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硬通货”以太坊8个月跌落神坛

今年1月,1个ETH就可以将一台1500美元的苹果MacBook收入囊中。现在,同样1个ETH,只能换副售价182美元的AirPods耳机。

8个月内,ETH从1500美元的“神坛”逐渐跌落,直至近日跌破200美元大关。上一次,它的价格在200美元之下,还是2017年7月。

ETH过山车一般的行情表现令所有持有者始料未及。虽说“枪打出头鸟”,但ETH似乎比币圈龙头BTC更惨,以更剧烈的跌幅成为币圈的“悲情币种”。

市场对以太坊的质疑接踵而至,网络拥堵、智能合约安全等问题令ETH的市值蒙上阴影。除此之外,ETH证券化的讨论,ICO破灭后区块链项目方的大幅抛售套现,持续为ETH市场增添恐慌。

“ETH将归零”,这或许是ETH持有者在2018年听到的最恐怖故事,尽管“V神”一再出面为ETH“公关”,但不断下行的币市,正接连磨灭ETH支持者的耐心。

有人说,泡沫正在破碎,ETH将回归理性走向成熟;有人则消极了许多,“ETH是山寨币老大,我已经全部抛售。”

文|凯尔

两次“破关”暴跌加剧恐慌

“‘94禁令’我没怕,以太坊网络拥堵也没怕,但现在真的怕了。”9月8日,一名ETH散户投资者在论坛上表达恐慌。当天,ETH价格跌破200美元至196美元。3天前,ETH的价格还在285美元。

就在半个月前,ETH已经出现过一次断崖式下跌。8月13日晚11点,ETH在320美元的点位倾泻而下,三个小时内跌破300美元,市场一片哀嚎。

ETH骤然下跌的现象发生地越来越频繁。事实上,从今年1月,ETH迎来爆发,攀升至历史最高点1385美元后,一直处于震荡下行的状态。8个月内,ETH历经了两次大起大落,再未带来惊喜,终究没能在9月守住200美元关口。支撑以太坊市值的生态中,链、币、矿三个圈层集体在几次恐慌中迎来了至暗时刻。

每一次下跌行情都有消息面上的佐证。第一轮恐慌首先从ETH的证券性讨论开始。今年4月底,有消息传出,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和CFTC(商品期货委员会)听证会将探讨是否要将以太坊和瑞波币归类为证券一类。倘若ETH被定义为证券,它将在没有证券交易资质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下架,面临交易门槛提高、流动性降低的危机。

很快,这一利空消息在币市发酵,投资者开始抛售手中的ETH。5月初,ETH价格急速下跌,一度从816美元的高点降低至512美元,跌幅达36%。

整个数字货币市场进入熊市,更加剧了ETH行情的下滑。6、7月份,ETH价格一直在400美元至500美元之间浮动,横盘两个月。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区块链融资市场上被当做稳定币看待的“硬通货”,会在8月失调,迹象率先从一些巨额转账中暴露。

8月1日凌晨2点29分左右,某地址向Bitfinex交易所地址转账60万个ETH,当时约合人民币18亿元。随后,ETH大额转账频频出现。

9月4日,部署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项目DigixDAO将众筹地址上的46.5万多枚ETH转出,其中近7万枚ETH在两天后转至0x7b打头的地址。据项目方公开披露,这些ETH价值2000万美元,其中的5.4万枚转入了交易所地址。该项目在2016年用ETH募资时,成本价只有80元。

“硬通货”以太坊8个月跌落神坛

这是为数不多的会在套现法币时公开披露信息的项目。身处熊市,众多在今年年初通过首次代币发行募集ETH的项目方被疑大量抛售套现。据一家提供区块链投资系统的服务商统计,8月27日到9月3日的这一周,项目方已经抛售了近16万枚ETH。

“这些初创公司筹集了大量资金,却没有财资管理体系,或缺乏足够的现金管理经验,他们过早抛售以太坊,为市场带来许多压力。”加密货币对冲基金BloomWater Capital的创始合伙人Biswa Das曾这样表示。

项目代币破发和恐慌性抛售,无疑是ETH价格持续下行的主因。分析师 Vijay Boyapati 认为,“ICO募资增加时,项目方对ETH保留的需求也开始增加,但是如果项目方将ETH在交易所卖掉换取项目运营经费的话,ETH的保留需求就开始下降,其价格也会随之崩溃。”

而除了以太坊生态上的链圈、币圈经历震荡之外,以太坊矿工们最近的日子也不好过。近两日,ETH价格一度低至185美元,一位以太坊矿工曾在8月底表示,挖掘一个ETH的电费成本约为152美元。同时,矿工还要考虑硬件成本和冷却设备成本。对于大型矿场而言,还有维护硬件的人工成本,这意味着一些以太坊矿工可能处于关机的边缘。

崩盘到来,鲜有人能够幸免。9月3日,一名网友在以太坊论坛发帖询问,“以太坊还有未来吗?”,有网友回复,“有,归零的未来”。曾红极一时的ETH,正经历着寒冬。

拥堵和安全隐忧

牛市之时,只看价格,不看价值。熊市一来,跌跌不休的ETH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瞬间凸显出来,质疑声不绝于耳。

9月3日,比特币核心开发人员Jeremy Rubin通过Tech Crunch炮轰以太坊ETH,称其将会很快归零,并暗示矿工一起抵制以太坊用ETH做网络交易费,投资者应该抛售以太坊。

Jeremy Rubin给出了若干依据:ETH缺乏对经济抽象的软件支持,难以对许多代币定价;存在的合约没有绑定代币,以太坊平台上使用非以太坊代币来支付购买GAS(燃料代币),降低了ETH的流通性;以太坊需要考虑PoS共识机制,甚至需要考虑让节点为所有资产的投票权选择权重定量(HD-PoS)来达成共识。

他还指出,由于以太坊网络迟迟未能做到扩容,加之合约安全性问题没有解决,都可能成为ETH未来归零的隐患。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部分赞同Rubin的想法,他说,如果以太币不做改变,价值萎缩至零都将成为事实。但他认为,Rubin的文章忽略了经济和技术上的关键细节,社区不采用 HD-POS,存入的ETH才会成为获得交易费收入的唯一途径,这会为ETH的价值流动提供支撑,“所以无论如何ETH的价格也不可能会归零。”

“硬通货”以太坊8个月跌落神坛

这个被称之为“神”的年轻人亲自回应,也没有带来ETH的价格回暖。而事实上,以太坊网络本身的技术问题,一直面临挑战。

2017年12月3日,加密猫游戏Crypto Kitties在以太坊公链上线,以太坊网络上待处理交易笔数几乎直线上升,到4日凌晨4点左右已经突破1万笔,当日下午突破1.5万笔,5日接近凌晨6点触及2万笔的关口。

“硬通货”以太坊8个月跌落神坛

当时就有用户反映,ETH在交易平台转账一天都没到账,区块上始终未见处理,“一个游戏就把以太坊堵成这样。”

以太坊的另一次拥堵疑因一家交易所的产品上线。今年7月,FCoin开通的创业板,明确了“按累计充值人数排名”的规则上币。创业板上的币种多为以太坊ERC20标准的代币,一时间,大量用户涌入充值。FCoin创业板上线不到半个月,以太坊网络继加密猫游戏后再次发生拥堵。

人称“宝二爷”的币圈网红郭宏才认为,这次拥堵是FCoin充值带来的,“很多项目方为了赢得排名,会刷交易量并且进行大量空投。这会造成以太坊网络的拥堵。因为以太坊矿工在打包区块时,会优先打包手续费高的交易,低手续费的交易就会被延迟,这样巨大的拥堵就会产生,同时,以太坊的转账成本大大提升。”

不管这是不是一次FCoin的营销,以太坊网络拥堵和容量问题多次暴露,以太坊TPS每秒并发太低也成为支持者的担忧。据Etherscan.io数据显示,直至今年9月,以太坊尚未确认的交易笔数一度达到83,707,拥堵已经成为以太坊的常态。

除此之外,智能合约的安全问题也是以太坊备受质疑的一点。

2016年6月,运行在以太坊公链上的TheDAO智能合约遭遇攻击,该合约筹集的公共款项不断被一个函数的递归调用转向它的子合约,最终导致300多万ETH被分离出TheDAO 资产池,这一事件也促成了ETH的分叉。

目前,以太坊已知存在Solidity漏洞、短地址漏洞、交易顺序依赖、时间戳依赖、可重入攻击等漏洞。今年2月24日,新加坡和英国几位研究员指出,3.4万多份以太坊智能合约可能存在容易被攻击的漏洞,导致数百万美元以太币暴露在风险中,其中2,365份属于著名项目。

潮水退去,伤口才更加显眼,下行的行情、不绝于耳的质疑,让以太坊面临着史上最大的一次考验。

50个月的起与落

还有一些事情连“V神”都始料未及,比如热火朝天的ICO,比如ETH的天堂和地狱。

2013年初,“V神”首次在纸上描绘出以太坊的蓝图,那一年他不过19岁。2014年7月,以太坊正式公开预售ETH,预售价仅为0.0005~0.000748个BTC,折合0.3美元~0.36美元。

在为期42天的预售期内,以太坊收集到了31,529个BTC。由于以太坊用图灵完备脚本语言将区块链应用与智能合约整合起来,加上易于开发的特点,迅速得到市场热捧,被誉为继比特币之后的区块链2.0。

2016年3月,以太坊市值达到10亿美金,成为区块链市场上的独角兽。ETH的价格水涨船高,2017年3至6月,ETH从不到20美元涨至近400美元,涨幅约为2000%。

随着首次发行代币融资(ICO)模式的爆发,ETH逐渐有取代BTC成为区块链项目融资介质的趋势。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叫停了ICO,比特币的中国市场从全球市场的头部位置跌落,短时大幅萎缩,加之国内数字资产交易所的关停,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全球市场。

但10月之后,数字货币市场再次迎来爆发,BTC大幅上涨,作为融资媒介,1万至2万美元的价格已经太高了,而三四百美元亲民价格的ETH得到了机会。

币圈大V李笑来就曾在“录音门”事件中表达过对“以太坊终极崛起”的看法,“央行突然要求交易所里的比特币不能提现,所以流动性就跑到以太坊身上去了,这个流动性进去了出不来,所以它涨到了2000,涨到了3000,后面涨到了1万。”

2017年底,牛市和项目融资需求的双重加持下,ETH再度疯狂上涨,流通市值一度超过千亿美元。

短短四年多的时间,以太坊平地起高楼,一时有与比特币争锋之势。但随着熊市的到来,价格泡沫逐一被挤破。

“硬通货”以太坊8个月跌落神坛

8月27日到9月3日的一周,项目方已抛售近16万枚ETH

在近日举行的以太坊产业发展峰会上,“V神”回应了ETH的下跌。“总体来看这种价格起伏情况已经是第三次发生了。我认为人们不应该过于在意,因为说白了这些随机数字的变化只不过是一些亿万富豪之间赌博博弈的游戏罢了。”

这样的解释无法令人信服,多少有点顾左右而言他,人们更想知道,除了市场因素外,以太坊怎么了?“无论如何,以太坊作为一个有技术应用价值的公链,不应该有如此剧烈的起伏。除了市场的原因外,以太坊本身的问题应该得到重视。”一名分析师对蜂巢财经表示。

“ETH价格崩盘,砸死一片公链,市场推倒重来。在流动性大收缩的背景下,市场资金会向信用的高地回流。” 数字资产交易所CoinTiger创始人Frank Ling在朋友圈里感慨,“ERC20 浪潮之后,我们能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EOS等公链的兴起,以太坊已经不是区块链项目上链和融资的必要之选。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之下,以太坊势必要直面它本身的技术局限进行升级,以完善更多支撑价格的价值体系。

去年8月,“V神”曾提出过以太坊的扩容计划—Plasma,这个号称可实现“每秒十亿次交易处理量”的项目,将区块链设计为树状结构——通过大量的“子区块链”来减少储存在区块链上的数据量,并使用名为“欺诈证明”的技术将“子区块链”和“主区块链”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扩容。

而在过去的6个月时间内,以太坊的技术团队一直在进行Casper、PoS/分片技术的开发工作,尽管“V神”强调“想要获得直观的感受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他对此很有信心,想要以此带给区块更多的安全性,实现更快的交易处理速度。

“V神”也不得不承认,区块链产业爆炸式增长的日子可能已经过去了,比特币和其它数字货币之前6~7年的增长得益于市场营销,而“这种策略正在接近死胡同”。

“硬通货”以太坊8个月跌落神坛

非小号上,ETH从今年年初至今的行情

在经历看似繁荣的海市蜃楼和跌落后,ETH将会更加接近它的本质,这或许也是“V神”想看到的结果。在这样一个技术天才心中,用技术创造价值,想必远比炒作带来的暴涨更有意义。

ETH的起落之旅似乎也证明了一个共识:无论是各国的国家意图,还是行业内的创业者理念,区块链和Token想要走向理性、健康,需要回归到为全新的经济机制和生产关系而服务。

否则,“悲情币种”ETH在炒作中催生出的恐慌将难以散去。

为方便交流,请加蜂姐微信(微信号:fengchaocaijing),拉你进入“蜂巢财经反割联盟”,定期组织嘉宾分享,交流行业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