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开学第一课》9月1号晚8点开始,为什么8点被广告霸屏?

炫彩康哥


一档要求中小学生必看的公益性质节目,夺得最多眼球的却是长达十几分钟的广告。

9月1日晚8点,中国各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及家长都统一守在电视旁,准备观看即将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演讲类综艺节目《开学第一课》。

这项“统一行动”源自于8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一则关于“组织中小学生上好2018年《开学第一课》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及时把《开学第一课》播出时间及频道通知到各中小学校,并要求学校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让其共同观看。有些学校还会要求家长拍摄学生观看照片,并上传班级群,高年级的同学则会被要求撰写观后感。

然而,在这场公益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中,广告却意外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节目播出当晚,便有家长在社交媒体中反映,节目片前广告太过漫长:一对一在线辅导、床垫、豆浆机、白酒、汽车等品牌的广告相继播出,导致正式节目播出时间已是8点12分。

各国对节目中的插播广告时长其实有明确规定,2010年开始实施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就将每套节目的商业广告播出量由原来“按天计算”调整为“按小时计算”,并规定每小时不得超过12分钟。而很多国家对国有电视台的广告限制更为严格,比如德国国有电视台在周一到周六的全天内,只可以播放总共20分钟的广告,晚上8时之后不允许播放任何广告。相比地方台的每小时15分钟限制,俄罗斯联邦中央对广告的时长限制更是仅为4分钟,由于电视收视率低迷,联邦中央还在考虑进一步缩短这个时长。 不过对于节目开始前的片头广告,似乎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

然而不管是哪种形式、哪个时段的广告,消费者天然对广告容易产生厌烦感。视频网站会员生意之所以兴起,就是源于一部分初代会员每年愿意花费上百元,躲避片前60至90秒不等的广告。但对于一档电视节目,尤其是直播节目来说,片前广告似乎变得避无可避。

而人们对此次事件争论的焦点,更在于《开学第一课》是一档公益类教育节目,并不是商业色彩浓厚的综艺。加之节目的收看对象主体为中小学生及家长,同时,这档节目又因是教育厅布置的“特定任务”而沾染了一些行政色彩,更是让过长的广告显得不合时宜。

在舆论发酵一晚后,9月2日,央视便做出了回应。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发布道歉声明称:“央视综合频道《开学第一课》播出前广告太多,影响了家长和同学们准时收看。谨向家长和同学们表示诚挚歉意!”目前,通过央视网视频点播平台回看该节目,也取消了任何的贴片广告。

而最近广告引起的争议,并不仅此一例。就在不久前的8月20日,由周迅等人主演的热门清宫剧《如懿传》在腾讯视频开播的首日,观众就发现视频底部全程有去不掉的广告,且挡住了字幕。虽然腾讯视频官方微博随后就发表了致歉声明,并解释了是因为广告投放系统bug,但这种不好的体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口碑,使之在和同类题材的电视剧《延禧攻略》的正面对决中,落了不少下风。

更不要说世界杯期间Boss直聘、马蜂窝,以及知乎,在央视世界杯转播中的黄金时段插播的“洗脑”广告了:它们都因采用反复重复的广告语,遭到了一片吐槽和声讨。

如今,精明的广告主和内容平台正在不断开发各式广告位,从初期的片前、片尾广告,再到口播、创意中插、压屏广告、弹幕广告等等,即使是付费会员,广告有时也变得无处不在了——作为内容产品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广告主而言,在如今的时代,广告之于消费者而言也不应该再是单向地灌输了。

无论是网上流传的华为广告,被封神的泰国、日本等国的走心广告,还是每年“超级碗”期间的广告大赏,都证明,正确选择广告投递方式,可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甚至还能激发起品牌兴趣,形成转化——这个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不再是考量金钱实力的广告位,而是比拼脑力的创意呈现。

但仍旧总有诸如《如懿传》或者《开学第一课》的“反面”案例屡屡出现,亲身下场“示范”一项“愚蠢”的广告投放决策,不仅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更有可能成为一次品牌乃至节目的传播危机。


业余影迷


有人说:#开学第一课#真的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太缺乏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正能量!

也有人说:开学第一课,金钱至上。有钱什么都好说,央视算什么呢?还不得给我打工,放我广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