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南京为什么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augustine1992


南京为什么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一道具有前瞻性的话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区域平衡因素。南京是华东地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综合实力次于国际大都会上海市。本区域除了南京、上海外,还有两个强者是全国经济十强的苏州和杭州。

如果将南京列为国家中心城市,同区域的苏州、杭州就会丧失平等竞争的机会,即使苏州是省内城市,可也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关键期。而杭州则是和南京处于同一规格,若南京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杭州务必也能成,这样的话那华东地区就有三个国家中心城市,显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我认为这是区域平衡因素。

资料图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华复兴的重大战略布局,当前全国仅有九个城市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建设,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郑州、西安、武汉、成都。

看鉴襄阳


国家中心城市需具备1.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能带动区域发展。3.符合国家战略布局。

先看3,目前九大中心城市除直辖市外的其它五个中心,西安是西部,郑州武汉是中部,成都是西南,广州是南部。那么东部发达城市南京杭州同是副省级省会,为什么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呢?

说说1,最少要求的是副省级省会城市以上,这就排除了深圳、青岛、大连、苏州等发达城市。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项能达标的很多,毕竟中国是文明古国。经济要有区域影响力,不是全国排位赛,比如西安在全国排名并不靠前,但是在西部一枝独秀。南京杭州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影响力就显得不是很突出。

最后说2,经济中心不突出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就有限。比如杭甬经济圈,杭州宁波是双核,互相影响,谁能带动谁?南京在江苏也带不动苏锡常,相对落后的苏北又太远,所以南京杭州都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但是南京能带动江苏的镇江扬州和淮安部分地区,又带动了安徽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和宣城四市,形成了一体化程度很高的南京经济圈。所以国家给南京‘’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特大城市‘’仅次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漂飘12


南京肯定会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而且过去、现在本身就是。1、南京是中国最发达区域,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的头号副中心城市。中国最富裕省份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兼领安徽省中心城市2、解放军东部战区所在地,具有重要军事战略地位。3、南京是我国最重要科教中心之一,有世界一流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几十所高校是中国甚至是世界学子求学的重要城市之一。4、南京是京沪通道、沪汉蓉通道的咽喉之地,长江江海直通巨港。综上所述,南京是我国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科教文卫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现在所谓的建设国家中心又在搞平衡,但是不能你承认与否,南京过去、现在是国家中心城市,将来更是。


不会迟到的人


个人觉得,所有不以提升城市级别为标志的各种中心城市,统统都是耍流氓。要么满足某些地方一小撮人的意淫心理,要么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利益群体比如房地产开发商的阳谋……

以目前中国的城市来论,除了公认的四大一线北上广深之外,其他的所有城市,都跟其政治级别有关,可以参照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地级市(地区、旗、盟、州)-县级市(县)的顺位排序。

另外一个硬指标就是GDP,比如苏州这种GDP超过大多数副省级城市的地级市。

其他的所有排位,或者什么淮海经济区、什么中心城市,要么是扯淡,要么是自嗨,毫无意义。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说白了还是数据为王,GDP上去了,哪怕级别不够高(比如苏州),那你也是牛;GDP上不去,就算你吹成宇宙中心,那也基本上是扯淡,除了满足自嗨之外,毫无意义。

还是踏踏实实发展自己的经济,多好。成天在网上说什么谁超过谁、谁比谁强,这跟普通老百姓有关系吗……


搬不动的小强


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布局,将区别省级计划单列市。

  • 改革开放,倡议经济建设为中心,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一部分沿海城市成为特区、省级计划单列市,其中心就是区别对待,优先发展。
  • 全国十五个省级计划单列市。

  • 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就是深圳市。

深圳模式没有可持续发展基础,也不能推广,不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 深圳模式可以说是全国支持类强城发展典型代表。
  • 深圳由几十万的小渔的发展成20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是大量青年劳动力流入的巨大人口红利支撑的。
  • 初期,大量民主涌入,劳动密集型产业积累了第一桶金。
  • 后续大量青年劳动力涌入,社会人口结构严重脱离全国平均水平,不具有持续发展基础。
  • 深圳发展的几种用人模式不可复制,也不能推广,没有战略中心的社会职能。
  • 首先,用其子不养其父母,不培养,不养育,不对其父母负责。
  • 用其人不养其幼,大量的留守儿童问题,也不是社会公平模式。
  • 用其人不养其老,大量的打工者,老了、病了只能退回原籍。
  • 待当前这批劳动者老了、病了这样宠大的人群谁去接盘!
  • 看看惊人的广东养老抚养比,深圳的情况更加恐怖,按这个摸式,二十、三十年后,深圳要继续保持这个比例,需要二十亿青年劳力,这可能吗?

十九大指出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变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 也就是说不再以城市的GDP为主要依据。
  • 具有区域战略功能的城市发展将代替原经济中心城市。

看看清区域战略城市。

  • 明清发展的总督府。


  • 当前已经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


  • 几个变化,北京、天津替代北京、保定。
  • 巴蜀地区增加了重庆。
  • 两江由上海替代南京。
  • 新增加郑州。
  • 从大区上看沈阳、福州、昆明功能仍存在。
  • 沈阳将首先上位。
  • 全国十大国家中心城市形成。

如果再增加,比省级计划单列市还多?

  • 南京、杭州、青岛、长沙均上位,就以省会发展不是更好吗?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深圳、南京、杭州因为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的原因,与“国家中心城市”擦肩而过。深宁杭三市无缘于“国家中心城市”,对于这位三个城市在全国的应有地位没有任何影响。

“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必须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第一批入围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以及后来增加的武汉、郑州,都已经具备相应的条件。笔者以为,故都西安乃西北六省中枢,在2017年全国城市GDP排名21位,亦以具备了雏形,有望在今年几年入围。


在落选“国家中心城市”的三个城市中,2017年全国城市GDP排名:深圳名列第三属一线城市、杭州、南京分别名列第十位、第十一位。三地因为太靠近上海、广州,难以形成区域经济的蝴蝶效应。在此方面,反而不及GDP靠后的郑州。至于天津和重庆作为直辖市,本来就名列前茅;武汉九省通衢,最近几年已经急起直追,跻身于全国十大城市,名列第九位。

其实,是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并不重要。深圳作为全国创新创业的典范,其地位不可动摇;杭州乃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云集了无数互联网企业,成为新经济的标志;南京作为六朝故都,国有企业的大本营,高校研究院所的集结地。


南京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属于教育大省强省,拥有五十三所大学、八十多万在校大学生。南京创新资源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八十二位“两院”院士,拥有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机构和国家级研发平台。

最近几年,南京高科技发展速度惊人,其未来的潜力,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

欢迎批评指正,敬请点赞关注,顺祝工作快乐!


陆燕青


南京,华东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教第三城,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政治、军事、科教、文化、工业和金融商业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历史悠久,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国家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中心城市和重要产业城市,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



南京若是放在其它地方,国家中心城市是肯定的,可是放在以上海为核心的沪宁杭长三角,可谓强手林立,上海自不必说,同为副省级城市的杭州,综合实力也领先南京,阿里巴巴的加持,让杭州成为″互联网之城″,科技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第三,俨然新经济代表城市。同为江苏的兄弟城市苏州在经济总量上领先南京3个身位。

“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是国家层面提出来的。所谓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而南京所处的华东地区,已经有上海这个国家中心城市,自然不可能再获批,而只能做为华东的区域中心城市。而且在长三角规划里,已经确定了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因此南京国家中心城市基本无望,只能是区域中心城市。



站在秦岭看西安


南京本来条件很不错,综合实力也很强。特别是,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基本面也很高好,发展跟均衡,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之一。

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本应该在省会中拥有很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但是南京错就错在离上海太近了,才两百多公里!

上海早已经被定位为华东的中心城市,赋予极高的政治地位和定位,定位为四个中心,未来或许成长为国际性的金融、商贸、交通中心。

一山不容二虎,在狭小的长三角地区,或者更大的华东地区,除了上海,确实很难再树立一座国家中心城市。特别是离上海只有一两百公里的南京杭州这样的省会城市。所以,南京杭州即使很强,但是也只能成为上海之下的二线城市。


武大东湖


国家中心城市的入围者更主要的是区域中心指数以及辐射范围,和城市实力排名没有关系。

从城市本身来说,南京不论是经济、综合实力、地理位置都完全具备国家中心城市的实力,但没有成为中心城市的原因和深圳一样,就是辐射圈和邻近的中心城市有所重复。

南京、杭州和上海同属长三角城市群,这两座城市所能够辐射的主要城市都位于上海的辐射半径之内,所以在同一个城市群之内设置两个甚至三个中心城市,作用自然是会打折扣的。深圳也是一样,一边是国家中心城市广州、一边是国际中心城市香港,深圳夹在中间,虽说地理位置是很好,但实力再强也没必要在同区域搞这么多中心城市,不然大家都是中心,也就没有了中心的意义。

南京的综合实力在中西部的五个中心城市之上,论资历论实力都该有优先级,所以如果位置离上海更远的话,极有可能成为华东的第二个中心城市,但现实就是现实。长沙实力在郑州之上,不也因为辐射范围和广州有所重复,所以郑州当了中心城市,长沙却没有。天津和北京属于特殊情况,因为我国最早的四个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四个直辖市,这几个是没有经过申报和评选而直接入围的,所以即使京津辐射网络一样也无妨。

不过我们认真看下目前9个中心城市的位置就不难发现,华北、华中、西南目前都有两个中心城市,而经济最为发达,纵深最长的华东却只有一个中心城市,所以个人认为华东大概率还有一个中心城市名额。我们可以注意一下,目前所有入围国家中心城市的,都是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可华东除了长三角以外,只有青岛一个新一线城市,济南和厦门都在最近两年接连掉到了二线,而青岛的地理位置受限,辐射范围小,并不比南京有优势。南京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地理位置最接近边缘的新一线城市,似乎还是有理论可能成为华东下一个中心城市的。


城市发展报告


南京不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是地理位置原因。因为一方面华东地区有龙头老大上海,南京在它面前就显得很弱。另一方面,如果南京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那华东的杭州也不弱,也可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不可能在地理位置很近的地方设立三个国家中心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