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80後帥哥畫新娘,穿紅肚兜一幅賣103萬,換成白肚兜反而賣了138萬

本文由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

80後帥哥畫新娘,穿紅肚兜的一幅賣103萬,換成白肚兜反而賣了138萬。

80後帥哥畫新娘,穿紅肚兜一幅賣103萬,換成白肚兜反而賣了138萬

陳承衛就是為畫畫來到這個世界的。

18歲那年,陳承衛以專業全國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中國美術學院。

大學四年,只會為畫畫而廢寢忘食的陳承衛,畢業創作《聲音》不僅獲得了中國美院的最高獎和全國畢業生作品提名展銅獎,還入圍“中國當代寫實油畫研究展”,這些對一個大學生來說都已經是很傲人的成績了,結果這幅作品參加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嘉德在線拍賣,拍出了全國大學生畢業作品單幅作品的最高價。

80後帥哥畫新娘,穿紅肚兜一幅賣103萬,換成白肚兜反而賣了138萬

那一年陳承衛才22歲。畢業後,陳承衛離開父母前往北京,進入中國油畫院深造,師從於楊飛雲先生等人。

那兩年,陳承衛每天畫畫14個小時,拼命畫玩命畫,終於在2009年,他迎來了成功的喜訊。他的一幅作品《奠基者》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從此,陳承衛引起了美術界的關注,而他始終狂奔在不斷突破自己的探索道路上

80後帥哥畫新娘,穿紅肚兜一幅賣103萬,換成白肚兜反而賣了138萬

▲圖為陳承衛油畫作品。

從早期意象畫,到現實主義題材,再到探索古典繪畫和表現自我的青春啟示錄,一直到2012年,陳承衛開始創作“大民國系列”,巧妙地將中國人文情懷和歷史元素融合一起,開啟了“戲劇化”的超寫實。

其中陳承衛畫了兩幅畫《大民國——紅玫瑰》與《大民國——紅玫瑰》,成為他“大民國系列”中的最有影響力的傑作。

80後帥哥畫新娘,穿紅肚兜一幅賣103萬,換成白肚兜反而賣了138萬

▲圖為陳承衛油畫作品《暗香殘留》。

這兩幅作品的構思來自張愛玲的小說名作《紅玫瑰與白玫瑰》。陳承衛讓模特當新娘,自己扮演新郎,重新進行 “戲劇化”演繹,來表現自己的個人情感和生活,以及對現實的反觀。

陳承衛2013年畫的《大民國——紅玫瑰》。畫面上的新娘穿著大紅的綢緞肚兜,臉頰緋紅,目光低垂,不敢正視,羞澀之中像是在想什麼心事,所以表情顯示有些木訥。

80後帥哥畫新娘,穿紅肚兜一幅賣103萬,換成白肚兜反而賣了138萬

▲圖為陳承衛油畫作品《大民國 紅玫瑰》。

而新郎更奇怪,戴了插著一根錦雞毛的大禮帽和圓墨鏡,穿著水藍色對襟長布衫,左手拿著一枝紅玫瑰,右手抓著新娘的左手,表情也很怪異。

新娘新郎兩人有些僵硬的表情與背後掛著大紅的綢緞喜帶,形成了鮮明的比對,讓唯美的畫面有了一種瞬間的凝重感,猶如穿越一般。

80後帥哥畫新娘,穿紅肚兜一幅賣103萬,換成白肚兜反而賣了138萬

▲圖為陳承衛油畫《大民國 紅玫瑰》局部。

另一幅《白玫瑰》是陳承衛在2014年畫的。

這次,陳承衛把新娘穿的大紅綢緞肚兜,換成了珍珠白的綢緞肚兜,雙手拿著一枝超大的白色玫瑰,放在胸口。雙唇微啟,雙眼正視著你,眼裡有一些喜悅,也顯得淡定了許多。

而從右側伸出一隻套著白手套的手,放在新娘右肩,很是突兀。這是攝影師的手?新娘新郎這是在拍婚紗照?還是表現現實和幸福之間的衝突?

80後帥哥畫新娘,穿紅肚兜一幅賣103萬,換成白肚兜反而賣了138萬

▲圖為陳承衛油畫《大民國 白玫瑰》。

新郎就更搞怪了,雖然戴著同樣的圓墨鏡,大禮帽卻換成了白色,手上多了一雙白手套,這應該是戴在新娘手上的吧,還有左手腕多了一串米黃色的珠鏈,臉上的表情依然嚴肅。

新娘新郎的背後依然是大紅的綢緞喜帶。

這樣的畫面一下子無法讓人看懂,他們是想演繹什麼樣的故事。但畫面給人一種沉靜和唯美的氛圍,營造出了精緻、典雅的視覺效果。

80後帥哥畫新娘,穿紅肚兜一幅賣103萬,換成白肚兜反而賣了138萬

▲圖為陳承衛油畫《大民國 白玫瑰》局部。

評論家認為陳承衛這種超寫實的作品,“開闢了寫實繪畫的另一種審美視角,尤其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來突顯作品的象徵性與暗示性,使作品在繪畫層面上表現出了較為強烈的審美效應。”

80後帥哥畫新娘,穿紅肚兜一幅賣103萬,換成白肚兜反而賣了138萬

▲圖為陳承衛油畫作品《赤花玉懷》。

陳承衛的這兩幅油畫作品在2015年中國嘉德春拍和2016年的北京保利春拍中,《紅玫瑰》拍出了103.5萬的高價,《白玫瑰》反而更高,以138萬成交。

“大民國系列”的作品,以帶著強烈的個人“戲劇性”特點,讓陳承衛聲名鵲起。

如今才35歲的陳承衛,其作品已先後參加了上百次展覽,被日本、新加坡、澳門、西班牙、俄羅斯、法國、德國、美國、英國等地的重要藏家及機構收藏。陳承衛也成為中國新生代寫實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80後帥哥畫新娘,穿紅肚兜一幅賣103萬,換成白肚兜反而賣了138萬

▲圖為陳承衛油畫作品《朱簾半下》。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絡。

轉自:陳洪標寫字說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