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做凝血檢驗沒那麼簡單!

做凝血檢驗沒那麼簡單!

凝血測定主要用於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及各種凝血因子,用於凝血、出血及血栓疾病的診斷。由於其反應的特殊性不同於一般的酶類檢測,當其起動因子被某個因素激活後,就會發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檢測結果的極大誤差,筆者通過臨床測試,總結影響凝血檢驗的因素,報道如下。

1、標本的採集

(1)採集血標本前要讓患者應處於空腹和平靜狀態,情緒激動、劇烈運動和神經緊張會引起血小板數增多、凝血和纖溶活性的增強。(2)採血時,止血帶不應扎得太緊或時間太長,因長時間結紮會使因子Ⅷ和組織纖溶酶源激活劑(t-PA)釋放和活化。注入血液不可太用力,以免血細胞破碎激活凝血系統。(3)要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塑料試管,以減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化,進針要順利,第1支注射器取實驗用血,這樣可以避免混入組織液,血液和抗凝劑要充分混勻,否則影響凝血檢驗的準確性。

做凝血檢驗沒那麼簡單!

2、標本的儲存和運輸

(1)標本採集後注入塑料或硅化的試管內,並且立即塞緊蓋子,否則會有二氧化碳揮發,pH值增高,影響APTT、PT延長。(2)要及早分離血漿,最好在2 h分離出來,對於當前不能做的標本,可將血漿分離分裝在帶塞子的塑料管內。冷凍在-20℃的冰箱內,將需要存放較長時間的標本冰凍存於-80℃的冰箱內,冰凍的血漿融化時不能靜置於室溫中融化,應放置37℃水中輕輕搖動,使其迅速融化。(3)標本必須在室溫下運送,因低溫會損傷血小板、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使PT、APTT結果縮短。必須低溫保存的標本要在4℃以下運送,以防止因子V和因子Ⅱ降解。標本存放不同的溫度或時間對凝血因子的活性會有不同的影響。

3、試劑的選擇

應用抗凝劑為0.109 mol/L的檸檬酸鈉,它能有效地阻止因子V和因子Ⅷ的活化,嚴格按照1:9的比例抗凝,當紅細胞比容(HCT)>55%或<25%時,應按如下公式重新核算抗凝劑的用量,抗凝集量(mL)=0.001 85×全血量(mL)×[100—HCT(%)],不應使用變質的枸櫞酸鹽溶液,否則會使PT、APTT試驗結果偏低。

4、檢測試劑

按照儀器的性能選用儀器配套的試劑,否則結果不準確,復溶的試劑最好是現用現配,否則復溶後放置時間越長,越容易影響結果的準確性,暫時不用的試劑要及時放回冰箱內冷藏。儀器狀態的好壞直接影響試驗的結果,所以每天要做好保養和維護,確保儀器的正常運行。

做凝血檢驗沒那麼簡單!

5、操作者的技術

操作者的技術有的熟練,有的生疏,尤其是自動化儀器的大量使用,對檢驗技術人員的要求更高,會使用和操作僅是最基本的要求,全面瞭解和掌握儀器的性能、影響檢測的因素以及具備合理有效的解決處理各種不同緊急情況下的應變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6、藥物的影響

某些藥物本身就具有影響凝血機制的功能或具有協同抗凝的作用,如水合氯醛、氯貝丁酯、依他尼酸、甲芬那酸、吲哚美辛、阿司匹林、保泰松、氯黴素、長效磺胺等,可使口服抗凝藥物在血中的濃度明顯增高。大劑量的應用青黴素可使PT、APTT明顯延長,國際標準化比值也相應延長。當青黴素含量達到2萬U/mL血液時,可使PT、APTT延長1倍以上,INR值也延長1倍以上。大劑量的應用頭孢類抗生素可明顯抑制腸道桿菌,影響維生素K的吸收,導致因子Ⅱ、Ⅶ、Ⅸ、Ⅺ的合成障礙,使凝血指標的結果明顯延長。即便如此,有關藥物對凝血指標影響的認識仍尚顯不足,尤其是對一些新型藥物的影響,尚有待於繼續觀察和探討。

綜上所述,影響凝血測定結果的因素眾多。只有做到檢測過程中各個環節倍加註意,才能保證檢測結果有最大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才能給臨床有效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