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黄河河底有没有文物?

无尽悲凉是夜


黄河流域源自巴颜喀拉山,东滨渤海,南经秦岭,北达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2。

历史上黄河历来泛滥,溃堤改道是常事。历史上流经今河北、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6省市。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从山东省境注入渤海。

看到陕西、河南,好了,皇帝少不了。“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陕西13朝古都,仅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有37万件,这没算上未发掘的、被私人收藏的、被偷运到国外的、被盗墓毁坏的、自然损毁,可以说不计其数。如今留存的文物,当真是百不存一。

河南光“八大古都”就占了四个,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

别的我就不讲了,就只谈黄河祭祀。

祭祀起源:

夏君主槐在位26年,槐的儿子芒继位,登基为夏朝第九位天子,这天子普普通通,但他首创了沉祭仪式,隆重祭祀了黄河。仪式是这样的,先把“三牲”猪、牛、羊沉河,然后把当年舜帝赐给大禹治水成功的奖品,“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对河神表达敬意。

祭祀萌芽:

西门豹治水,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西门豹是在今安阳附件破除封建迷信,因为当时人遵循传统使用活人沉河,以求来年河水不泛滥,不干旱。(即使是近代,依旧存在活人投河祭祀,参考《红河谷》)

春秋时,举行“黄河阵”仪式,并往里沉入石人石马。

祭祀发展:

《淮南子》中就讨论人们祭祀河神、井神、灶神、畚箕扫帚神、门户神、杵臼神。淮南子神并不在意,而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须用到,所以祭祀他们,这是人们表达感恩的方法。

《月令广义.岁令一》:江神即楚大夫屈原

河神姓名,长江河神多认为是屈原;而黄河通常简称河神,《庄子》中说河伯名叫冯夷,《搜神记》和《五行术》中记载河伯被淹死的史诗,《搜神记》说河伯是八月上庚日淹死。

也有称汉丞相陈平为河神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记载:“河读,汉陈平也。

《礼记·王制》载:鲁人祭泰山,晋人祭河是也。

西周天子祭祀黄河,礼节繁复而庄重,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礼节就不讲,只讲祭祀用品:

1.望祀:望祀的祭品主要是牲和圭,凡祭祀,以灋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

即祭祀要循环,望祀属于中祭,要两次

2.巡守祀 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缫,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马。

以玉的保存时间,上千年也是有可能的,极有可能被封存在深厚的土层中,理论上发掘出来,存在色泽依旧的可能

为了避免黄河水患,可以说古人啥都往下扔。在古人的世界里,死后也是和人一样。譬如秦始皇就修造了皇陵,里面兵马俑齐备,金山银海,臣子嫔妃都有。所以祭祀河神,也是这么来一套,马车,马匹,女人,孩童,各类器皿一应俱全。

大量的文物属于非金属,探测极为困难,而且很可能在河床底下10米深,发掘极为困难。有时汛期会冲出一些文物,这是若是发现了,记得要上交国家。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关于黄河河底有没有文物这个问题,小古觉得肯定是【有的】,那小古从这么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黄河祭祀

有历史记载,最早的黄河祭祀出现在夏朝,夏朝君主【芒】成为夏朝第九位君主,首创了黄河沉祭仪式。

当时的仪式,主要是把猪、牛、羊沉到黄河中,然后把舜帝赐给大禹的【玄圭】也沉在河水中,已表达对黄河河神的敬意。

后来这个传统就延续下来,为了让黄河不发水,古代的人什么都敢往里面扔,牲畜、马车、各类器皿,甚至女人和孩子。

黄河改道

历史上,黄河发生过多次改道,让很多曾经非常繁华的城市、人类的家园被河水淹没,被泥沙掩盖,比如六大古都之一的洛阳,曾经的洛阳古城现在就在黄河下面。

还有河南开封,也曾经被黄河淹了很多次,民间还有谚语:“开封城,城摞城,城下埋着几座城”。

这些古城大多数是因为河水改造被泥沙掩埋,所以一起埋到下面的,自然会有很多文物珍宝。

其他

还有很多情况,也会推测出黄河河底有文物这个结论,例如:

  • 在黄河边上和黄河上打仗的可不少。

  • 在黄河上发生事故的船,肯定也不少,有自然灾害,也有人为造成的。

  • 寻短见的,投黄河自杀的。

  • 等等等等。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关注我,小古给你讲述不一样的历史。


95后程序猿小A


黄河河底当然有很多文物,或者说,黄河也不止一个两个河底。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在三门峡以下的中原大地夺济、夺淮,制造了不少沧海桑田的巨变和一个个人间惨剧,也让很多曾经繁华的商埠、巍峨的坚城被河水和泥沙掩埋,比如六大古都之一的洛阳,现在的城址下重叠掩埋着几个洛阳故城,这些故城大多是被河道改变和泥沙沉积所掩埋,随之埋入地下的,自然还有很多文物珍宝、建筑遗迹,有时间的朋友不妨去洛阳几个对外开放的城门遗址看看,记得有一座城门遗址下,就叠压了至少九个被河水泥沙埋没的更古老城门遗址。

除了洛阳这样的古都,还有许多古代城垣、村落、古战场遗址被黄河的泥沙掩埋在河道或古河道下,比如五代十国时后梁与晋国(后唐)曾在黄河中游沿着河道两岸缠斗很久,包括杨刘南北二城在内,许多昔日闻名的古战场,如今都被深埋在古河床下。河南的许多位于黄河两岸平原上古城,真正矗立在地面上的、超过500年的古迹寥寥无几,说是古城,许多“古建筑”都是近代甚至当代重建或复制的,除了人祸破坏,主要也要拜黄河所赐。如开封,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围攻开封,明军抵挡不住就决黄河堤,虽迫使李自成撤退,但开封城也被河水淹没,许多历经几百年沧桑孑遗的古迹、文物,也就此痕迹无存。

除此以外,黄河河床、古河床还有许多更古老的东西,比如古生物化石,大名鼎鼎的剑齿象(黄河象)化石就是一例,这样的珍宝应该还有很多。当然,层层叠叠的古河床本身也是文物。

至于九鼎之一,传说中是掉入了古泗水,不是黄河。

当然,因为黄河频繁改道,许多古河床早就变成陆地且难以分辨,加上泥沙沉积,即便明知有宝,想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陶短房


别的地方我不敢保证,我们家那里肯定有。

韩城是个古老的城市,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我从小长大的村的就是古代龙门渡口,这里有大禹治水留下的故事,也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更在清朝时,韩城有朝半陕,陕半韩的美誉。

黄河从我们村哪里,河道开始变宽,在我记事起,我们村的土地多次随黄河水东去。肯定有人问为啥不建堤坝?

据长辈说,本来陕西准备修坝,但是被山西人阻拦了,理由是修了堤坝,黄河水会一直靠近山西,他们的堤坝损毁严重。这个理由被采纳了,至于真相大家懂得。

在这蚂蚁说下,很奇怪我们那里上半年黄河水在陕西,下半年就在山西,从我记事起到现在一直是这样。

上百亩的土地流失,父辈们都说,他们每年都能看到倒塌的土地中,有很多古墓被冲走,黄金白银古董都有。

后来为了保护铁路,十几年前才修了堤坝。

所以黄河底埋藏了太多了文物。


蚂蚁说教


感谢叶大师推荐,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明的诞生,还有那些沉入历史长河中的人和物。

蜿蜒曲折的黄河全长5464km,流经中国文明的几大发源地,也见证了宋朝以前的所有朝代的兴衰更迭、乾坤巨变、金戈铁马;无论是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河南地区,还是秦汉隋唐的长安,还是宋朝的汴梁城,都位于悠悠黄河畔,漫漫江水旁。这还只是都城,除此以外,其他的和主要城市也基本沿着黄河分布。在璀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黄河从来不曾缺席。

而黄河由于含有大量的泥沙,历史上河底被逐年抬升,不同时期的许多古迹文物自然也被掩盖在黄河的河床之下,而黄河却在记录着当时的那些人儿那些事儿那些不曾为人所知的故事。

我是珞珈山的猫,一直在陪着你~


珞珈山的猫


有文物才正常,没文物简直就是人间奇迹了好吧,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还没说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淘不到老物件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母亲河”的意思就是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受黄河水滋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世界人类文明其实还有另一个更加形象生动的名字,那就是“大河文明”,顾名思义,依山傍水生活的人创造的文明,但是,自古以来不管是中国的黄河、长江,还是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以及美洲的亚马逊河,基本上都是成百上千次的改道。

自古以来“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就在中华文明的认知体系里存在,这也侧面证明了古代河水泛滥的事实,同时也证明了人类与河流关系的密切。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说人类与大江大河不发生点矛盾,比如说河道改道淹没农田水利以及房屋住宅,都是不现实的事情,在这些事件的背后,除了生命的损失之外,恐怕就是财物的损失。

古代的财物不就是现在的文物吗?古代的尸体都是现在科学研究的对象呢,因此,黄河河底有文物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根据人类活动的痕迹,还能大致知道哪里的文物可能对一些,哪里的可能少一些。

比如说川陕境内以及黄河下游,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这些地方的文物肯定就会多一些,特别是黄河下游河道,就近代以来就层多次决口改道,这对于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是巨大的冲击,同时自然也会留下一些过去人的印迹或者说痕迹。


历史三日谈


黄河河底肯定有文物的,我们小学课本上就有找铁牛的故事。当然,和一些偶发性的文物发现不一样,我们现在就要来看一看,哪些地段被发现文物的可能性最大。这就要去看一看在古代,有哪些大城市曾经被黄河整城淹没过。

  1. 河南开封。开封在历史上曾经被黄河淹了好几次,甚至还有个民谚说:“开封城,城摞城,城下埋着几座城”。因为黄河在改道前就是流经开封的,北宋的汴梁城的护城河就是北面的黄河,因此只要黄河一发大水,开封就经常被淹,在这样的条件下,黄河里面属于开封的文物肯定不少。

  2. 下邳和泗州。这都是古城,尤其是下邳,三国时代乃是名城。康熙年间,因为地震,黄河决口,两座古城都被淹没。


老秦来煮历史百味


黄河,中国古代称大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底究竟有没有文物?我的结论是:“有!”。不仅有,还会很多。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主要从几个方面推理得出的结论。

一、中国蓝田文明、半坡文明等出现在黄河流域。部落争端,个人恩怨……危急时刻把东西埋在地下或扔进河里是一种合理的推测吧。黄河改道,上涨,把埋在地底的物件变成了河底的物件也不是不可能。



二、黄河古战场很多。像:牧野古战场、崤山古战场、官渡古战场……这些战场往河里扔几件兵器、盔甲也不是不可能吧!


三、别的不说,咱们单单只说开封。在开封地下,有地下3米的清代开封城、地下5米的明开封城、地下6米的金汴京城、地下8米的宋汴梁城、地下10米的唐汴州城、地下12米的魏国大梁城。那在黄河里,又有多少卷带而去的文物呢!

四、咱们且不论花园口决堤的是与非,功与过。单单只说这次事件波及江苏北部诸县市。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4个县市遍地洪水。金银珠宝、文物玉器会有多少卷入黄河河底?



五、古时,“黑船”、“黑店”不少。旅人一个不小心就会变成“馄饨或者包子”。一定会有一些东西让苦主扔进河里。

六、黄河历史上有名的改道有七次之多。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在1946年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泛滥多达1593次,平均每三年就要决口两次,大改道26次,而每一次的决口和改道背后都是数以万计的生灵涂炭。


这其中有没有卷入河底的金银财宝文物呢?


七、古时祭拜龙王河神,祭祀用的金银首饰全往河里扔去,这些东西怎可能不多?



八、从古至今,因各种原因跳河寻短见的男女老少,也可以说是不少,以至于还衍生出“捞尸人”这个职业。我们在这里对死者道声“一路好走”。愿你们在另一个世界里,寻找到你们想要的生活。

九、即是上面的各种推测都不成立。但这个证据可是史书记载的啊:秦国称霸天下,进周朝首都,把代表王权的九鼎运往秦国,其中一个鼎落入了黄河……

以上是我通过九个方面肯定黄河河底肯定有文物的论断。


恒实说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如果说哪条河的地位最重要,莫过于黄河了。不只是因为它被尊称为母亲河,而是它的名字可以简称为

河,即黄河;黄河,即河。黄河就是这么嚣张,没办法,它的地位太重要了。

尽管黄河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却有一个不相称的河神—河伯,也就是冯夷。

冯夷,也就是山海经里的冰夷。这个家伙两面三刀、阴险狡诈、性情卑劣,在古代神话中,只要有他出现,那他一定是反面教材的主角。

怎么个反面教材呢?

话说有一年啊,河伯冯夷变成一条白龙在河里洗澡,然后被后羿看到了。后羿就用箭射了他一下,并射瞎了一只眼。河伯肯定不干呀,就去天帝那里告状。

天帝心里清楚冯夷的为人,于是就问河伯,后羿为什么要射你啊?河伯就说,我在河里游泳,他就箭射我眼睛了。天帝就对他说,那你活该。

天帝曰,使汝深守神灵,羿何从得犯汝?今为虫兽,当为人所射,固其宜也,羿何罪与

如果说冯夷仅仅是恶人先告状,那还算是夸他了。丫不仅对神仙如此,对凡人也是相当的挑剔,而且吝啬。

大家都知道,黄河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次较大的泛滥,为什么会泛滥呢?就是阴晴不定的河伯冯夷,想要人类的贡品。什么样的贡品呢?

庄子云:牛之白额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

什么意思呢?牛头上有白点,猪鼻子有坑,人有痔疮,都不可以用来祭祀。是的,祭祀这货不仅要用牛和猪,还要用人,而且还不能得痔疮的人。

你说这特么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啊!!!

自古至今,黄河泛滥的次数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每一次泛滥都要举行重大的祭祀活动,祭祀的祭品不仅要有活物,珍宝也要有的。

因为冯夷特别贪婪!!!

当年天帝封他为河伯之时,已经给他造了一座很大的官邸。可是他还是时不时的冒出水面,看见河边有富人走过的话,就拽进水里,然后抢走钱财。

博物志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澹台子羽渡河,携千金之璧于河。河伯欲图之,至阳候波起,两蛟夹船。子羽左手持璧,右手以剑斩蛟。既渡,三投璧于河,河伯跃而欲归之,子羽毁而去

后来有一年河水干涸,河伯亦不见踪迹。有人说是被天帝囚禁于黄河水底忠极之渊,每年唯有夏至日出来放风一个月时间。

几千年来,河伯也不知道敛了多少钱财,都被藏在河底。这些钱财,大抵都算得上文物吧?


祗树


世界上只要是古老的河,都会程度不同的留有古代的文化遗迹和遗物,如常常会发现码头、沉船及各类生活生产物器。货运程度高的河流更是遗物惊人。这些,都是被现代考古学所证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