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梳洗之刑是一种怎样恐怖的刑罚?

老虎大王1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梳洗,总能给人美感想象,应是美人镜前怜影的景象,可是加上刑罚二字,总显得吊诡。比如以前看到猫刑,猫,不过一只神秘温顺的宠物,若是加上刑罚,便恐怖得多,这刑罚在《如懿传》中有所提及,所施之刑令人触目惊心。又比如弹琵琶,你想象的是白香山所言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犹抱琵琶半遮面,实际上却是明朝时期东厂惩罚犯人的酷刑,施刑时用尖刀在犯人肋骨间来回弹拨,令犯人痛不欲生。



梳洗之刑,并不仁慈多少。

见过杀猪的朋友都知道,要想脱猪毛就得用开水浇灌在猪身,经过开水的浇烫,屠夫在用刀刮毛时,猪毛会容易脱落。梳洗之刑比杀猪更要残忍。

梳洗之刑的施刑放式是,将犯人固定于某处后脱掉衣服,反复用开水浇烫几遍,等到皮肉软烂时用铁质的刷子来回在犯人身上刷洗,直到皮开肉绽,不过在浇烫时犯人已气绝身亡,后面的刷洗工作完全为了施刑者开心罢了。



历史上关于梳洗之刑的记载有《旧唐书.桓彦范传》,其记载桓彦范被武三思嫁祸陷害后被流放,但武三思担心桓彦范复起后报复,便命人假传圣旨,将桓彦范在流放途中杀死。所施之刑便是梳洗之刑。

不过历史上所用梳洗之刑并没有凌迟这些刑罚常见,到了明朝,以手段残忍著称的东厂也将梳洗之刑列入刑罚。


微影悼红


你们回答得都太正经了。诺尔小时候在农村,夏天傍晚微风徐来,听爷爷辈的人讲故事。说上个世纪3.40年代的时候,村里几个人在林子里打了野物,像狗不像狗,像猴不像猴的,究竟是个啥,没人能说得清楚。

因为长的怪,也没人敢往家扛,但是大家一致做了个决定,就是杀下一块煮了来尝一尝,看能不能用来打牙祭。可是大家吃了都说苦。于是就把野物整个扔了。

村里有个小脚寡居老太太趁夜把野物偷偷扛回去,深更半夜肉香味飘起,吸引了很多饿肚子睡觉的人。老太太把肉端出来,大伙打了牙祭。

大家都问哪来的肉,老太太说就是白天的肉啊。众人不解,说不是苦么?

老太太说,你们年轻都不懂,那肉苦的是层苦皮,用开水烫了,拿干竹枝子绑的刷子(以前在农村锅台上常见的,现在完全看不到了)把那层苦皮刷了,就不苦了。


(其实还不是这种刷子,是那种长竹叶子的那种细的枝子捆起来的,没事刷下人都很疼)

于是一伙人又烧开水,把没吃完得肉又拖出来,果然,开水一烫,竹刷了子一刷一层变成绿色的皮就像脂垢一样唰唰往下掉。而老太太边刷,口里还念念有词“怨天怨地,毋要怨我,我帮你梳洗干净,好去往生……”后面还很长,诺尔记不住了。

大家很奇怪老太太怎么懂这么多?后来有人不问了,知道老太太底细的人,偷偷告诉别人,老太太的夫家以前在大清朝,在县衙的大牢里做过衙役。

后来也就没人再提这个事情了。说来也怪,以后在林子里就再也没遇到过那样的野物了,就自然再没吃过带苦皮的肉了。

以上。


诺尔说事


梳洗之刑作为一种相当残酷的刑罚,和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烹煮、宫刑、刖刑、插针、活埋、鸩毒、棍刑、锯割、断椎、灌铅、抽肠和骑木驴合称为中国古代十大酷刑。
梳洗之刑应该是从民间杀猪的方法中得到灵感,民间杀猪是先把肥猪按在案板上,一刀毙命以后就往它的身上泼开水,等皮肉烫软以后就用铁刷子把鬃毛刷掉,刷干净以后才开始大卸八块。


不知是谁把杀猪的步骤加以总结,然后梳洗之刑便应运而生,不过它和杀猪有一个核心区别,即杀猪要先一刀毙命,而遭受梳洗之刑的犯人直接跳过了这个环节。

梳洗之刑的行刑过程据说是把犯人的衣服脱光,将他赤身裸体地绑在铁板上,然后用滚烫的开水浇在他身上,反反复复浇了很多次直到犯人皮肉烫软以后,就用铁刷子使劲刷犯人的皮肉,把他们的皮肉一点一点地刷下来,直到肉被耍得一干二净白骨露出。整个行刑过程犯人疼得死去活来,简直可以说是痛不欲生,杀猪般的嚎叫不绝于耳。


这种酷刑真是想想都感到不寒而栗。


冰焰


“梳洗之刑”一听“梳洗”感觉非常的文雅,甚至还浮想联翩,还以为是美人计呢!但别忘了后面还有刑罚二字,不免又充满了恐惧之感。实际上,这个“梳洗之刑”真的是听着美,但现实是非常令人毛骨悚然的,不寒而栗。

梳洗之刑的发明者是朱元璋,其灵感很有可能是来源于农村的开水拔毛杀猪。在农村杀猪去毛,就是用滚烫的热水浇到猪的身上,用刷子或者刀去毛。而梳洗之刑跟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处,先是将犯人扒光衣服,固定在铁板上,然后用滚烫的热水浇到犯人的身上,反复几次,直至浇透,然后,刽子手用铁刷一下下地去刷犯人身上的皮肉,直至皮肉刷尽,漏出白骨,犯人气绝身亡而止。

“梳洗之刑”是古代十大酷刑之一,是对犯人的一种残忍地折磨,可谓痛不欲生,令人不忍直视。只能说这是万恶的旧社会,对人的随意践踏,还是今天好呀,且行且珍惜呀!


密探零零发


所谓梳洗之刑,梳顾名思义怎么着也得用上梳洗或者刷子之类的东西,至于洗那得有水啊。

传闻这一套酷刑沙龙乃明朝朱重八所创,专门用来招待贪官污吏与犯上作乱之人。

那时候,被朱元璋看上的短命之徒将被狱卒脱光衣服,五花大绑在铁床上,然后用滚烫的开水先给他浇淋一遍,等到其表面皮肉熟透时再用铁刷子尽情地梳刷其皮肉,开始时因为皮肉被开水浇熟的缘故并不会有血流出,至表面皮肉梳刷殆尽到里面半生不熟的肌肉露出时,此时血肉被铁刷梳刷作一团,再一直梳刷到露出白骨为止。这一套,活脱脱有点像是杀年猪的味道。




享受如此待遇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在带着呼天喊地的哀嚎与恐惧中咽气。不用说,没有人能够真正忍受到梳刷到骨头露出来为止。

这一套在沈文写的《新君初政志》有记载,大概写的是明朝朱元璋那些事儿。

至于说历史上第一个吃这螃蟹的人,应该是唐代的桓彦范。没错,就是那个曾经牛气哄哄与张谏之……四人、太平公主等发动神龙政变把武则天拉下马,扶后来的中宗李显上位的五王之一。

要说到桓彦范能够享受到这一套梳洗之刑,完全是他做事拖泥带水斩草不除根的结果,咎由自取。


当年他们把武则天拉下马后,本来他可以直接把武三思给咔嚓了,但是人家觉得天太晚了,武三思就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让皇帝自己去收拾吧。

结果中宗李显也是人才,不仅放过了武三思还纵容他和自己老婆韦氏私通。武三思一番操作,居然又死灰复燃了。

于是乎,武三思想起了一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他不是一点半点地忌恨这个把自己姑姑拉下马的桓彦范,也十分担心哪天被他使绊子给阴了。

于是,他天天在与韦氏辛勤地耕耘之后就对韦氏说恒彦范的各种不好,回头韦氏对中宗也如是说。中宗是个耙耳朵,性格懦弱无能,对韦氏的话言听计从,终于包括恒彦范在内的五王全部被革职,桓彦范一度被贬为一个濠州刺史。

这时候,桓彦范新的猪队友出现了,驸马王同皎想要谋杀武三思偷鸡不成蚀把米把小命搭进去了。武三思灵机一转“这桓彦范和驸马的关系似乎不错啊!”于是他马上就向中宗告发桓彦范与驸马谋害自己,中宗晓得武三思那点花花肠子,碍于韦氏,于是索性再次把桓彦范贬成了司马,剥夺封爵。



(武三思)

没多久,武三思的第二波暗箭来了,命人将韦氏淫乱后宫的事弄的人尽皆知嫁祸给桓彦范等人。这让中宗十分没有面子,抓来抓去发现所谓的始作俑者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面孔,还是张谏之、桓彦范等五人,中宗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任凭武三思等人如何各种以桓彦范等人企图废除皇后,动摇帝位怂恿他,就是不下杀手,只是下了道流放软禁的命令。

《旧唐书.桓彦范传》如此记载桓彦范之死“三思犹虑彦范等重被进用,又纳中书舍人崔湜之计,特令姨兄嘉州司马周利贞摄右台侍御史就岭外并矫制杀之。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啥意思?意思是武三思看到这样都杀不了桓彦范,还真的担心哪天中宗会重新起用他,到时候就轮到自己遭殃了。他可不是桓彦范,斩草不除根。这时候崔湜就给他献鬼主意说流放路上把他干掉,回头再向皇帝说他在流放路上不幸遇盗匪身亡,流放之路漫长总免不了个三长两短。

(影视桓彦范被截杀)

于是武三思就让自己大表哥周利贞在半路上用假圣旨把桓彦范逮住,然后扒光他的衣服,在竹茬上梳刷其皮肉直到折磨得露出白骨,桓彦范还没断气才一棍子把他敲死了。

实话实说,桓彦范有那么点放虎归山,养虎为患,咎由自取的意思,在斩草除根这一块上,他比武三思可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不书


梳洗之刑又叫铁梳刑,正式入律法是在辽国,且均为辽穆宗时事。

《辽史·刑法志》:“然帝嗜酒及猎,不恤政事,五坊、掌兽、近侍、奉膳、掌酒人等以獐鹿野豕鹘雉之属亡失伤毙及私归逃亡,在告跄期,召不时至,或以奏对少不如意,或以饮食细故,或因犯者迁怒无辜,辄加炮烙铁梳之刑。”《辽史·穆宗本纪》:“癸巳,虞人沙剌迭侦鹅失期,加炮烙铁梳之刑而死。”

但此刑之源还可上溯。五代后梁时曾自封大燕皇帝的李守光就用过此刑。《新五代史·杂传》:“守光素庸愚,由此益骄,为铁笼、铁刷,人有过者坐之笼中,外燎以火,或刷剔其皮肤以死。”辽后也有使用,如明代称为“梳洗”。
《历代酷刑实录》:“梳洗之刑的真正发明人是朱元璋,据沈文《圣君初政记》载,实施梳洗之刑时,刽子手把犯人剥光衣服,裸体放在铁床上.用滚开水往他的身上浇几遍,然后用铁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这说明为了使皮肉易于剔除,浇开水是刷之前的必要一步。

铁梳原本并非刑具,如可作文房用品。《太平御览》卷六百零五:“笔墨法日:作笔当以铁梳梳兔豪毛及羊青毛,去其秽。”可知铁梳之齿十分细密,所刷之处将不复有肉体存在。若仅用于局部,就会残疾,用于重要部位,则人必死。


历史有妖气


“梳洗”听起来好像很爽,洗漱之后,美女丫鬟帮忙梳妆,不由得联想到一条龙服务!但“梳洗之刑”却是中国古代酷刑之一。

一、梳洗之刑的前身:竹槎之刑

最早出现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根据《旧唐书.桓彦范传》记载,武三思曾派周利贞逮捕桓彦范,把他在竹槎上曳来曳去,肉被尽,露出白骨,然后又把他杖杀。

竹槎的图片没有找到,但想象一下,把竹子扎成一排,层次不齐的样子就是了。

二、梳洗之刑的发明

发明者:朱元璋

具体操作:把犯人衣服去掉,裸体放在架子上,把开水往身上浇,肉烫的半熟之后,用铁刷子刷,直到把皮肉刷尽,露出白骨。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后早就气绝身亡了。

三、梳洗之刑的发展:富婆快乐球(不了解的自行百度)


师说历史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之处简直数不胜数,光是一个残忍至极的古代酷刑也可以叫的十分优雅,竟然叫做梳洗之刑!

真实的梳洗之刑可并没有名字这么温柔,它并非类似于梳洗这种的温柔死法,更不是漂亮的小姑娘梳妆打扮,而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比之凌迟处死也差不了多少。

梳洗之刑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唐朝武周时期,一代女帝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虐杀桓彦范时,先把他在竹槎上拽来拽去,直到肉被拽完露出白骨,然后又将他杖杀。(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这时候就有些梳洗之刑的意思了。

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代,参考之前朝代的酷刑,梳洗之刑正式成立。也可以说梳洗之刑的真正发明者是朱元璋。

根据明代的《圣君初政记》记载,实施梳洗之刑时,会先把犯人剥光衣服,然后裸体放在铁床上,用滚开的热水往其身上浇几遍,再用铁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直到露出白骨,一般受刑之人等不到最后早就气绝身亡了。

梳洗之刑是古代酷刑之一,跟凌迟处死和五马分尸等残忍刑法是有着共通之处的,总之就是残忍再残忍,让受刑之人死也不能痛快的死了,可见封建社会的残忍…


宋安之


也许是古代文明未开化的原因,在中国古代,存在有许多残忍至极、毁人三观的极刑,比如腰斩、人彘、凌迟、车裂,比如满清十大酷刑。等等,每一样说起来,都让人汗毛倒立,心惊胆颤。

(车裂)

就拿题目中的梳洗之刑来说,其行刑过的残忍程度让人难以相信,但的的确确有很多人因此殒命。梳洗之刑,顾名思义,它以梳子和水为道具,但一定不是梳妆打扮,而是令人谈之色变的一种惩罚。具体说来,就是将被行刑之人脱光衣服,放在专用的木床上,然后将其四肢固定住,以免其一会儿受不了乱动。

(梳洗之刑)

然后,重点来了,行刑之人先是将一锅烧的滚烫的开水浇到犯人身上,这样连续倒几锅开水,伴随着犯人的凌厉凄惨的尖叫声,他们的身体皮开肉绽,最起码先是最外边的被烫熟,中间的肉半生不熟的程度。这时,刽子手会拿一把大铁梳,在犯身上来回剐,拉扯的血肉模糊,直到犯人身上的肉都被梳掉,露出森森白骨为止。

这个过程太过血腥暴力,在此不再赘述。一般是还没等到行刑完毕,犯人就已经被疼痛折磨致死了。

(梳洗之刑)

关于梳洗之刑,最早由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发明,嗯,不愧为一代暴君的作风。而这个刑罚的原型则是武三思梳刷桓彦范上,当初,桓彦范等人通过神龙政变将武则天赶下台,同时也收拾了武三思。然而。他太缺乏斩草除根的意识了,在杀掉武三思时,居然因为天气太晚而放弃了动手,导致武三思逃过一劫,并在中宗年间死灰复燃。之后武三思找机会抓住桓彦范,将其绑在竹茬上,一下一下梳刷他的皮肉,直至露出白骨。当时,桓彦范并没有马上死去,武三思见效果不佳,果断一棍子就把他给杀了。

(桓彦范)

综上,就是梳洗之刑的可怖之处。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身姿优雅的美人池边梳洗,听起来似乎还很有美感,也能引发出些许遐想。

但是,给犯人施行梳洗之刑,那就是除了恐怖之外还是恐怖,肉尽骨露,几乎和凌迟处死一样残忍。

中国古代统治者有很多很奇特的刑罚,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是梳洗刑的发明者,从此名列酷刑之一。在犯人白花花的皮肉上,用铁刷子一下下抓的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凌厉尖叫,哭天喊地。

可以说,这类刑罚不仅对犯人来说是无尽的折磨,对于施刑者来说也是心理上的煎熬,可谓酷刑的登峰造极之作,手段残忍至极。梳洗刑之下,犯人痛入骨髓却又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才是最可怕的。不同于那种一刀毙命的肉刑,梳洗刑是对犯人身心的极大折磨和尊严上的极端侮辱。明代沈文的《圣君初政记》一书中记载了梳洗刑的程序和过程。操作很简单、过程很血腥。

一般程序是,在实施梳洗之刑时,准备一个专门的铁刷子,刽子手给犯人强行剥光衣服,放在铁床上,把犯人裸体放在铁床上。然后,用热水往他的身上浇几遍,满满的皮肉松弛下来。这个时候,刽子手用铁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类似于民间屠夫杀猪去毛一般,铁刷子一下下,直到把皮肉刷尽,露出白骨。

在此期间,铁刷子不断摇动,与犯人暴露的骨头不断摩擦,发出悚人的削骨切肉声。而受刑的人,血肉之躯经不住疼痛,基本等不到结束早就气绝身亡了。

别说承受,就是听起来就毛骨悚然的,不寒而栗,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