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建国后考古专家进入康熙陵墓,为何出来后就决定封墓?

一零伍_點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六十九岁去世,在位时间却是长达六十一年之久。但是这么久的时间也不是白做的,在位期间开启了康乾盛世。他临死前却是决定不火化而实行土葬,这是开创了清朝皇帝土葬先河。像皇太极、顺治都是火葬,还有多尔衮等人也是火葬。



这里火葬的原因我们暂时不详细表述,只要知道这是女贞族的风俗就好了。当然土葬之前朝代也一直适用,相对于火葬来说,土葬就需要用大量的珍宝来填补棺材之间的空空隙,这就极大的吸引了盗墓贼。在他们认知中这么样的一位皇帝,到底得陪葬多少宝藏。

康熙皇帝下葬的时候在雍正年间,前期时间还好,清朝国力还没有衰弱,还有雍正、乾隆兜着。可惜清朝越来越不行了,外忧内患之下连皇帝祖坟都不保了。尤其是清朝灭亡之后,曾经发生了举国震惊的东陵盗墓案。军阀孙殿英带着部队将慈禧陵墓盗掘一空,甚至是连乾隆皇帝的头都被扒了出来。

至于康熙陵墓被盗则是有三次,第一次就是孙殿英的那次。虽然主要是清东陵,但是当时情况如此混乱,景陵也难逃被盗的命运。根据后来的损坏统计来看,表面建筑几乎全部被破坏,很多木制建筑被生生掰走。根据后来负责收拾这里的皇室成员载泽回忆:


景陵一处地面宫殿天花板丢了三块,门窗全部丢失,部分宫殿内部桌椅丢失,隆恩门匾丟失。更有甚者连门上的门栓都被顺走,更不要说用来祭祀用的神龛、佛像、摆件这些容易搬动的东西。其实相比乾隆、慈禧尸体被扒出来好多了。

景陵这次的丢失主要还是因为东陵大盗影响,造成景陵周围居民起了歹意,但是他们没有孙殿英这么多军事武器,地宫倒是打不开,也保了康熙这次的安宁。然而仅仅是过去了几十年时间,日本在1945年投降之后,由于国共内战的原因,清东陵、景陵周围的盗墓又开始活跃起来。

景陵地宫虽然是九劵四门的结构,但是非常的坚固,想轻松的进去根本不可能。但是相对于明朝地宫相比,又显得非常的简单。因为他的地宫入口非常好找,甚至是直接标注出来。想当年郭沫若挖掘定陵的时候,单独找出地宫的入口就花了将近半年时间。而明显地宫入口的位置,给了盗墓贼可乘之机。


1945年的时候,住在景陵附近的张某。集结了五六十个人,整整刨了半个月才将景陵地宫打开。大门打开之后就几乎没有什么阻拦了,在将周围的陪葬品收拢之后,就把目光转向乾隆皇帝的棺桲。皇帝的棺材当然不是一般的木头,几名大汉砍了一天才稍微砍出了一个小口。

由于当时地宫的环境比较暗,张某用火把在棺材旁边照明。应该是长久没人打开过,再加上康熙又是土葬,难免会形成沼气。因此火把刚刚靠近,就从那处小孔当中喷出火来,甚至是烧伤了两个人。棺材喷火的场景谁都没见过,把周围的盗贼吓得一哄而散。过了几天发现没什么特殊的东西,在金钱推动之下又靠了上去。

把当中的陪葬品洗劫一空之后,这些人才悻悻的离开。但是当时由于是雨季,这些盗墓贼在一阵洗劫之后地宫入口也没关。就这样敞开了七年时间,里面进入了大量雨水。这个洞口到了1952年才被国家发现并重视,可惜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泡在了水里面几年时间了。当派遣专家进去查看的时候,基本上是什么有用的东西都没有了。


最后这些人全部退了出来,将景陵重新封上保存,希望未来有一天可以还原一些被破坏严重的文物。至于当年参与盗墓之人基本上都被抓了,其中六名主犯被拉到景陵大碑楼枪毙。


史之策


康熙皇帝的陵墓叫景陵,位于河北遵化清东陵兆域内。在其父亲顺治帝孝陵的东侧。

根据档案记载,其地宫内葬了六个人,除康熙帝外,还有五位后妃: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敬敏皇贵妃。



其中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原配,即太子胤礽的生母,称合葬。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遏必隆的女儿,清代最后一位居住在坤宁宫的皇后。康熙十六年册封皇后,次年死。因为是继后,称陪葬。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国维的女儿,隆科多的姐姐,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康熙二十八年去世前册封为皇后。也是继后,称陪葬。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儿子继位后,尊为皇太后,不久去世。以追封皇后,称陪葬。位次在原配嫡后、继后之下。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前无侧封,为庶妃(嫔以下)。死后追封为敏妃。雍正继位后,一次追封晋升两级,为皇考皇贵妃。并首开了妃子从葬帝陵,迁葬景陵,谥敬敏皇贵妃。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有个好儿子——胤祥。

康熙景陵地宫是在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奉安后掩闭的。1945年底被盗掘,棺椁被破坏、尸骨扔了一地,珍宝被洗劫一空。而且地宫大门并没有关闭,进口也没有封堵。于是7年的时间,被灌入大量雨水。


直到1952年,河北省文化局派人调查。当时三个人在盗洞口发现地宫之内都是水,无法下去。当时没有采取其他排水措施,仅是把入口非封闭了。之后几十年,虽然景陵进行了修缮并开放为景区,但始终未被批准重新打开清理地宫。徐广源老师也曾多次呼吁,清理之后再封闭,但并没有下文。


另外关于康熙棺材喷火、孙殿英打开的墓门但没敢进去等等故事,未见权威资料。


几苇渡


康熙皇帝的陵墓是清东陵中的景陵,里面葬着康熙与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景陵被记载的盗掘有两次,虽然侥幸逃过孙殿英的盗掘,但却没有逃脱土匪王绍义的魔爪。景陵在清东陵中充满了神秘色彩,为何专家进入地宫后决定封闭地宫呢?

康熙皇帝,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二十三岁开始修建景陵,历经五年修建完成。康熙是一位传奇帝王,一生政绩卓著,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也是大清第一位实行土葬的皇帝。康熙共在位61年,驾崩时终年69岁。

在康熙之前已有四座帝王皇陵被命名为景陵,雍正同样为父亲的陵墓取名景陵。康熙驾崩后,雍正数度哭的晕倒,在确定景陵名称时,雍正用自己手指上的血圈出“景陵”这两个字,而没有使用朱笔,雍正表现极为谦恭。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康熙景陵的隆恩殿起火,大火将大殿烧毁,其它大殿后的琉璃门都受到损坏。此时距康熙驾崩183年,慈禧闻讯后大为不安,急派户部尚书和军机大臣专程到景陵调查,最终奏报是怪火所引起。

康熙景陵难逃厄运

清朝末年,清东陵时常遭受盗贼侵扰。八国联军攻破京城后,安葬了五位帝王的清东陵自然吸引了列强们的目光,地面宫殿遭到破坏,再加上守陵队伍的监守自盗,景陵地面上的值钱物件已所剩无几。民国初年,景陵厄运接踵而至。

1928年,清东陵遭遇了灭顶之灾,军阀孙殿英疯狂的盗掘了清东陵中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裕陵,将地宫宝物洗劫一空。之后他又将目光投向康熙的景陵,盗匪在地宫中发现了大量的水,宫门处还有突发黄火,孙殿英等人遂放弃盗掘。

景陵侥幸逃脱孙殿英的盗掘,此时的景陵地面建筑已残缺不全,但景陵地宫依然还处于封闭状态。1945年,景陵地宫便遭到了灭顶之灾,沉寂多年的盗匪趁着时局动荡,又将魔爪伸向了景陵地宫。

盗掘景陵的是河北遵化的一群土匪,盗贼的首领是当地土匪马福田的副官王绍义和黄金仲。这是一村民与土匪混杂的武装,盗匪们进入景陵后,对地面建筑进行仔细扫荡,地面上所剩的文物全部被搜刮一空。

王绍义等人为快速进入地宫,他们以宝顶外的琉璃照壁为突破口,然而这琉璃照壁是牢不可破,盗匪们虽然人数众多,但都是一些小偷小摸的乌合之众,自然不能像孙殿英堂而皇之的用炸药来爆破,据说当时盗匪约有三百人。

石匠出身的王绍义很快想到一个妙法,他让盗匪们从琉璃照壁的底座部分开挖。照壁底座是用青砖垒成,相对要好挖一些。经过一整天的挖掘,琉璃照壁的底座被挖出一个洞口。幽暗的地宫出现在盗匪的眼前,寒气不断涌出。

盗匪疯狂涌向地宫深处,结果被一扇十余米高的汉白玉石门挡住了去路。深入地宫的王绍义早已失去耐心,他命人赶紧准备炸药将门炸开。经过两天的准备和爆破,经历地宫的三道石门全部被炸开。

盗匪们顺利进入墓室,墓室中有六具朱漆的金丝楠木棺椁。两个身体强壮的盗匪手持利斧,劈向康熙棺椁,结果根本劈不开。于是便找来了一把锯子,就在将要锯开外棺的一瞬间,棺材中突然喷出一团黄火,直扑那两个盗匪将其烧伤。

其他人在惊叫声中跑出了墓室,过了片刻,盗匪们冷静了下来再次进入墓室。小心翼翼的打开康熙內棺,棺内宝物琳琅满目,很快被盗匪洗劫一空。其中就包括康熙的“九龙玉杯”,这件绝世宝物至今下落不明。

盗匪们将康熙和皇后的尸骨拖出棺木,随手仍在地宫的积水中。盗匪们慌忙逃走,地宫的大门一直敞开到1952年。最后这伙盗匪纷纷落网,六名重犯被执行枪决。康熙皇帝在驾崩223年后,被盗匪掘开陵墓弃尸棺外,让人惊愕不已。

专家进入景陵地宫

1952年,河北文化局派出三名考古人员对景陵进行勘察,主要是查看当年景陵大碑楼被烧毁和地宫中的情况。因为景陵地宫一直处于敞开状态,为了安全起见,三位考古人员都携带了枪支,他们从当年盗匪挖掘的洞口的进入地宫。

地宫中充满了积水,三人从第二个半掩着的石门进入了第二个墓室。因为墓室漏水,再加上地宫常年敞开,这个墓室里的积水深度都超过膝盖了。三人摸索着又进入第三个墓室,此处的积水更深,基本都到了他们的胸口位置。

继续往里是越走水越深,前面便是主墓室,石门上有一个洞。但主墓室的积水已经和洞口一样高了,三人根本无法进入到主墓室。无奈之下,三人只能退出地宫,在其它墓室他们发现了一副棺材,由于光线太暗,无法看清内部景象。

主墓室中的景象到底如何,没有人知道。三人退出地宫,向上级汇报后,决定关闭景陵地宫。景陵地宫至今没有被发掘,康熙等人的尸骨仍然浸泡在污泥浊水之中,一代帝王的身后遭遇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综上所述,1952年,专家进入康熙景陵地宫查探,出来后决定封闭地宫的主要原因就是地宫中积水太深,无法继续查探,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封闭地宫。


野史也是史


为什么决定封墓呢,其实也可以分为好几个原因。我就把我掌握的原因分享给大家,可能有遗漏,希望大家多多提宝贵意见,当然听不听我自己掂量,哈哈。

民间说法(比较迷信的说法,信不信由你)

说1928年军阀孙殿英在盗掘慈禧太后的陵墓之后他把目光又投向了康熙皇帝陵墓的地宫,因为他知道在位60多年的皇帝一定搜刮了众多宝物。但是当孙殿英准备打开地宫时,发现地宫的缝隙中流出很大黄色的液体,觉得不吉利,就草草了事,结束了继续盗墓的决定。之后也有多批盗墓贼进入,被里面的防盗措施放倒了不少,所以里面阴魂野鬼很多,阴气很重。并且也算是千古一帝的康熙在自己的墓室被破坏,惊动的康熙的鬼魂和守卫的鬼魂,所以里面煞气很重,阳人进去会精神迷乱。所以到现在也不让人再进。

一些自称专家的说法(对这个地宫关注过的老师的言论)

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就直接进行封闭了。首先格局被炸药什么的破坏,精美的文物被盗的盗,没有盗走的,长期被水给泡着早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花大工夫进行修复保护没有什么价值,干脆就进行封闭。之后有精力了再勘探。

官方(我认识的一些考古队的说法,姑且算官方吧)

年久失修,并且本来牢固的墓室被很多盗墓的破坏,用铁锨挖断了基层点,用炸药炸坏顶梁建筑,里面的建筑断裂塌陷,格局破坏,面临崩塌的危险,虽然进行了加固但是摇摇欲坠。还有就是格局的破坏地下水不断灌入,整个墓室已经成为游泳池了。 所以只能尽量保持原状。


李三川


康熙墓可不仅仅只有考古专家进去过,在专家进入之前先后曾进去过两批人。康熙这个人的一生比较传奇,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一生有许多的功绩,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历史学家将康熙评为千古一帝,当然更多的历史学家还是不认可这个名号的,千古一帝不是谁都能用的。

众所周知,古时候的皇帝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身后事,他们基本都是登基之后便立即着手给自己修陵,皇帝的陵墓是非常奢华的,康熙的墓非常的奢华,康熙在位的时候是盛世,一般来说盛世时期皇帝墓的陪葬品更加的豪华,恐怕康熙都没有想到自己死后,前前后后有三波人曾来到他的墓中。

首先第一个要挖开康熙陵的便是孙殿英,大盗孙殿英大家应该不陌生,此人盗了慈禧的墓以及乾隆之墓,后来他将主意打到了康熙身上,他带人去了康熙墓,并且还精准的找到了地宫之门,但是在打开地宫门的时候发生了不少小插曲,根据记载他在打开地宫门的时候,地宫门里突然涌出大量的水,并且天地变色。

以前的人都是很迷信的,遇到这种情况孙殿英心里也犯嘀咕,最终决定还是退出康熙陵。康熙并没有因此逃过一劫,后来有三十多个土匪愣是打开了地宫,根据参与人员回忆,他们打开地宫之后打开了一个棺材,棺材里面喷火,于是他们离开了,第二天他们又壮着胆子去将康熙墓给洗劫一空。

.

三年之后,考古专家采取保护性挖掘,他们打开了康熙地宫,出来之后将康熙墓永封,考古学家说墓里面非常冰凉,深处更是黄水遍地,棺椁边上还有尸骨,看样子康熙的尸骨也被泡在了黄水之中,那么考古学家为什么要封墓呢?我们不妨大胆猜测,有可能是技术达不到,在当时的历史中技术的确不行,第二点便是,墓已经被毁的不成样子,不如封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生于公元1654年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终年69岁的康熙皇帝崩逝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


(康熙皇帝朝服像)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其四子雍正皇帝继承大统,并为康熙皇帝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后于次年将其奉安于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之景陵地宫。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一带的昌瑞山脚下,该陵址是由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钦定。

顺治皇帝去世之后其子康熙皇帝便将其葬于此。遵从中国古代“子随父葬”的「昭穆之制」,康熙皇帝生前即已为自己在清东陵寻得一“风水”上佳之地,并亦开始了陵寝的建造工作。

康熙皇帝陵寝名为“清景陵”。位于昌瑞山其父孝陵(顺治皇帝陵)之东约1公里处。景陵于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开始建造,前后历时五年,于1681年(康熙二十年)工程全部告竣。

康熙皇帝的景陵开创了历代帝陵的一个先例,即先葬皇后,后留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最后奉安地宫。

这是因为在康熙之前历代封建王朝,帝陵建造及奉安大都遵循“卑不动尊”的礼制。即除非万不得已,帝陵第一位入葬的必须是皇帝本人。若皇后先于皇帝之前亡故,则一般是先将皇后棺椁临时停放一处,这叫“暂安”,待皇帝百年入葬地宫后,再将皇后棺椁迁入。

而康熙皇帝景陵帝后的葬入次序则打破了这一历史规制。

景陵地宫除康熙皇帝外,还葬有:

——孝诚仁皇后(辅臣索尼孙女,康熙原配);

——孝昭仁皇后(辅臣遏必隆之女,康熙第二任皇后);

——孝懿仁皇后(内大臣佟国维之女,康熙第三任皇后);

——孝恭仁皇后(雍正皇帝之母);

——敬敏皇贵妃(胤祥之母,原为庶妃,后被雍正皇帝追封为皇贵妃)。

而至于康熙皇帝的其她妃嫔则被全部葬入景陵妃园寝。

(空中俯瞰康熙皇帝景陵)

白云苍狗,世事变迁。

公元1928年7月,在遵化马兰峪一带驻守的国民政府军冯玉祥的部下孙殿英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将清东陵部分陵寝盗掘。

这次东陵大盗案震惊中外!埋葬有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均被其盗掘。不仅地宫内所有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连他们本人的尸首亦被抛尸棺外,惨遭凌辱。

庆幸的是,这次埋葬有康熙皇帝及其后妃的景陵侥幸逃过了这一劫难。

但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开始。这期间整个中原大地依旧是动荡不安。

城头变幻大王旗。

1945年,盘踞在清东陵附近的一位姓张的土匪带领一伙近300余人的队伍仿当年孙殿英盗掘慈禧陵的方式,亦用炸药将景陵地宫炸开。

此时距离康熙皇帝最后葬入景陵地宫,掩封地宫入口,已过去200余年。

同孙殿英一样,这伙土匪亦是将景陵地宫内的陪葬品全部悉数掠走,亦将盛有康熙皇帝及四后一妃的棺椁劈开,最后将棺椁中的陪葬品也是全部盗走。就这样康熙皇帝及其后妃的尸体凌乱的被丢弃在地宫当中,其场面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自此,景陵地宫入口一直被敞开持续了近7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决定重新清理景陵地宫。

当文物工作者刚进入景陵地宫入口后不久即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地宫由于长年渗水,早已被淹没。且由于尸体被侵泡的缘故导致地宫入口处恶臭难闻!而且地宫由于长时间被侵泡,部分地方已出现塌方。

故为了安全起见,文物工作者不得不做出了暂时封闭地宫的决定。

(今康熙皇帝景陵地面建筑)


故时至今日,景陵地宫还是处在黑暗的深水中。

康熙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以来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

康熙皇帝一生功勋卓著,少时挫败智擒权臣鳌拜、成年后平定三藩之乱、并在东北取得对沙俄作战的胜利、西南消灭台湾郑氏政权、修缮治理黄河……

康熙皇帝一生兢兢业业,为了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社会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其巨大功勋故被后世赞誉为“千古一帝”。

从这一系列作为上来看,康熙皇帝是有功于中华民族的,是值得后世景仰的。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可怜一代圣君死后并没有如愿长安于地下。

时至今日,其尸体仍然被侵泡在冰冷刺骨的地宫渗水当中。这不得不领后人唏嘘不已!


小司马说


建国后考古专家进入康熙陵墓,为何出来后决定封墓?我们来追根究底,扒扒真相。

景陵位于遵化西北昌瑞山孝东陵之东二里许。始建于1676年农历2月10日(康熙十五年),于1681年(农历)2月完工(康熙二十年)。

景陵主葬,一帝四后一妃。1681年农历3月8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奉安入景陵地宫,宫门未闭(等康熙皇帝驾崩)。1889年农历10月20日孝懿皇后奉安入地宫门未闭。《皇朝文献通考》1722年农历11月13日康熙殡天,1723年农历9月1日奉安景陵,有孝恭仁皇后袝葬,敬敏皇贵妃从葬。



目前景陵中,尚有几个迷团未解?

一,按理说敬敏皇贵妃,康熙帝从来都不想把她入葬地宫,敏妃死于1699年(康熙38年),如果康熙想把她入葬地宫,为什么当时不入葬?而是等到1723年(雍正元年9月1日时),才由雍正将她追为皇考皇贵妃,将她迁葬景陵,其家族合族人等也被拨出包衣。且同康熙帝,孝恭皇后同日葬入景陵?是雍正帝有什么隐情?


二,景陵曾多次失火,其中有一次失火是在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烧毀了隆恩殿,于宣统年间才修复完建,此次大火以何而起?是守墓者盗取墓中文物,欲盖弥彰而故意为之?1945年继孙殿英盗掘之后,当地一姓张土匪率领300余人,第二次盗取景陵文物,当掀开雍正帝棺木时,突然喷出一股大火,将两名盗墓者的脸烧毀,这事是真的吗?而1952年又因雷电再度失火。难道这景陵有火龙隐伏?

三,据说,1945年当地姓张土匪率领三百人盗尽墓中文物,而景陵帝后尸骨丢得满地都是,但是国家文物部门,为什么不进行清理,而是采取将景陵封闭的办法,是为了保护文物?还是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至今是一个谜,使人难以猜透个中的隐情!

我水平有限不能解开太多的迷团,有请才子佳人帮忙解开景陵太多的迷团。谢谢!


老蛇正宗


康熙皇帝的景陵确实是考古过程中出现的一次失误,因为在1952年想要抢救性挖掘时,发现景陵内有大量的积水,无法进行挖掘工作,为了避免盗墓贼的再次光顾,只得将地宫入口再度封闭,其实当时就应该采取措施先清理,如此封闭实在是对文物的一种不负责任。

在1945年景陵就被土匪洗劫过,不少文物已经是破坏严重,但是还是有不少有价值的文物在其中。而在孙殿英盗挖清东陵时,不仅仅是盗挖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也是去光顾了康熙的景陵,就是孙殿英打开的地宫入口。

当时孙殿英打开地宫入口之后,发现景陵已经有大量的积水,这种情况下盗挖是十分危险的。加上当时孙殿英已经是盗挖了慈禧墓,已经引起了各界的警觉,所以孙殿英便未封闭地宫就离开了。这就导致了景陵在1945年被土匪洗劫,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一直到1952年,期间一直有盗墓贼光顾景陵,这就导致景陵成为了破坏最为严重的陵墓。而且由于积水严重,大多数人认为景陵已经是错失了发掘的最佳时机。所以在1952年考古专家来到景陵勘探后,发现景陵已经被水淹了大半,于是索性将景陵封闭,这之后徐广源先生就一直呼吁对景陵开展抢救性挖掘,但一直无果。


小司马迁论史


康熙景陵的首次勘察时间为1952年,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了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勘察的原因是此前景陵多次遭遇盗掘,盗洞暴露在外,任由外界空气雨水进入地宫,所以专家们出于保护的目的,封闭了盗洞,上世纪90年代又修缮了景陵的地面建筑。

那么既然景陵已经被挖开,为什么专家们不趁机开展考古工作呢?

其实原因不是民间传闻的那些所谓康熙棺椁会喷火、地宫机关重重之类的,真有这么先进的机关,景陵也不会被盗的只剩几副骨架了。专家们之所以采取了最原始的封闭方式,主要处于几下几种考虑:

1、考古技术有限。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面对遭遇盗掘、污水倒灌的景陵,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贸然考古,只会造成更大的破坏。

2、失去了考古的意义。考古是一门科学,与盗墓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来说,考古都是被动式的,即墓葬遭遇盗墓贼破坏、或因工程建设不得不开展的抢救性发掘等,对于帝王陵墓更是应该慎之又慎。所以,考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文物,同时也是依托出土文物来研究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

而康熙的景陵在道光十二年(1821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遭遇失火,导致地面建筑部分被毁坏;1945年12月22日地宫又遭遇土匪劫掠,几乎所有珍宝丧失一空,毁棺抛尸,仅剩几具骸骨浸泡在污水中;1952年7月14日圣德神功碑亭又被雷雷电击中烧毁。所以,到1952年时,康熙景陵基本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即便考古也没有了意义。

1956年,在郭沫若主张下,考古专家曾主动发掘了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这也是唯一一次主动式发掘帝王陵墓(因为这座墓从未被盗,所以具备考古价值),结果因为考古技术落后,反而对定陵造成了不可修复性破坏,此后,主动发掘帝王陵被禁止。

3、考虑到民族情感。1952年时虽然清朝早已灭亡了40年,但依然有很多皇室成员,对他们来说,包括景陵在内的整个东陵都是祖宗陵寝,专家们出于这个角度考虑,也是不会轻易对东陵进行主动式发掘的。


秦皇汉武


说起康熙的景陵,可以说是清东陵最多灾多难的一座,为何这么说呢?

景陵发生的第一次灾难是在道光十二年(1821年)正月,当时景陵的东西朝方先后发生大火,幸亏扑救及时,还未造成太大的火灾。这一次的火灾虽然仅仅烧焦了朝房檐部椽望。这次火灾,引起了道光皇帝的震怒,下令严加查办,但很可惜,直到他去世,这件案子都没有破。

第二次灾难是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二十日的时候,这次同样也是火灾。不过不同于道光十二年那场火灾的是,这场火灾非常大,硬是将景陵的隆恩殿给烧成了一片废墟。

随机,光绪帝派遣赵尔巽、铁良为钦差大臣查办此事,但也很可惜,这次追查持续了半个多月,但同样也没有查出起火的原因,更加找不到防火的人。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景陵第三次灾难便是发生在1945年12月22日,陵墓地宫被盗掘,康熙帝惨遭毁棺抛尸,还有康熙的四个皇后,一个皇贵妃也难逃厄运。地宫内的藏宝全部被盗走,其中就连康熙皇帝生前最喜爱的国宝九龙玉杯也下落不明。这里说明一点,这九龙玉杯虽然当时被追回来了,但是没过多久也不知去向了。

此外,还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在1928年7月的时候,孙殿英曾经对康熙陵墓动过手,但是因为地宫内不断涌出的“黄水”,使得孙殿英放弃了盗掘景陵的念头。所以在当时,景陵并未受到多大的创伤,所以不能算作是一次灾难。

景陵第四次灾难是圣德神功碑亭被雷火烧毁。

1952年7月14日,景陵的圣德神功碑被雷电击中,随机起火,高达28米,重檐歇山顶的圣德神功碑亭在瓢泼大雨中被化为灰烬。

以上便是景陵所经历的四次大灾难。其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来时,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景陵地面的建筑就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二柱门西柱倒地摔断,牌楼门西数第三柱倒地被摔成三截。隆恩门前的三路三孔拱桥的石栏杆全部被推倒凿碎。神厨库仅存摇摇欲倒的省牲亭,神厨、南北神库都已被毁无存。这四组建筑的残破程度在清朝皇帝陵中是最严重的,可以说仅此一例!

当然了,在1952年的时候,清东陵便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工作人员就把景陵的盗洞给密封了起来。但是并未对地宫内部做任何的清理。直到1995年,才开始对景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修缮工作。

所以说,专家进入地宫查探,出来后决定封地宫的原因其实也就是因为里面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文物了,因为早就被盗掘一空了。所以并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