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名家紫砂壶为何中大品居多?

monkeyhou1


紫砂壶中、大品居多是不争的事实存在,您可千万不要奇思「紫砂壶是论斤称的」,也千万不要妙想「大品壶比小品壶好做」,更不要误以为「奇大为尊」,究其因缘不外有三:

其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紫砂匠人来说,利其的「器」首先指的并非制壶所需工具,而是对紫砂泥的泥性随心把控的能力:言及此,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为何传世朱泥紫砂壶大器希夷的本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朱泥天然黏土质成分富含,泥性至极所致烧结成器太过不易;不是我不想大,实力不允许啊!能做的匠人原本就少,能做而又愿意做的匠人就更少了,成器存世量基数小,不为所闻、不为所见也就不足为奇了。其二、茶欲尽其性,必先适其器:

紫砂壶成为品茗利器离不开「改团为散」的茶事变革:紧条散茶泡品让紫砂壶在众多茶器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当具有后转化效用的黑茶类属茶品成为泡品的主流,参香陈韵茶性对茶器高持温性激发效能的高要求,更使得赤铁矿相对偏重的紫泥类属的紫砂壶,之如黄龙山龙血砂、黄龙山铁星土、黄龙山紫茄泥成为茶人追捧的佼佼者;茶人欲尽其茶性,热容也为其所虑:试想二百毫升左右小品壶与五百毫升大品壶,何择其优?先不说泡茶叶展极尽茶性释放之所需,也不说品佳茗三五好友众乐乐,量之所备。其三、赏欲尽其美,必大而悦目:

如果从目赏把玩紫砂壶浆色沁染如玉,光色变移步换影之美的角度出发,自不必说,当以三四百毫升以上至六七百毫升以下的中、大品最为适宜;不为逞口舌之辩,只需大品、小品摆赏于架几之上、抚玩与掌股之间自会有断论,这是人体生理所需决定的,而非臆测。

紫砂壶是在上手实践赏玩过程中的渐进认知、感悟:小品也好,大品也罢,也不过是赏鉴的沧海一粟,冰山一角。有所思,有所感:以人为本,以壶为源,器为所美、壶为所用是为道!


紫砂泥的传人


名家紫砂壶中、大品居多?不见得吧!现代的紫砂工艺大师几乎都有做小品壶,而且数量还不少。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吕尧臣的容天壶。

古代的名家小品壶呢?那就更多了,比如思亭、文旦、君德等等,较为知名的有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明代邵亨裕制作的圆珠壶。


如果真的有人认为名家紫砂壶中、大品居多,我想大概是因为中、大品紫砂壶容易仿制,而他们见到的所谓名家紫砂壶都是仿制品。

其实我对小品壶就情有独钟,晒几张照片和壶友们分享分享:



今天的问答就聊到这里吧,谢谢今日头条。喜欢的壶友可以关注我。


紫砂壶收藏FJ


类同于书画的尺幅,当然有些许差异,但是逻辑基本一样,敢于书画大尺幅的,肯定是名家;但是能制作大件紫砂作品的,但未必是高手,只是玩个票的概率极大。


阳羡雨中印记


大品首先是大,需要多花时间和功夫制作。其次砂料成本增加,再其次我们中国人就喜欢买大不买小,心理上感觉大的比较值!所以做的人尽量往大的做 价格卖的好!




寻陶8


中大品好!如果论实用性,中小品紫砂壶实用性强。若论收藏、送礼,肯定是大品紫砂壶好了,小有小的精致,但是大有大的气势,那种气势是与生俱来的,收藏级的壶也不要讲实用性,更多的 是造型艺术,和名人价值。所以名家做的壶一般都是中大品居多,去拍卖场上看看,主要也是大品紫砂壶。


一篆


是啊,名家做的壶的确中大品为多,我也有此疑问。大概中大品的壶,目前由于多种原因,机制、灌浆、拉坯的不容易做吧。不知道想得对不对,希望看到行家的解答。


谐道子


大品是廣告实用品还是把壶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