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平輿縣小吳村:創新農業產業 提升集體經濟

“貧困戶搞養殖與養殖託養中心合作,不扎本就能實現利潤”。最近,平輿縣東和店鎮小吳村的兩個現代農業產業養殖基地平輿縣恆源畜牧養殖託養中心、平輿縣中盛信達養殖託養中心打出了這樣的一則廣告來吸引養殖戶。


平輿縣小吳村:創新農業產業 提升集體經濟


東和店鎮小吳村駐村第一書記在養殖託養中心和管理人員交談

為落實“不落下一個貧困人口”的莊嚴承諾,東和店鎮小吳村不斷挖掘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摸索完善貧困戶幫扶方法和形式,變“輸血”為“造血”,拔窮根、開富源。小吳村入黨積極分子範亞飛、蔣雲龍分別成立了平輿縣恆源畜牧養殖託養中心、平輿縣中盛信達養殖託養中心(兩個託養中心目前可以託養60頭牛、200只羊、5000只雞),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的牛、羊、雞等進行集中託養,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可到託養中心務工。

貧困戶吳油才、位小整夫婦就把自己家中的6頭牛入股了蔣雲龍的託管中心,除了每年入股分紅所得外,每個月每人還能領到1800元的工資。位小整高興的說:“我們的養殖規模小,技術有限,現在我家加入了託管中心,不但提高了養殖效率而且在託管中心工作還有收入,現在我們收入提高了也脫貧了,真得感謝黨的好政策。

按照與養殖合作社簽訂的合同,貧困戶再也不用自個跑市場,只管把雞鴨養好。市場風險有村集體合作社來抵擋。2017年,小吳村貧困戶紛紛養起了雞、鴨、牛、羊,種上了芝麻、紅薯、藥材等經濟作物,獲得自我發展資金31萬多元。

“我們這個平臺的信息,每月更新一次,為土地需求者和土地出讓者搭建一個橋樑,從這裡就可以實現供需雙方的土地信息發佈、登記以及土地經營權的轉讓。”駐村第一書記馬戰華說,“我們根據土地流轉的需求,分門別類的劃給我們村的三個主要種植專業合作社。”


平輿縣小吳村:創新農業產業 提升集體經濟


貧困戶位小整在小吳村養殖託養中心工作

通過流轉土地,在平頂山發展的入黨積極分子範黨恩,回鄉創辦了恆裕專業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600多畝,主要種植中藥材;在湖北發展的入黨積極分子蔣雲龍,回鄉創辦了中盛遠達專業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600多畝,主要種植大蒜等經濟作物。三個專業種植合作社共計流轉土地近2000多畝,帶動全村貧困戶200多人就業,平均月收入可達1500多元。麻旺的明旺專業種植合作社也流轉土地200畝,全部實行規模化紅薯種植,還建立了粉面、粉條加工廠。

大膽創新使用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熱血青年。為了打破小麥玉米產量效益劣勢,合作社的小夥子們把在大學裡學到的諸如玉米剪苗技術、抽芯技術,不斷在合作社中付諸實踐,還把農業技術專家請到田間地頭。看著新技術使用後的玉米地比沒有使用新技術的玉米長勢更好,合作社的年輕人也正在盤算著如何拓展提高,帶領大家向更合理的農業發展方向前進。

相同的組織生產形式,卻可以創造不同的價值,這就是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區別,也是小農農業和產業化農業的區別。小吳村以市場為導向構建新的產業經營方式,創新產銷制度和經營管理體制,走出了一條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產業化路徑。(李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