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二战时苏联打日本人那么轻松,而美国打日本却很艰难?

电动车集团董事




这嘴里的火车跑得实在太快了,我用脚跑的确实是追不上。

哪怕知道那么点历史的人,也不会说出“苏联打日本人那么轻松”这样的话,即使是苏联人自己也不敢这么狂妄。如果不是美国家里的淘气“小男孩”在1945年8月6日跑到日本广岛玩泥巴的话,鬼知道苏联人什么时候才会壮着胆子对日本宣战,因为当时的苏联人远没有你想像中的自信。



苏联与日本在二战中真正在正面战场较量过的也许只有1939年5月到9月的诺门罕战役,但是苏联人在这场战役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诺门罕战役打打停停四个多月,最开始只是苏日双方的相互试探,结果打着打着谁也不可能服输,战争便愈演愈烈。当时日本方面最先参战的是第23师团,当时的23师团说得好听点是杂牌中的王牌,说难听了和杂牌没什么两样,结果号称精锐的苏军被打得吐血。苏联最后是惨胜,伤亡超过了日本人,苏联伤亡将近2.6万人,日军伤亡1.9万人。在物资消耗当年更吓人,苏军消耗战略物资高达80000吨,炮弹便占了31000吨,可是日本方面的消耗却不到2000吨!这场战役确实打出了位苏联名将朱可夫,但是我实在看不出来苏联到底哪里轻松了?

在诺门罕战役过后,苏联根本不敢主动招惹日本,所以苏日两国在明面上几乎处于“和平状态”。因为这时苏联已经感受到了从西方传来的危机感,德国闪攻波兰后又吊打英法,苏联人看的是胆颤心惊,德国能放过苏联这块肥肉?



苏联忙于应付德国,这时的苏联最害怕的便是德国与日本联合对付自己,因为它绝对招架不住这两台战争机器。

苏联打完诺门罕战役后,便急忙转头过去应付德国了,当时日本的中心也不在外蒙和西伯利亚,所以也放了下来,后来德意日组成轴心国并分好蛋糕,日本更不会再去打苏联的主意了,所以苏联正好可以专心应付德国,当然它也必须时刻提防着日本。

在苏德战争中,如果不是希特勒犯了战略性错误,在冬天到来之前率先攻占莫斯科的话,整个战局将会完全不同。因为希特勒的战略性错误,将德国带进了战争的沼泽里,但是苏联人仍然过得很艰难。在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以后,谁最开心?不是日本,不是美国,也不是德国,是苏联!珍珠港事件让苏联人高兴坏了,这回你美国还不打日本?因为日本这时候的战略目标转移到南太平洋,只要美国对日宣战,那么苏联便没有了来自于日本的掣肘。如果,仍然是如果,如果德国与日本联合,让日本进攻苏联远东地区的话,苏联估计得玩完。

所以苏联人是求爷爷告奶奶地希望日本不要想不开,突然对自己宣战。



为什么有人会产生“苏联打日本很轻松,美国打日本很艰难”的错觉呢?

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美国人在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发生以后对日本宣战,面对的是日本的精锐,所要摧毁的也是日本的精锐。美国人是很强,可是却没有强到面对日本的精锐时能够随手将日本打趴,因为那时候的日本也是头强壮的野兽。

可是苏联的情况不同,直到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苏联才从苏德战争的泥潭里挣扎出来,然后休整了几个月,说白了是在观望中国战场的局势。虽然说这时的日本已经钻进了死胡同,但是苏联还是担心会遭到它的反扑,所以只能等,等到局势利于自己的时候便果断出手!1945年8月6日,美国派出了“小男孩”,苏联也被震惊了,这意味着日本绝对没有翻身的可能了,这时候不出兵更待何时?晚了可没肉吃了!于是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开开心心地出兵中国东北,目的很明确,摘桃子!

1945年8月9日,美国又向日本发射了“胖子”,日本人拿什么去硬抗?不降也得降。

苏联人确实轻松,白白摘桃子能不轻松吗?

他们到了我们的地界后借着对付日本人的旗号,对我们的百姓可是干了不少龌龊事!


宁糊涂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因为苏联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而美国则面对的是日本最精锐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所以说苏联可以轻松碾压关东军,而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上同日军打的难解难分。再有就是时期不同,美军面对的都是斗志旺盛的日军精锐,而到了1945年苏军面对的则是一些锐气全无的部队。

1945年苏军闪击关东军的时候,苏军已经准备了三个月,将大量的精锐装甲集团军调到了远东地区,这些部队都是参加过苏德战争的强悍部队,并且对于大装甲集团军战术已经炉火纯青。战斗一开始苏军就在飞机和坦克的攻势下疯狂推行,可以说关东军几乎是没有抵抗的能力。

而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正值日军处于全盛时期,此时的日本海军应该是世界第一,拥有十几艘大型航母。舰载机也是世界一流的。美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同日军作战的,此时美军的航母不过是三艘而已。所以一开始日军采取攻势,而美军只能被动的防守。在没有海上制空权的情况下,美军打的艰难也是正常的。

并且苏军强在陆军,而陆军方面日军根本不是苏军的对手,双方差了整整一代。苏军坦克呼啸的时候,日军还在拿着刺刀冲锋。而日本最强的一直是海军,战争理念也是非常前卫的,就是日本联合舰队开创了所谓的“超视距”作战,利用舰载机远程攻击对方,使得海战正式成为了制空权的斗争。


小司马迁论史


就拿诺门罕战役和硫磺岛战役的对比吧

一、苏日诺门罕战役

诺门罕战役中,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队对战苏联和蒙古军队,在中蒙交界的诺门罕地区发生军事冲突。日本在情报分析判断出现了一系列错误,甚至低估苏军统帅部捍卫该地区的决心,致使日本陆军在诺门罕战役惨败。

当时日苏的军事冲突急剧增加,且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苏联这边也加强了远东地区的防御力量。苏军在蒙古东部署了1个T-26坦克旅、两个装甲旅、1个飞行旅和第36摩步师以及两个蒙军骑兵师。苏联还派出了最厉害的朱可夫,带领一百多万人的军队出击,而日本关东军只有65万老兵和未成年人,就在这种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战争一触即发。

开始打起来的时候,日本关东军在哈拉哈河受到苏军第11坦克旅和摩托化步兵第36师猛烈追击。在作战部署方面小松原还是沿用了日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战术,仍然用“迂回包抄”战术,企图通过伏击苏军侧翼将其击溃。并且负责指挥的小松原道太郎还很有自信地邀请德、意武官去前线观战,但是观战的德国武官却亲眼目睹日军疯狂的“肉弹攻击”和自杀式集团冲锋。并且,当时日军的坦克吨位小,装甲薄,行动半径小,火炮很落后,也完全不是苏军坦克的对手。苏联以闪电式的“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让日军措手不及,还投入大量装甲兵,令日军迅速溃败。

这次战役日军伤亡近5万人,高级军官的伤亡也属于空前,日军也深刻意识到与苏军战术上还有装备上的差异。

二、美日硫磺岛战役

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之后,开始从防御转向反攻,准备攻打硫磺岛。但是日军却截取了情报,得知美军的作战企图,先进行了战略部署,对硫磺岛进行兵力驻扎,并调动所有军国主义常年培养的精锐部队、军事装备准备死守战略要地。

当时日军还派出战机进行空中支援,组织“神风”突击队,对美军战舰进行自杀式攻击,并在岛上构筑了坚固隐蔽、内部四通八达的掩体工事,有效降低美军集中轰炸时,进行了72天集中轰炸,投下2.4万吨炸药,3天舰炮火力突击带来的伤亡。并且,工事还被伪装成岩洞,美军很难发现,总是受到日军的突袭,当时日美军在这里足足纠缠了半个月之久。可见这个防御工事的坚固,又能采取灵活作战方式牵制敌人。当时日军在坚固的防御下伤亡仅接近上百人。



综上所述,诺门罕战役的失败,因为日本军事装备落后而且战略技术又不如苏军,所以使日本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也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是相当强大。然而硫磺岛的是日本十分重要的战略据点,日军也使用了精锐部队对抗,较为高超的战略技术,又是自己的据点,防御性较强,所以美军要攻克也是没那么容易的。



《试析诺门罕战役中日本的情报分析失误》罗卫萍

《再看“日军硫磺岛作战”》


WarOH协虎


这是因为苏军参战的时间节点晚,当时已经是战争末期。二战期间,苏军的主要主要战场是欧洲战场。苏军攻克柏林以后,分出一部分的兵力来攻打日本,日本已经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分散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并且节节失利,几乎使得他们精疲力竭,再加上美国还投放了两个原子弹,日本到了垂死挣扎的边缘。苏军强大的兵力,自然使得日本兵败如山倒。


美国打日本困难,主要是因为偷袭珍珠港,这个事件过于惊动人心。美国的兵力确实也损失惨重所以为人们所铭记。在很大程度上在人们的心理形成了美国打日本很困难的现象。

1942年中途岛海战以后,太平洋战区的形势已经开始转变,日本就失去了他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取得的优势。瓜岛战役后麦克阿瑟的“跳岛战术”,对日本占领的岛屿更是致命一击。


1945年的时候,美国基本攻上日本本土。这时候日本采用“自杀性战术”。但是也不能改变日本彻底失败的命运。同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个原子弹。两天后,苏联在与日本的关东军展开斗争,并很快击败了关东军。8月15号,日本就宣布投降了。

所以说苏联进攻日本的时候,盟军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优势。面对残兵败将的日本,拥有强大兵力的苏联自然是很容易就能打败日本


红雨说历史


为何二战时苏联打日本那么轻松,而美国打日本却很艰难?

这个不难理解,二战中,美国与日本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美国的确在打败是日本过程中非常吃力,虽然赢得几次海战,但在反攻日本本土时,那可是太费劲了,日本军队战斗力很强,美国军队如果单拼战斗力的话,肯定打不过日本人。但美国庞大工业生产能力弥补了不足,与日本打起消耗战,最终日本扛不住消耗才失败的,日本败在美国的庞大工业生产能力为代表的综合国力之上。

但美国和日本一路打来,也是很不顺利,特别是美日硫磺岛战役,美国人可真正的明白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道理,一个小岛屿的争夺,让美国军队损失惨重,因此美国政府面临压力非常大,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美国才启动终极武器——原子弹,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期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苏联为什么毫不费力就打下日本在东北的数十万关东军?是因为苏联在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以后,1945年8月9日才对日宣战,之后军队进入中国东北,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日本关东军。

看看时间点就知道,苏联是在战争结束最后那几天才宣战出兵,这时的日本关东军早已经不是早年战斗力强悍的关东军了,日本主力部队早已经被消灭,还有一部分陷入中国战场,驻扎在伪满洲国这些关东军,都收一些临时招募和老弱病残,加上日本败相十分明显,在哪方面来看都是不可能挡得住刚从欧洲战场取得胜利的苏联军队的,苏联红军打下这些日本兵不要太容易。

苏联真是会找时间点,最后几天入场,出力不多,但好处一点也不少捞,顺手拉走了日本在东北所有的工业机器和其他资产,随便夺回南部库页岛,以及占领日本北方四岛。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欢迎评论交流,加关注!


大正看世界


苏联和美国所面对的是日本不同兵种。二战时期,日本的军种发展很不平衡,最强悍的是海空军。可以说举国之力都侧重于海军和空军。而陆军是最弱的。资源也获得的最少。甚至于,为了节约资源,连自动单兵武器都不去普及。我们熟知的三八大盖,并不是那枪有多好,而是便宜,节约金属,当时日本研发的自动武器不弱于美国,但资源依赖性太强,无法普及,底子薄。而用来对付中国和南亚,三八大盖已经属于很强悍的武器了。好比说你既然拿着轻便的AK,就足以横扫一群拿着大刀长矛的土著了,又何必用更重更费钱的加特林!

所以日本陆军的强悍也是分它遇到谁。遇到更垃圾,更穷的中国军队和南亚各国,当然可以说鬼子武装到了牙齿。但遇到了普及机械化部队和自动武器的苏联军队,日本关东军之类的王牌陆军,就是送菜的垃圾,分分钟送鬼子去投胎。

美国则不同了,他们的资源丰富,战前各军种相对发展很均衡。直到珍珠港之后,处于战争需要,为了走出大洋,达到彼岸,才侧重于大量建造舰船。而遭遇的也是日本实力最强悍的海军空军。双方为了获得制海权爆发多次大战,美国一度处于劣势,直到中途岛大战才扭转乾坤。


实现一个晓目标


大致介绍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日本、美国这三国军队的实质。

苏联:内燃机革命驱动下依靠强大的火力进行机械化作战。
日本:骡马编组步炮兵主义依托人的精神力量,崇尚短兵相接。
美国:和日本的理念大致相等,但是因为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在整军经武上没什么成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陆军人数仅有20万、连步枪都配不齐的美军才开始仿照欧洲陆权国家开始了一系列向打仗聚焦的军事改革。这就是为什么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总是以寡敌众。

从苏日诺门坎之战、远东之战可以看出,双方进行的都是短距离作战,最大的战略纵深也不过数千公里。苏军充分发挥在苏德战场上练就的高速度、大纵深作战技能,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在更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下对日军做深远的迂回包围,把数以百万计的日本关东军分割包围在大平原上。而日军的空中力量多数在太平洋与美军作战,坦克、大炮甚至自动枪相比苏军数量少的可怜、质量更差的远,论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士气,早已将镰刀锤子军旗插上纳粹德国国会大厦圆顶的苏联红军战士远远超过整日龟缩在天寒地冻、缺吃少穿的大兴安岭工事中惴惴不安的日军士兵,因此苏军打击日军那就是排山倒海泰山压顶一般。

再看美军,战争机器直到日军砸到自己头上才开始启动,战略纵深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的一半,面对的则是日军最精锐的一个军种——海军。形象的说来就是,苏军对日军作战,是一个力量和武功都已经成型的剑客对另一个力量和武功都弱于自己的剑客。美军对日作战则是从一个潜在力量比对方强、武功比对方弱的层面上与之较量,慢慢的自己功夫起来了,把对方干躺下了。

实际上,单纯的军兵种之间对抗,美军打击日军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尤其是在海空军对决上,除了瓜岛之战相对残酷一些,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美军压着日军打。马绍尔岛海空战,美军创了一个“日本版”的珍珠港事件,第一个回合就把日军的数百架作战飞机炸毁在机场上。失去了航空兵掩护的日本海军舰艇完全成了美军航空兵的靶子。马里亚纳海空战,可以说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最大的一次海空对决。双方各自投入了1600架作战飞机,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中共有800架飞机捉对厮杀。结果是日军损失200架,美军仅损失20架!这场战斗因此被美军飞行员戏称为“火鸡大捕杀”。

因此,美军对日军在海空作战上那是相当的轻松。至于单兵对决的夺岛登陆作战,美军推进缓慢固然有兵种战术思维的因素,毕竟美国地面部队大部分是按照登陆欧洲打陆战的标准组建,海军陆战队虽然骁勇善战毕竟数量十分有限。麦克阿瑟在南太平洋搞的挑岛登陆战大部分还是陆军去完成,陆军在海岛上作战,水土不服而影响战斗力的因素自然在所难免。还有一个就是后勤因素,美国固然地大物博、生产力也十分发达,但是把作战物资从美国本土跨越万里海疆送到战地,恐怕在当时那个环境下绝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出于美利坚民族对生命极端重视的特点,得不到充足的作战物资,美军将领绝不对不会随便让自己的士兵到凶险莫测、充满杀机的热带丛林中玩命。


大将军威武K


苏联打的是秋后蚂蚱的日本,美国打的是气焰正盛时的日本,里面有个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样比较是毫无道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夺岛战役中,同日本人的确打的很惨烈。日本国土狭小,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夺取大陆,拥有想邻居家一样的陆地边界。

即使这一目的达不到,其本身固有的领土也是必须保护的根基,在日本人眼里,几个日本岛屿就是他们的命,寸土寸金,少了哪一寸土地对日本来说都像是扒皮抽筋。

因此美国人在西太平洋的其他岛屿与日本人虽然打的惨烈,但与进攻被日本视为本土的冲绳时,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日本军队在此次战役中共损失10一万人,伤7000多人,而美军死亡人数也在5万人左右。在日本人看来,本土之战是关乎民族生存的战役,他们也不认为盟国会放过他们,他们抱定了民族灭亡的念头,因此打起仗来既不惜力,也不惜命。

不但舍得自己的命,重生的原著民被赶上战场或者集体枪杀的,据战后统计,在14万人左右,占重生原著民的三分之一。

日本还把冲绳各个中学里的青少年强行编入军种,组成“勤皇军”,被迫上战场的1700多人,最后战死的有千余人。

从这些数字来看,美国人打日本的确不好打,再看苏联,似乎百万苏军,中国东北,一个冲锋,日本就死的死投降的投降了,看起来的确简单。


但数百万人的战役,哪里有文字描述的那么简单,简单的话也不用百万人群殴日本人了,因此战争没有简单之分,只有胜利和失败。

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不是一般人一般的民族所能承受的痛!


历史三日谈


自从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对日本宣战,而德国和意大利又对美国宣战。


由于英国这个表弟的关系,当时美国的政策是先欧后亚的,日本太平洋战场对于美国来说是次要战场,不过美国海军其实打的很好的,只是后期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由于地形复杂又是日本本土的原因,美国才吃了大亏,而苏联红军在打败德国后,机械化大纵深战略战术应用的已是炉火纯青,对付机械化程度还不如意大利的日本关东军,那还不是大刀切豆腐,而且那个时候的关东军基本上就是个空架子,精锐基本上都调到太平洋,东南亚等等地方去了。


关东军其实早在1939年的诺门坎地区就和苏联红军较量过一次,那时候的苏联红军机械化程度就已经超过日本关东军,面对关东军薄皮大馅一样的坦克,苏联红军基本上就已经呈碾压日本关东军之势,在朱可夫的领导下,首次验证苏联的大纵深进攻理论,而且诺门坎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是机械化部队理想的战场,而日本因为资源匮乏,机械化程度相对苏联来说是很低的,厉害的是武士道精神,不过武士道在苏联的飞机坦克大炮面前基本上就是渣,所以关东军败的很惨,光战死的就6万余人,以至于关东军对苏联红军都心生畏惧,希特勒都已经打到莫斯科了,关东军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出兵苏联远东地区。


到1945年的时候,苏联红军连号称二战陆军第一强的德国军队都能打败,可见苏联红军的战斗力有多强了,而这个时候的关东军虽然号称百万,其实兵力也就70万左右,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兵,老兵基本上都调去其它战场去了,这个时候的日本军队,在美国的狂轰滥炸和打击下,再加上深陷中国战场,基本上已成强弩之末。


当时日本政府也知道自己必败无疑,想通过苏联调停战争,苏联红军出兵关东军之前,日本政府和苏联政府还在不停谈判呢!所以关东军基本上也没有准备,苏联出兵时,关东军司令官都还在休假,而且苏联红军出兵前就已经把日本关东军的军事情报搞清楚了,在加上150万的机械化红军,基本上都是在苏德战争中千锤百炼的勇猛善战之师,对关东军摧枯拉朽也不奇怪了。

美国打日本伤亡惨重其实也就珍珠港,硫磺岛,冲绳岛这几个战役,其中珍珠港是被日本偷袭,而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是因为已是日本本土,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日本挖了很多地道,再加上日本誓死抵抗,所以美国军队才觉得那么难打,伤亡惨重,不得不使用原子弹逼日本投降。


国辉影视剧


二战至今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然而每每谈到当时各国的兵力部署,人们依然会津津乐道。

甚至有人说,论军事战斗力,苏联完虐日本,日本完虐美国,美国完虐德国,德国完虐苏联。

那么为什么二战时期苏联打日本很轻松,但美国打日本却异常艰难呢?


1.苏联红军与日本关东军的交锋

(1)仓促应战,军心不在

按着“雅尔塔会议”的约定,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向日本宣战;于是1945年8月8日苏联下达对日本的宣战通告。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兵分三路,越过中苏边界,对盘踞在中国东北境内的七十多万关东军发起了总攻。

但从发动进攻的时间上看,一周之后,也就是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宣布正式投降。

所以此时的关东军早已是无心应战,即便应战也是十分仓促的,根本谈不上强有力的抵抗了。

(2)军力相差悬殊

首先,苏联红军与日本关东军的作战,主要是在陆军之间的对抗。

日本关东军的陆军装备一直都是非常一般。


而苏联红军在经过苏德战争洗礼后,他们大兵团机械化作战的经验已经非常成熟,工业制造能力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装备就更是强大,已完全具备了碾压日军的实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苏军当时有超过5000辆的坦克,其中T—34坦克3700辆;大炮超过28000门和飞机4300架,其中第一线战斗机就有3700架。

这些装备中有三分之一的力量是作为战斗支援队伍的。

而日军只有1215辆由装甲车和坦克组成的装甲部队,大炮6700门 (主要是以轻型为主),以及战机1800架。

其次,苏联红军与日本关东军宣战时,是在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之后。

而且自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将关东军的精锐部队全部调去了太平洋战场。

所以苏联红军面对的是较为弱势的日本关东军,自然在兵力和作战力上是占有很大优势的。

据资料的记载:苏联红军从西、北、东三面进攻驻扎在满洲里的日本关东军,且每一个方面军都由前线部队直接加入。

他们分成最少80个分支,共有约150万人。

而关东军方面,除了日本人之外,另有4万满洲国军,包括8个较弱、军备和训练都较差的伪军,以及朝鲜籍日本兵。

关东军约有70万人,分在25个支部,其中包括2个坦克支部和6个独立混合队。

从1945年8月8日的宣战到9月2日的战败,苏联红军全歼日本关东军约83000人,俘虏日军约594000人。

苏联红军伤亡约32000人。

2.美英盟军与日军的交锋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

击沉、击伤美国军舰19艘,其中战列舰8艘,击毁、击伤飞机260余架。

美军猝不及防,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被摧毁,死伤3000多人。

借此日本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南进侵略计划。

珍珠港事件使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和防务政策遭到破产,不得不放弃与日本的妥协,进行全面反攻,并将反攻战场放在了西南太平洋一带。


但美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太平洋战场作战的是以美英为核心组建的同盟军。

但日本的海军作战力要远远胜于他的陆军作战力。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战前双方陆海空三军力量对比的数据:

陆军方面:日军作战部队约25万人,盟军作战部队约35万人。

海军方面:日本共出动舰艇232艘,其中航母10艘;盟军共出动舰艇219艘,其中航母3艘。

空军方面:日本第一线作战飞机约1540架,盟军约646架,但有35架是被喻为“空中堡垒”的B-17远程轰炸机。

由此可见,日军在武器装备上所占有的优势。

同时美日太平洋战争,主要是以丛林战、山地战以及岛屿登陆战为主。

而日军在丛林战以及山地战方面有着大量丰富的作战经验。


加之日军投入在太平洋战场的军队全部是他们的甲级和乙级的精锐部队。

这样就使得盟军在与日军的作战中打得异常艰难。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太平洋战争历时三年零八个月,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

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

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先导,以日本投降为结束,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