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那麼多人去美國讀金融碩士,他們的就業前景到底如何?

那麼多人去美國讀金融碩士,他們的就業前景到底如何?

很多人都選擇去美國讀金融碩士,但其實,金融碩士的就業並不那麼樂觀。

為什麼來美國讀金融碩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這麼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看一個數據。

好多同學在申請美國金融碩士項目擇校的時候,都會發現那些如雷貫耳的頂級商學院居然都沒有金融碩士項目!這怎麼可能呢?美國人都不讀碩士嗎?是不是俺的中介忽悠俺呢?俺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

可是事實上確實是這樣。下面這張表是2015年Financial Times公佈的美國排名前20的商學院,以及他們中哪些有金融碩士項目。

那麼多人去美國讀金融碩士,他們的就業前景到底如何?

真的只有一家有耶....美國人都瘋了嗎?沒碩士學位能找到工作嗎?

我當年申請的時候也覺得很納悶,在美國經歷了金融碩士和MBA教育之後,才逐漸明白為什麼是這麼一回事。這實際上體現了中國和美國教育系統對於商科碩士學歷理解上的巨大差異。

差異在哪?

在中國,咱們最典型的發展路線就是”本科畢業讀碩士再就業“。俺娘說了,多一個學歷總比少一個強,書最好一口氣讀完,趁當學生把能學的都學了,攢夠了知識這輩子就不愁了。不光俺娘這麼想,全中國都這麼想。用人單位有碩士生就不招本科生,銀行櫃員都從大專生變成是一水兒的外國名校畢業研究生了。誰敢不讀個碩士再出來混?!

而來美國之後你會發現,“本科碩士一定要一口氣讀完”這個在中國從來沒有被質疑過的想法,在美國卻是條不好走的路。 在美國,最典型的商科發展路線是:本科畢業,工作2-5年,讀一個MBA,之後轉行或者升遷

。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所有商學院都有MBA項目,但有(非MBA)金融碩士項目(Master in Finance)的商學院卻很少。因為很少有美國人本科畢業直接接著讀碩士,所以(非MBA)碩士項目並不是主流。

好吧,國情不同,教育體系不同,這都可以理解。那這對在美國金融市場就業又有啥影響呢?

影響大的很呢!正因為如此,美國公司大多數針對應屆畢業生的職位,都是為這種體系設計的:大多數校園招聘要不就針對本科畢業生,要不就針對MBA學生。這就導致了像咱這樣本科一畢業就來美國讀金融碩士童鞋在就業求職的時候被夾在中間,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為啥咧?

首先,因為咱都是本科畢業直接接著讀書,一般沒有任何全職工作經驗,即使簡歷上有實習也大多都是為了湊簡歷家裡託關係水的不能再水的經歷,所以不能拿來和MBA去競爭MBA級別的職位。MBA的職位通常需要你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甚至有管理經驗。

而針對本科生的職位,咱又‘overqualify’了。有同學會很傻很天真的問,overqualify還不好?在中國,研究生做銀行櫃員不也是overqualify嗎?我看銀行用的也挺歡的。

實話跟你說,對很多美國公司來說,overqualify還真不是好事。首先,很多公司入職工資是有標準的,如果你是碩士學歷,付你的工資要比本科生多。如果這個職位不需要碩士學位就可以幹,我何必多花那個錢?錢還是小事,更多公司怕讓碩士畢業生做本科的工作,你會很快覺得沒有挑戰,覺得大材小用,很快就想換工作。公司最怕這種無謂的流動性,所以從最開始就招教育背景最匹配的是大多數公司的選擇。而咱這些沒工作經驗的金融碩士們就被卡在中間了,高不成低不就。

時間上也是一個挑戰。大家都聽說過,美國找工作要靠networking,也就是人脈。中國也需要人脈,但中國的人脈多是父母這個級別的人脈,而美國找工作的人脈是靠自己的人脈。也就是說,即使你有個金融碩士,你也不要指望投簡歷就一定有人面試有人給你offer,因為競爭很激烈。要想拿到面試,你必須去額外做功課,想方設法去認識你喜歡的公司裡的人,瞭解情況,請求推薦。這個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金融碩士通常都只有1-2年,英文水平短時間很難提高,另一方面是學習任務也很艱鉅,再加上咱們很多中國學生從來沒有走出過校園,不適應這種自己攢人脈的方式,不喜歡邁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去結識陌生人,或者後知後覺,覺得找工作是畢業之後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來了之後就乾脆只在圖書館看書學習拿滿分,到畢業發現學歷解決不了問題,根本找不到工作。

看到這估計你心裡已經涼了一半了。那還讀不讀了到底?給指條活路好嗎?不是說金融碩士讀不得,而是覺得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這個現狀作出一些判斷,不要人云亦云的隨大流。

到底什麼樣的人適合來美國讀金融碩士?

有一定工作經驗的

哪怕你的工作經驗是在中國的,甚至哪怕你的經驗不是金融直接相關的,如果你能積攢1-2年的工作經驗再申請出國,在美國求職過程中都有特別明顯的優勢。這不僅在於你的簡歷更豐富,你的人格也更成熟一些,你也更明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知識。從未出過校園的學生,除非有特別豐富特別高質量的實習經歷,否則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想做對數理要求比較高的金融分析

美國很多學校有更偏數理的金融專業,比如MS Computational Finance(數理金融),或者MS Financial Engineering(金融工程)。很多top school都有這些項目(比如芝加哥大學沒有MSF,但是有MSFE),但他們大多不在商學院,可能在數學學院,或者統計學院。如果你覺得自己對於編程(很多要C++,Python, R,Matlab等等),或者數學要求更高的金融課程不牴觸,有興趣,那你可以選擇這類項目。這類項目在就業方面比普通金融項目有一定優勢。因為技術要求更高一些,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的。而且這類項目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他們屬於STEM,有2年多的OPT可以用來找工作或者實習(非STEM的專業只有12個月),所以畢業有更多時間來做實習,H1B抽籤也有更多次機會,第一年抽不中後幾年還可以再拼拼人品。

但是這些項目也有弊端:首先他們大多時間更短,很多是1到1.5年就畢業,如果你打算留美找工作,學習和適應時間都會更短,會更challenge一些。二來很多這樣的項目並不在商學院,你就享受不到商學院的就業資源。通常商學院無論從校友網還是就業服務上會比其他學院更給力一些,但是這些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彌補。

我還想強調的是,這些項目終歸還是比較適合對數理不排斥的童鞋。如果你從來沒有任何數理背景或者編程經驗,突然讓你在一年內精通C++,Python編程,讀起來真的會很痛苦。上課考試可能還好糊弄,真到職場需要實戰解決問題的時候就露餡了。這個是絕對藏不住的,面試裡隨便問你幾個技術問題就原形畢露了,本應成為職場優勢的數理背景反倒成了你的軟肋,那豈不得不償失?所以在選擇這類項目前還是需要問問自己,自己是不是這塊料?做需要編程或者對數理要求高的職位會不會讓自己天天活在痛苦裡?畢竟只有擅長做一份工作,才能去熱愛這份工作,才能做的更好,不要因為一時的offer,走上一條並不適合自己的職場路。

那我已經在讀了,怎麼辦?

已經在讀金融碩士的童鞋也不要沮喪,任何事都不是絕對的。認識到挑戰在哪裡就知道如何去彌補。對於大多數的童鞋來說,你的劣勢在於對行業不瞭解,沒有工作經驗,那就儘量多和業界人networking,多找機會做實習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在強調networking和找實習的重要性。事實上有很多讀金融碩士的童鞋還是通過努力找到工作留下來的。

立志畢業就回國就業的,不要覺得這篇文章跟你就沒有關係了。我知道你一開始就打定主意不在美國找工作了,所以別人奔波於招聘會宣講會的時候你可以在家裡玩遊戲看韓劇開火鍋趴。可是現在國內競爭壓力也很大,咱父母那代給咱灌輸的‘書讀好,學歷拿到,其他一切不用你操心’的理念真的是過時了。

中國社會的確是個更看重學歷的社會,但如果出國兩年你只有一紙學歷,你爸又不是李剛,結局也會很悽慘。如果你不利用自己出國的機會,鍛鍊自己的能力,學會獨立為自己做決定,嘗試自己在國內懶得做不敢做的事情,決定‘畢業回國再找工作’只是在逃避問題和拖延時間。我覺得真正的成長在於面對挑戰的時候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這個才是來美國讀書你能獲得的最好的收穫,而在美國找實習找工作是最好的能逼自己成長的一個經歷之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