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李奇勇:“過度化”才是中國基礎教育最大的痛!


李奇勇:“過度化”才是中國基礎教育最大的痛!


讓教師活得有尊嚴

教師,這個曾經與“天地君親”一道,在中國享受膜拜的職業,如今已成為一個普通的職業。從教育的平民化、世俗化和社會分工的細化來講,這並非壞事。

學校標準化建設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我們距離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也越來越近,可學生的教育水平仍有待提高,教師的境遇也需要進一步改善。

教師仍然在為投入與產出的不對等而苦惱,為付出與回報的不匹配而糾結。備課時,他們病重的父母也許正沒錢看病;上課時,他們的妻子可能正在外勞累奔波;批改作業時,他們的孩子可能還前途未卜……柴米油鹽醬醋茶,同你我一樣,教師也是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的普通人,也要面對生老病死、成家立業等問題。

雖然在課堂上、在校園裡,他們願意放下煩惱、奉獻自己,但在生活中,他們有著很多無奈。

常聽人們詬病:大

學裡有大廈無大師,中學裡有人氣少人味。操場雖豔,卻青春無色。學生可以在比以往都光鮮亮麗的教室裡學習,卻沒能形成相匹配的素質和能力。重硬件、輕軟件,重技術、輕人文,許多設備從搬進校園起,就開始閒置,甚至一個西部縣城的中學,寧願把經費用在建造恆溫游泳館上,也不用於增加教師收入。

民族前途繫於今日學子,今日學子的狀態則取決於教師。多關心、關愛我們的教師吧,讓他們活得自信、自尊,快樂、幸福,學生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明天,我們的民族才會有更長遠的未來。

別再折騰老師

“技術化”,老師把一堂課上得精而又精,每一分鐘站在哪裡笑,站在哪裡看,板書從哪邊開始寫,字寫多大,讓哪個學生互動……精細到這個程度,全部是工業流程中的那些標準,這樣的教育怎麼能有活力,怎麼能有溫度?

技術化還反映在評價上,流行的評價標準有可操作性嗎?猜想一下,老師們拿著這些東西怎麼辦?不再去研究人,就研究這些技術指標已經夠老師們受的了。這些東西太嚴密、太技術化了,你就發覺運行成本很高,折騰死人。長此下去,學校沒有文化、沒有特色,不可能培養出優秀人才。

但是這樣的教育卻大行其道,因為這種教育容易比出高低,容易出成就、出名師,容易產生專家。

“神聖化”,技術化達到極致是一種神聖化,另外還有一種神聖化是脫離實際的政治和道德上的拔高。

但把教育擺得高高在上,也應該有足夠的配套。比如老師的收入,如果可以達到當地人均工資的兩三倍,就必然可以吸引人群中最優秀的人來當老師,對老師賦予更多更高的道德楷模功能也就順理成章。否則,這個聖壇就是虛的,徒有虛名、名不符實,問題就大了。

功利化極大地傷害了教育

“功利化”,這裡的教育功利化並非僅僅指用教育來賺錢,更多的是指教育的培養方向、教育理念過於功利。比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等等。

同時,發現很多人讀完大學還是找不到工作,這樣就引發另外一個極端觀點——讀書無用。教育的功利化表面上看是強化教育,其實走到極端就是反過來的“讀書無用”,極大地傷害了教育。

基礎教育已“過度化”

李奇勇:“過度化”才是中國基礎教育最大的痛!

今天中國的基礎教育,是“過度化”了的教育,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功能過度。基礎教育不過是讓一個生物人,轉化、成長為社會人,可以在人類社會中養活自己、生兒育女,過上普通而平凡的正常人的生活。基礎教育,不能包打天下,不能為物質財富和世俗幸福“埋單”。把教育當作是萬能的,這就是功能過度。

內容過度:看看書包都會嚇一跳,其中有多少是基礎教育階段該學的?

第二,內容過度。現在的孩子,在學校學些什麼,學到什麼程度,不用贅述,大家都知道。看看書包都會嚇一跳,其中有多少是基礎教育階段該學的?

責任過度:校長、政府責任過度,管了所有的事情,唯獨沒有精力管教學

第三,責任過度。首先是校長責任過度。比如只要是學齡段的孩子,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發生事故,學校都難脫干係。校長充當了炊事員、採購員、保安員等角色,把所有事情都管了,唯獨沒精力管教學。

其次是政府對教育承擔的責任過度。教育是民生,民生就該政府承擔。

理論上不錯,問題是,一些地方官員把重視教育,簡單地或者功利地理解成了辦學校、建房子。他們很少關心教育本身,而是更加關注學校建設,用於炫耀——我們這裡最漂亮的房子是學校。

最後,孩子們穿得破破爛爛,老師們過得緊緊巴巴,學校的教育教學沒人關注,“豪宅華廈”以教育的名義大行其道。教育本來主要應是家庭的事、團體的事、社會的事,現在卻全部成了政府的事情。

李奇勇

李奇勇:“過度化”才是中國基礎教育最大的痛!

李奇勇,男,1966年7月生

籍貫重慶,出生地新疆伊寧

漢族,987年8月參加工作

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農業推廣碩士

曾任貴州省教育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為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本文來源:歷史時空、當代教育家傳媒。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