即火焰升腾之像,因此该立为世子。第二,司马炎不是省油的灯。“长发委地,双臂过膝”,跟大耳贼刘备一样,都是潜龙之相,遇风云就要腾飞。如果司马攸当了皇帝,司马炎肯定不服,到时候难免一场血雨腥风,司马攸能不能干过司马炎还难说呢。为了晋室长远考虑,应该立司马炎。

司马昭也是血雨腥风一路闯关过来的,明白其中利害,权衡利弊,决定传位司马炎,不传司马攸。但是父子之间因此有了隔阂,司马昭晚年经常梦到被自己灭门的仇人前来复仇,神智混乱,对司马炎屡有斥责之言,司马炎怨惧交加,最终对司马昭痛下杀手。司马昭临终手指司马炎而不发一言,恨然而死。


唐风宋月


司马炎为什么要毒死自己的父亲?这点在正史上无所考,也不可能有考。野史上还说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呢!可信吗?自古明星帝王多绯闻,司马炎作为西晋多开国皇帝,自然也不能例外。



史载,司马昭是中风而死。那为什么会有传言,司马昭是司马炎毒死的呢?我看这并非空穴来风。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然而司马昭并不是很喜欢他。野心家都不招人待见。

起初,司马炎也不是很在意这个问题,不喜欢就不喜欢吧,老子还不喜欢你呢!两父子互相不对付,但大家也相安无事。



随着司马师的病死,司马昭接管曹魏政权,身价倍增,司马炎也有也开始关注其父对他的态度了。说穿了,司马昭喜欢谁,谁就可能是司马昭的接班人,掌握大权。

司马炎再掌权之后不久,突然中风而死,朝野动荡一片哗然。关于司马昭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流言四起。

司马炎作为长子,继承大位,没过两年,这哥们也学曹丕,把皇帝赶下台,自己称帝了。也正因为司马炎着急忙慌的称帝,才让外界猜测司马昭是他毒死的。因为只有司马昭死了,他才可以顺理成章地称帝。司马昭一日不死,一日便是司马炎称帝的绊脚石。



这是野史猜测。我看未必。司马炎称帝,应该说是一种后发行为。也就是说,因为司马昭死了,司马炎需要树立个人威望,才有称帝之举。司马昭和曹操一样,年轻时常年征战沙场,有极高的人望,不需要称帝来树立个人威望。司马炎则不同,他和曹丕一样,年纪轻,资历浅,当权臣把持朝政明显还嫩了点。因此,司马炎才有了称帝的行为。

如果是这种说法,那么司马昭是中风而死的便合情合理了。

一家之言,说的不对,还望指正。谢谢!


雷场猫子


此种说法在正史中不可见,只在野史中有提及,正史中记载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是因中风猝死,不过在野史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即司马炎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司马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后人根据司马昭喜爱自己的幼子司马攸,曾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而选择性忽略长子司马炎,要不是众大臣的反对,司马炎很可能丧失继承人身份这一点来说司马炎对自己的父亲怀恨在心。其实细想是站不住脚的,原因就在于:



司马炎虽是晋国的开国皇帝,但晋国的基业基本上都是其父司马昭,伯父司马师,祖父司马懿打拼下来的,尤其是对他的父亲司马昭而言登不登基全在他自己的一念之间,大臣都臣服于他,军队也在他的掌控之下,在司马昭去世前,司马昭已经明确立司马炎为晋王太子,身份已经确定,大臣也都偏向司马炎,大局已定,司马炎没有必要冒杀死自己父亲的这个风险。万一失败,岂不是一无所有?

再说自己的父亲又没有苛刻自己,自己已经是继承人了,只要低调,安心等待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所以司马炎毒死自己父亲的这个说法,窃以为是不合理的。

天时(嫡长子),地利(整个国家都在他们司马家掌控之下),人和(众大臣都支持他)司马炎都占,为什么要去冒弑父的风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