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遏必隆腰刀:一把見證了大清朝興起與衰落的刀

說到刀,我國曆史上就是不缺乏寶刀、名刀。

南朝(南梁)陶弘景還專門寫過一部關於刀劍的著作--《古今刀劍錄》。書中記載了大量的名刀寶劍,並且這只是記錄了自夏禹到南朝梁武帝這一時期的著名刀劍。

像關公所使用的青龍偃月刀,不說婦孺皆知吧,幾乎也差不多。

與這些名刀寶劍比起來,“遏必隆腰刀”的知名度可能不是那麼高。但是這把刀卻見證了大清朝的興衰。

遏必隆腰刀,因人得名,最早使用這把刀的是遏必隆。

遏必隆,可謂大名鼎鼎,是康熙初年四大輔政大臣之一。與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鰲拜同受順治帝顧命,奉幼帝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繼承大統,共列顧命大臣。

遏必隆還救過清太宗皇太極的命。

【見證大清的興起】

崇德六年,遏必隆跟從皇太極攻擊明朝,於松山紮下大寨。大明朝總兵曹變蛟被清軍圍困。曹變蛟率軍多次突圍,均未成功。

當晚三更時刻,曹總兵帶著所剩殘兵夜襲皇太極的中軍大帳。

遏必隆與內大臣錫翰等拼死力戰,殺死明軍十餘人,曹變蛟負傷逃走。

護駕之功,不可謂不大。

後,大清入關,遏必隆東征西戰,屢立戰功。可以說,遏必隆為愛新覺羅氏一統江山,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遏必隆腰刀:一把見證了大清朝興起與衰落的刀

遏必隆 畫像

遏必隆所使用的這把刀就是“遏必隆腰刀”。

這把刀之於大清,是一把充滿傳奇的刀。

傳奇開講之前,先說說這把刀吧。

遏必隆腰刀(清宮舊藏),刀長60cm;刀鞘是木質的,長94cm,鞘外蒙綠鯊魚皮,紫呢刀套。

另外,刀把上繫著一塊象牙牌。這塊象牙牌是咸豐年制的,兩面均有字。其中一面刻有:遏必隆玲瓏刀一,乾隆十三年賜經略大學士公傅恆平定金川用過;另一面刻“咸豐”印一方,還有“神鋒握勝”四個字。

象牙牌上這兩段字,說了這把刀的兩段歷史,也是大清朝兩件大事。

一件是乾隆朝的大事,另一件發生在咸豐時期。

遏必隆腰刀:一把見證了大清朝興起與衰落的刀

【見證大清的繁盛】

先說發生在乾隆朝的這件大事吧。

康熙十二年,遏必隆去世,遏必隆這把腰刀被收入宮中。

乾隆十二年,第一次金川之戰爆發(平定大小金川之役,被乾隆皇帝列入“十全武功”)。

乾隆帝先是派川陝總督張廣泗帶兵討伐。但是大金川“地絕險”,易守難攻。並且大金川土司莎羅奔應該是比較擅長搞建築,還修了很多碉堡(“阻山為石壘,名曰碉”),使得更難進攻。張總督久攻不克(《清史稿》:師進攻弗克)。

久攻不克怎麼辦,換人。換誰呢?

乾隆十三年四月,正在山東與山東巡撫一同賑災的大學士訥親被召回京,隨即被任命為經略大臣,率軍出征,討伐莎羅奔。

訥親是誰呢?

真是無巧不成書。訥親正是遏必隆的親孫子。

張總督不行,訥大學士怎麼樣呢?事實證明也不行!

莎土司如此厲害,有多少兵呢?三千多。

訥大學士有多少兵呢?四萬。

四萬打三千,打不下來。打不下來就說打不下來吧,訥大人卻並不承認自己能力不行,找了個理由:兵力不足。

這下乾隆爺怒了:“四萬對三千,你說對方打咱們綽綽有餘,咱們打對方卻人手不夠,你小子是不識數呢,還是睜著眼說瞎話?!”(史料乾隆手諭原文:“我師至四萬,彼止三千餘,何以彼應我則有餘,我攻彼則不足?”)

乾隆爺意識到,訥親這傢伙看來也不是打仗的材料。(《清史稿》:上知訥親不足辦敵)

所以,乾隆爺和軍機大臣們商量著是不是把訥親給調回來。但是又考慮到“大金川非大敵”,堂堂大學士親自督師卻打不贏,怕被人家笑話。你訥親不要臉面,朝廷還要臉面呢。(史料原文:又念大金川非大敵,重臣視師,無功而還,傷國體,為四夷姍笑。)

那怎麼辦呢。乾隆爺只好給訥親寫了一道密旨,希望這小子能夠爭點氣,提振精神,奮勇殺敵。

怎奈訥大人真不是塊打仗的料。幾個月,一寸地也沒有打下來。

這回可就沒得商量了。訥大人與張總督一起被提溜回京城。張總督住進了大牢。皇上對訥親還是比較夠意思,沒讓訥大人住進牢房。撤了訥大人的官,但是又給了他一份新工作。

讓訥大人跟著大軍去打噶爾丹,並且還提出了一條特別要求:讓訥大人自己準備鞍馬。

隨後,派出傅恆經略軍務。叛亂才得以平定。

傅恆是乾隆的小舅子,他姐姐就是與乾隆感情最深的孝賢純皇后,又稱富察皇后。(就是時下網絡熱播劇《延禧攻略》中秦嵐演得那個皇后)

任命傅恆的同時,乾隆派遣侍衛富成逮捕訥親,經審問發現:訥親乖張畏縮,動搖軍心,不顧國事,孤恩藐法。

同年十二月,乾隆將訥親祖父遏必隆遺刀授予侍衛鄂實(就是這把遏必隆腰刀),讓他押解訥親返回軍中,準備斬首示眾。

一個月後,即第二年正月戊寅,鄂實押解訥親行至班攔山,接到命令後,殺掉了訥親。據傳,鄂實就是用訥親祖父的這把“遏必隆腰刀”將其斬首的。

訥親怎會想到,自己竟是以這種方式與祖父的寶刀訣別。

後來,這把刀又回到宮中。但是它的故事還在繼續。

【見證大清的衰落】

這次是賽尚阿的故事。賽尚阿是道光、咸豐兩朝重臣。

1851年,洪秀全於廣西金田村宣告起義,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

清廷起用了好幾個大臣“剿匪”,但越剿越大。咸豐帝考慮到賽尚阿為親信近臣,因此任命其為欽差大臣,赴湖南防堵。並且,特賜遏必隆刀,以壯軍威,另外從大內還給他撥了二百萬兩庫帑作為備用軍餉。

賽尚阿雖然小有勝績,但最終還是一敗塗地,成為太平軍的手下敗將。

這把刀,跟隨遏必隆征戰關內關外,見證了大清朝的建立與興起;被收入宮中,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見證了大清朝的繁榮與昌盛;咸豐帝把它授予賽尚阿,又見證了大清朝的沒落與衰敗。

遏必隆腰刀:一把見證了大清朝興起與衰落的刀

遏必隆腰刀,一把見證了大清朝興盛與衰落的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