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安徽,六安,皖西之地。

別稱“皋城”,處於長江與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

這裡,從遙遠的漢武帝起名為“六安”之時起,人文悠遠流長。

一起來看看這片土地上最美的10處古村古鎮。

1 蔬菜村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獨山鎮蔬菜村,置身其中,彷彿周遭只有田園的清香和緩慢流淌的時光。古時蔬菜村家家戶戶種植蔬菜,故而得名“蔬菜村”。蔬菜村坐落於獨山之畔,傍水而建,緊鄰西淠河,樂水河穿村而過。

2 姚衝村姜灣

金寨縣果子園鄉,沿著山路行駛至山頂,穿過竹林就能看到一座極具中國傳統村落特色的大宅——姚衝村姜灣,當地人稱作姜家大宅。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據介紹,當年姜氏祖先起超公為李自成起義軍大將,為躲避戰亂而在此山頂建宅生活。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姜家大宅採用構圖方正、軸線分明的傳統佈局手法。以中廳為中心,有三層房屋,每一層都有環廊相通。從內到外按八卦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方位開了八個門通往寨外,各處房屋均有巷道通往八個門。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生人進了姜家大宅有種如同進入了迷陣的感覺。每層房子之間義用大石塊搭成的暗道相通,下雨時用於排水,戰亂之時,用於地下通達。各房屋之間均有樓門相通,這些可構成地下、地上、樓上、立體交通。如果發生戰鬥或災亂可通過這些通道來相互支援和進退。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姜家大宅獨立成一體,歷經數百年繁衍傳承,形成相擁而居的龐大村落,100餘間古屋,佔地約2700餘平方米,除去天井、院落和“隆子”(通道),每間屋子佔地才十幾平方米。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目前共有22戶人家100多人居住在此,其中2戶姓肖,其餘均姓姜。姜灣人淳樸善良、宅心仁厚,至今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保留有傳統的農耕習俗。古宅背後都是400歲高齡的楓樹,等到深秋,這裡滿山都是紅色楓葉,尤其美好。

3 上畈村朱家灣

金寨縣湯家匯鎮上畈村,有一處頗具皖西建築風格的古村落建築群——朱家灣古村,環山依水。始建於明末清初,經歷了400年風雨,依然模樣未改,一牆一路、一屋一瓦處處流露著歷史的印記。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朱家灣古村落佔地面積約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現存4進主屋和兩套廂房,共72間,建築群呈規範的長方形,具有明顯的軸線對稱。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相傳明朝末年,鎮守湖南長沙的朱姓將軍不敵清軍八旗鐵騎,在長沙城失守後,不得已舉家向北逃難, 選擇大別山腹地的一處村莊隱匿,這便有了朱家灣。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朱家灣建築群現歸吳姓族人居住。據吳氏族譜記載:長沙王來朱家灣之前,灣裡已有人家,現今的老宅最後一進東側牆頭還殘存有元朝時期彩繪石磚。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朱家灣最大的建築特色——下雨進門不溼腳。叫做四周迴廊,由青磚條石修築而成,整個循環被包圍在大宅中,到了下雨天,雨水流進迴廊裡,來往過路的人不會被雨水濺起的水花而打溼鞋子,地上的泥土黃沙也不會被雨浸透變成淤泥弄髒衣裙,同時還具備消防防火的作用。

“廂包正、正包廂”是朱家灣古宅的第二大特色,古宅大門向南,石門框,一對精緻雕花的石鼓立在兩側門框前,工藝十分精美。古宅內設會客大廳、戲樓、繡樓、住宅、天井、花園、書房等,採光充沛,冬暖夏涼。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每間房由8個柱子落腳而撐,每根柱子最底端是一個石墩,防溼防潮。主要建築的廳廊均呈穹形頂棚與飛簷相呼應,廳房、書房及迴廊均由方形釉面青磚鑲嵌而成。

古宅除了用來居住生活,還有個擁有特殊作用的一處建築——瞭望臺,也是古宅建築的第三大特色。進大門後,門楣上方砌有兩眼方孔,為瞭望孔,這與朱家灣最初主人的身份相符,用來防禦敵人入侵。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朱家灣村落選址佈局為“富”字形,寶蓋頭為村落後高大的伏山,寶蓋下的一橫就是村落,朱家灣門前本沒有水塘,古人在屋前空曠處掘一口水面達兩畝的水塘,這就是“富”字的“口”,水塘往南是大片田地,即為“富”字最下端的“田”字。朱家灣村落選址佈局,呈現出皖西地區宅居文化印記。

4 瓦屋基村晏家老灣

豫皖兩省交界處,湯家匯鎮最西北部,海拔高達1500米以上的金剛臺佛山寺兩大山脈地帶上,坐落著這樣一座古村落——晏家老灣。300多年前,晏氏家族依照瓦屋基村得天獨厚的山水人文,在此建造了大宅,大宅佈局頗為講究,建築精緻美觀,雕樑畫棟,頗具皖西古建築風格。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古宅始建於清朝,有1800多平方米,共有89間房,古宅依山設計,為複式結構,傳承“耕讀綿延”的家聲和風情,建築多以雙層牆、木框架堆架結構為主,—幢三進,兩邊各有兩套廂房,10個庭院,迴廊相連,分割庭院和起居房屋,環境優雅,錯落有致,結構嚴密,渾然—體。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最特別之處就在於入戶門廳高掛的一塊壽匾——“耄耋康強”。1842年3月29日,晏家五乾公七十大壽,清朝宰相周祖培特意親筆題寫壽匾示賀。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如今這塊壽匾依然掛在老宅當中,雖然經歷歲月滄桑和時代動亂,老宅幾十間房屋倒塌破損,但是晏家人始終籌錢修繕著存放壽匾的門廳。曾有收藏家前來購買壽匾,老人家閉口回絕。如今,壽匾變得斑駁不堪,但上面依稀可見的字跡仍然彰顯著晏氏家族曾經的地位。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再往裡走,第二塊壽扁“年音德茂”也是清朝宰相周祖培親筆題寫,在晏家五乾公六十大壽時慶賀送出。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在古宅大門的左側有一間房,青磚灰瓦,門頭上刻有“福祿壽喜”字樣,龍鳳呈祥,波浪形磚雕精美。柱腳石雕尤為特別,形態各異,紋絡精細,體現著當時石匠的精湛技巧。

5 鬥林村李家灣

金寨縣湯家匯鎮鬥林村,李家灣老屋最為出名,佔地面積6400平方米,始建於明朝,前後施工近20餘年, 距今 300餘年。

李家灣老屋坐落在一個高坡上,獨特的建築風格與周邊現代式住房反差很大,但是在這青山綠水之間,它的存在卻又如此恬靜、安詳。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古建群坐北向南,為複式結構,莊園特色明顯,內分東西,中分三進:一進門廳、吊樓、彩繪,二進廳堂,三進堂屋。 主要建築的廳廊都呈穹形頂棚與飛簷相呼應, 整個廳房、 書房及公共場所地平和迴廊均由方形釉面青磚鑲嵌而成。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門廳為青石雕花, 上有 “忠厚傳家”字樣, 兩旁雕花石鼓, 門框為雙石套扣, 將木門鑲在其中, 既堅固又美觀, 古樸大方。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跨過高高的木質門檻進入院落,木結構框架為主的李家灣, 一幢三間, 迴廊連接, 分割庭院和起居房屋, 環境優雅,錯落有致,結構嚴密,渾然一體。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木結構上有各式圓雕和浮雕,山水、草木、人物、珍禽異獸,應有盡有,如:《四季平安圖》、《麒麟送子》、《獅子繡球圖》、《龍鳳吉祥圖》等,附帶油漆彩繪,比比皆是,華貴古樸。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一色青灰磚瓦,上有壽頭、龍鳳呈祥、磚雕,下有石柱、石桌、石雕造型。特別是柱腳石雕都有形態各異的花紋,雖相似卻不相同。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禮隆三豆”、“淑德延齡”、“操堅壽永”,三個大匾高懸廳堂上方,雖然已經佈滿灰塵,但字跡依舊清晰可見,這些大匾分別出自嘉慶和道光三年。 三進堂屋為祭祖之用 , 室內以雕刻為主要藝術手段,木製雕柱新穎奪目。

6 七門堰村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舒城縣幹汊河鎮七門堰村有一個漢代古水利工程七門堰遺址,是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距今已2000餘年。它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1998年5月4日,七門堰被認定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 曉天古鎮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曉天古鎮,老街古韻幽美。曉天老街現存長700多米,街寬3米,目前,大約有300戶居民,多是老人和陪讀家長在此居住。

8 蘇埠古鎮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蘇埠鎮,自宋代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境內古蹟眾多,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9 毛坦廠古鎮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毛坦廠明清老街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鎮,地處舒城、霍山、金安三縣區交界外。老街始建於明初,全長1320米,呈南北走向,是皖西地區迄今保存的最為完整的一處古民居。

10 臨水古鎮

皖西10大古村古鎮,金寨上榜4個!

臨水鎮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西北,坐落於大別山餘脈古壁山下,瀕臨淮河,兩省三縣的結合點,西部與沿淮重鎮三河尖鎮接壤,北部與阜陽市隔河相望。山水環繞,歷史悠久、景觀秀麗,就像皖西淮河岸邊的一顆明珠,古老,秀美,聞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