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文史宴:曹操的學生在中亞複製了一遍曹操的人生軌跡



本文選自班布爾汗兄的新著《元朝之後的蒙古汗國》,講述西察合臺汗國分裂、滅亡後,在帖木兒和大舅哥忽辛的奮戰下復國的過程。東察合臺統一的夢想落空,並且隨著有為之主禿黑魯帖木兒和也裡思牙火者的去世,從此一蹶不振,而在忽辛和帖木兒掌控中的西察合臺則顯露出一山不容二虎之勢。

文史宴:曹操的學生在中亞複製了一遍曹操的人生軌跡

帖木兒是怎麼變成瘸子的

1

帖木兒的上司是禿黑魯帖木兒汗的兒子也裡牙思火者,這位王子日後要繼承汗位,被安排在西部任監治官,既是鍛鍊也是考驗。

然而,也裡牙思火者並沒能經受住考驗。父親一走,他便任性妄為起來,在河中地區實施暴政,經常無端掠奪百姓,帖木兒對他多有勸誡,可毫無作用。

終於有一次,也裡牙思火者在撒馬爾罕強搶很多女孩送往東部為奴。帖木兒派人求情,卻被強硬拒絕。帖木兒終於忍無可忍,帶領部下強行釋放了被囚禁女孩們。

這一下,也裡牙思火者大怒,到禿黑魯帖木兒汗處誣告帖木兒謀反。禿黑魯帖木兒汗雖然信任帖木兒,但更信任兒子,於是一怒之下下令處死帖木兒。

帖木兒此時只是渴石城城主,那點實力根本無法抵抗,為了活命,他只得逃往阿富汗。

從此,帖木兒開始了自己人生的另一階段。

帖木兒之所以逃亡到阿富汗,因為這裡有位他的親戚,同是屬於巴魯剌思家族的忽辛。

這位忽辛便是弒殺合贊算端汗導致察合臺汗國分裂的哈扎罕的孫子,他的封地在阿富汗的巴里黑、昆都士和喀布爾,很有實力,而且隨時想著打回河中,恢復祖業。他不僅和帖木兒是同族,還是帖木兒的大舅哥,他的妹妹是帖木兒的妻子。

忽辛一心想打回河中,對於同族妹夫帖木兒的到來很歡迎。兩人聯起手來,厲兵秣馬,隨時準備著北上。

而就在兵馬準備齊備之時,忽辛和帖木兒卻接到了一位鄰居的求援:錫斯坦(西亞赫爾曼德河下游盆地,在阿富汗與伊朗之間)的統治者因為內部出了叛亂,請他們幫忙平叛。帖木兒認為這是一個鍛鍊兵馬和獲得物資的好機會,親自率軍殺入錫斯坦。

帖木兒這時候開始展露他過人的軍事才華,憑藉高超的指揮藝術勢如破竹,迅速攻佔了叛亂的七個城堡中的三個。眼看叛軍就要支持不下去了。


文史宴:曹操的學生在中亞複製了一遍曹操的人生軌跡


帖木兒初露鋒芒

然而,戰事的順利卻使帖木兒陷入了一場危機。

錫斯坦的統治者被帖木兒勢不可擋勁頭嚇住了,覺得帖木兒既然能夠迅速平定自己對付不了的叛亂,要是轉過槍口奪自己的國家豈不是輕鬆寫意?而叛亂頭目眼看自己要完蛋,也主動找老對頭談和,雙方都認為帖木兒太可怕,應該儘早除掉,於是合兵一處向帖木兒發動突襲。

帖木兒正一路凱歌,哪想到會受到內外夾攻,立刻陷入包圍。在危機之下,他臨危不亂,集中兵力實行中央突破,衝出重圍,成功逃離險境。但是在突圍時,他的腿受了箭傷,為了儘快脫險也沒能儘早治療,成為終身殘疾。這也就從此得到了帖木兒·蘭,也就是跛子帖木兒的綽號。

帖木兒主導的西察合臺復國

2

錫斯坦之戰雖然敗得窩囊,還讓帖木兒成了跛子,但軍隊獲得了實戰經驗,而且士兵們對帖木兒的指揮才能欽服不已,對他矢志效忠。

因此,回到阿富汗修整一段時間後,1363年,帖木兒與忽辛便率軍北上殺入河中,向也裡牙思火者挑戰。

也裡牙思火者一向瞧不起帖木兒,聽聞他率軍前來,都不親自領兵,而是派偏將領兵抵禦,兩軍相遇於瓦赫什河上游的一座石橋附近。

帖木兒見東察合臺汗國兵多,命人在山上四處設置火把,以為疑兵。東察合臺汗國軍不知是計,認為對方兵力強盛,不戰自亂,被帖木兒趁機進攻打得大敗。此戰後,帖木兒重奪自己的故鄉渴石城。

帖木兒奪取渴石城使也裡牙思火者大為吃驚,他立即率領主力到離渴石城二十四公里路程的塔什·阿里希紮營,準備與帖木兒決戰。

帖木兒知道敵眾我寡,正面對決於己不利,於是讓忽辛率軍與之對峙,自己則率領精兵百人,連夜進至胡札兒城,號召該城軍民歸降。也裡牙思火者在河中地區統治殘暴,早就失盡人心,城中軍民立即便歸順了帖木兒。

帖木兒率領著胡札兒城和渴石城的軍隊,與忽辛所部會合,向也裡牙思火者軍發動突襲,兩軍在卡巴·馬坦地方(其地距渴石與撒馬爾罕不遠)展開決戰。

也裡牙思火者哪裡想到帖木兒已經讓自己腹背受敵,雖然他的軍隊多於帖木兒,但在混亂之中全部潰散。東察合臺汗國在西部的軍隊損失殆盡,也裡牙思火者無奈之下逃回東察合臺汗國,原西察合臺汗國的領土全部歸附了帖木兒和忽辛,他們擁立篤哇汗的曾孫哈比勒·沙為傀儡可汗,恢復了西察合臺汗國。

泥沼之戰——東察合臺最後一搏

3

也裡牙思火者逃回東部時,禿黑魯帖木兒汗已經病逝,這位最後一位統一察合臺汗國的可汗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毀滅了自己的事業。

逃回來的也裡牙思火者,還沒有從戰敗的沮喪中恢復過來,便繼承了父親的汗位。為了告慰父親,他聚兵積黍,準備洗雪前恥。


文史宴:曹操的學生在中亞複製了一遍曹操的人生軌跡


東察合臺汗國區位

圖上標“亦力把裡”的區域

1364年,也裡牙思火者汗率軍返回河中,發動了復仇之戰。1365年,在錫爾河北岸的塔什干和欽納茲之間,他與帖木兒和忽辛的聯軍展開激戰。

雙方開戰時,天氣驟變,“大雨傾盆而下,水滴穿空,颯颯有聲”,導致戰場一片泥濘,因此這場戰鬥被稱為“泥沼之戰”

帖木兒和忽辛的聯軍沒有想到會有大雨,準備不足,結果部隊在大雨中疲憊不堪,“馬足深陷在泥中,以致馬腹貼著地面,身上被溼氣一燻,顯得瘦骨嶙峋。它們都患上了羸弱症,越來越瘦,並且麻痺了,骨頭也鬆散了。箭桿上的羽毛脫落了,箭筈也掉了;衣服和裝備淋雨之後變得非常重,步騎兵全都舉步維艱。”

而相對的,也裡牙思火者汗的軍隊卻有著充足的防雨準備,“用氈子遮蓋起來,儘量不讓衣服和武器著雨”,待到作戰時,“把覆蓋的氈子掀開,以精力充沛的馬匹和原封未動的武器投入戰鬥”。

兩相比較,高下立判,不用打勝負就已分曉。帖木兒和忽辛的聯軍大敗,折損數萬人之多。忽辛直接逃到了興都庫什山,帖木兒倒是打算死守渴石城,但也裡牙思火者汗的大軍挾得勝之勢迅速攻陷了渴石城,帖木兒無奈也撤退到巴里黑重整軍旅。

泥沼之戰的勝利,使得也裡牙思火者汗勢如破竹,很快便推進到撒馬爾罕城下。

帖木兒和忽辛都已經逃走,城中的官員也早已不知去向,也裡牙思火者原本以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城池。豈料,城中的幾位大毛拉,也就是伊斯蘭教長站了出來,組織市民“對圍城者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他們竭盡全力保衛自己的城市”,也裡牙思火者屢攻不下,頓兵在堅城之下無計可施。

也許這時候也裡牙思火者汗該後悔自己當初的橫徵暴斂失盡了河中地區的人心,以至於遭受如此頑強的抵抗。而運氣更不好的是,圍城戰進行到最緊要關頭時,也裡牙思火者汗的軍中爆發了馬瘟,戰馬死去“四分之三”,軍心也徹底瓦解了。無奈之下,也裡牙思火者汗只得退兵。

也裡牙思火者汗撤退回國後不久,可能是因為戰爭失敗的悶氣,很快便去世了。

也裡牙思火者汗的退兵與死亡,壓在帖木兒和忽辛頭上的大石便沒有了,他們終於可以重返故鄉了。

君臣、兄弟的反目

4

雖然也裡牙思火者汗不再是威脅,但帖木兒和忽辛收復河中地區卻也並不順利。原因就在於撒馬爾罕城。

原來,伊斯蘭教的大毛拉們領導市民進行了撒馬爾罕保衛戰,而勝利之後,市民們便組織了自己的管理機構,對曾經高高在上的權貴和高利貸者進行了清算,這個平民運動被稱為“賽爾巴朵爾運動”。

帖木兒和忽辛相繼收復了河中各地,但對撒馬爾罕城中的“賽爾巴朵爾”也很頭疼,畢竟平民們已經組織了政府,自己要想進城,只能靠武力打進去。可既然撒馬爾罕可以抵擋得住也裡牙思火者汗的進攻,帖木兒和忽辛又有什麼把握輕易的攻下城池來呢?

不過,賽爾巴朵爾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大毛拉扎答對帖木兒很有好感,畢竟帖木兒很愛護家鄉百姓,他所以曾四處流浪,不就是為了被反抗也裡牙思火者的暴政麼?所以,當撒馬爾罕擊退也裡牙思火者之後,扎答大毛拉第一時間派人通知了帖木兒。帖木兒才得以和忽辛率軍回來。

所以,帖木兒是主張懷柔,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忽辛雖然表面答應,但心裡卻另有打算。他寫信給賽爾巴朵爾運動的領導人們,宣稱:“我們完全相信你們,將會比其他統治者更好地對待你們。”

賽爾巴朵爾的領袖們相信了這些諾言,帶著禮物來謁見忽辛,忽辛收下禮物,送他們返回。領袖們以為忽辛真的充滿善意,第二天再次帶著禮物前來,忽辛卻翻了臉,將他們逮捕處死。只有大毛拉扎答在帖木兒的懇求下,才逃得一命。

領袖人物一死,賽爾巴朵爾運動便煙消雲散,忽辛和帖木兒重新掌控了河中地區。他們繼續尊奉哈比勒·沙為傀儡汗,忽辛以“大異密”的身份在撒馬爾罕總領朝政,而帖木兒則是軍隊的統帥。這對姻親兄弟看似可以一起安享榮華富貴了。


文史宴:曹操的學生在中亞複製了一遍曹操的人生軌跡


中亞名城撒馬爾罕

日後帖木兒帝國的都城

自古成大事者,總是同患難易,同享樂難。帖木兒和忽辛同甘共苦一同創建了霸業,但在成事之後便因為種種問題開始明爭暗鬥。

忽辛作為“大異密”,自然認為自己有在全國派官、徵稅和封賜土地的權力。但帖木兒認為,渴石城到阿姆河是自己的世襲領地,這裡的官員任命和徵稅都應該由自己負責,至於土地更不可能冊封給別人。

忽辛認為連年戰亂,國庫空虛,應該向所有部落徵繳人頭稅,但帖木兒則指出自己的部族在戰爭中出力最多,而且早已失去了大部分財產,不該再徵稅。

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只是因為帖木兒的妻子,忽辛的妹妹還在世,兩人之間才沒有徹底翻臉。

而到了1368年,帖木兒的妻子去世了,他和忽辛之間最後的羈絆也沒有了,兩人終於開始大打出手。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