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松采桩后老栽不活,原因在哪里?

爱花草的农人


山松,别看普通,不过这种植物特别适合作为盆景,因为大多数山松长相奇特,造型优美,而且树皮有着鳞片状开裂,显得格外的苍老遒劲,配上四季葱翠的枝叶,可以说妙趣横生。造型较美的山松盆景,卖上几万元应该很容易的,不过山松的移栽,成活率是有名的低,养护好也是一个难题,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了解山松的生活习性。

下面简单说说山松的生活习性,帮助大家走出移栽和养护的误区吧!


一,山松移栽要注意山松的什么生活习性?

老手都会知道,山松和普通的盆景不同,它这种植物和兰花相似,它是有名的根菌共生,意思是说要想山松健康,稳定成活,必须维护这种根菌共生的环境。我们在山上发现了野生的山松,采挖时由于山松常常生长在岩石之中,无法多带原土,大多是裸根的,所以原土中的菌类无法携带,缺少了所爱的菌类,根系基本无法适应,所以极易造成山松的死亡。

这时,我们采挖山松时,如果根系确实无法带土坨的话,也要多挖采根系下面的土,因为土中含有山松所爱的菌类啊。等上盆时,用原来根系的土栽培,效果最好,即使土块松散了,也要带上,带土就是带菌,就是携带山松根系所爱的根菌共生的环境。


二,栽培养护时,要注意什么生活习性?

我们知道,栽培山松一些朋友老喜欢消毒,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刚刚讲过,山松喜欢一些菌类,而我们在消毒时,不可避免的要杀死这些菌类,既然杀死了山松所爱的菌类,又怎么能求山松服盆成活呢?

山松还有喜欢微干燥的习性,意思是说山松的根系不喜欢过多的水分,我们平常的栽培习惯是定植后马上浇水,其实这就违背了山松的生活习性,不爱水的,一下子浇了这么多水,受伤的根系怎能承受?所以山松死亡也在情理之中。正确做法是使用微湿的沙质土壤进行栽培,等适应一段时间,土壤干燥时再进行浇水,才能提高成活率。

再者,山松树内储存的养分比较多,栽培后,即使根系没有吸收水肥的能力,枝叶也能维持一定的葱翠时间,一些朋友看到山松栽培四五天,没有变黄就以为已经服盆了,就不在喷水,也不在遮光,可以想想,这样山松会成活吗?其实山松的服盆时间还是比较长的,有老手总结,山松的服盆时间甚至要几个月,因此栽培山松要有耐心等待,有耐心去呵护,操之过急必然会致使山松的死亡。



三,总结

当然,移栽山松还要注意时间,尽量赶到春季发芽前,萌芽力强,而且蒸发量小;还要注意多带须根,注意保温保湿,通风透气等等。养活山松,需要我们付出的太多了,特别是养活山松大苗,难度更高。

希望大家走出移栽养护的误区,养护养好山松,让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好,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和看法,水平限制会有不当,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吧!


爱花草的农人


山松盆景素材来源主要是山采自然老桩。大多数的人采挖松树老桩,成活率低。养不活。原因有很多。关注我,我把一切告诉你。

一,季节合适:

采挖松树的老桩,大约在冬季11月到来年的清明前。这时候出去休眠的时候。树体细胞活跃降低,树液流动缓慢。采挖的时候势必留下伤口。伤口过量的流失树液,那么成活就降低了。

二,采挖方法:

野外生长的松树,大多数主根发达,须根少。须根只在松树头部有零星的几个,浅土层下10到15公分左右。与松树的根生菌一起生长。所以再采挖松树的时候,一定要带有完整的土球。可利用野外杂草根系发达优势,先在松树旁边种上几颗根系发达的杂草。牛津草,牧草等。后期开挖容易形成土球。

三,栽种方法:

栽种前,修剪根部的伤口,平滑无毛边。移栽以后根系暂时性失去吸收养份及水分的能力。适当修剪枝条。枝条粗度控制在1公分以下。涂上愈合剂。

栽种的土壤可以使用,田园土混合红砖碎渣少量原生土。三种土混合栽种。“浅种深埋”栽种的时候,浅种,坑的深度,花盆的深度,能立稳松树就可以。然后堆土包包围松树头部。

四,养护管理:

栽种好的松树,固定松树,不摇动,不松动。在第三天在浇透水。保湿枝条主要使用喷雾方式。浇水以后覆盖塑料袋包裹松树头部,前一个星期,不可以再有大量水,流到花土中。持续每天给枝条,松针喷雾保湿。


喧城静屋园艺馆


山松采桩后老栽不活,无非是采挖、栽植、养护出了问题,如何避免?

采挖。

  1. 采挖季节。山松受伤容易流树脂,应选择在休眠期的2-3月采挖。如果山松树体、根系较小则时间放宽些。如果季节不对造成流脂,必然会导致营养流失,并引起伤口感染,甚至烂根,造成死亡。



  2. 采挖方法。山松根系少,受伤难恢复。采挖时尽量带大一点的完整土球,尽量多留细根、须根。如果须根、细根少,可分年采挖,第一年挖槽切断一边的主、侧根,将伤口削平,涂木工胶防止流脂,再回填营养土,促发细根,第二年再切断另一半的主、侧根,回填营养土。第三年再将其根盘完整挖起。对枝干也分年初步修剪,山松枝条少,萌芽力低,尽量少疏枝,所留枝条必须带有叶片。


栽植。

山松一定要带宿土栽植,要现挖鲜栽,尽快下地(或用盆)栽植养坯,以保持根系、桩材新鲜。栽前疏除过密枝条(应谨慎),将全部针叶剪短一半,对大的剪口涂木工胶封口防止流脂。以松林中的根菌土为营养土,潮土干栽,栽后第二天浇透水置于荫处缓苗十天半个月再逐渐接受光照。


养护

  1. 养护场所。春、秋、冬季可置于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暖湿润处养护,夏季中午需遮阴,防止针叶焦枯。

  2. 土肥水管理。“干松湿柏”,平时保持保持盆土湿润而偏干,不干不浇,高温时经常对枝叶喷雾保湿,生长期控水可利针叶短小。山松耐瘠薄,施肥不宜过多、过浓。每3-4年翻盆换土一次,以2-3月为好。

  3. 造型修剪。山松枝条少,造型以蟠扎为主,修剪为辅。看树造型、因势造型。每年3-4月摘去新芽长的1/2-1/3,以促枝短叶翠。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木头工程师”,谢谢!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木头工程师


山松养不活,主要是季节问题,一般在每年的2-3月份采挖,怎样才能提高山松的成活率呢,一、如果条件允许,可在每年的2-3月份断根处理,第二年再采挖,这样处理过的山松基本可以成活。二山松是全日照植物,采挖回来后千万别种在荫棚里,而应露地种植,浇水见干见湿,湿度太大更容易造成死亡。


拈花惹草过生活


植物成活的关键是保持植物吸收水分与散失水分达到平衡状态。

那为了保证移栽成活,首先我们尽量减少植物水分的散失;


移栽前可喷施叶面肥及抑制蒸腾剂减少水分的散失,移栽前若树冠较大可在其树形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剪,修剪后及时对伤口进行涂抹处理,避免流胶及病菌侵染。


其次保证水分的吸收,尽量保证土球大小足够一般沿滴水线确定土球大小(视具体情况)。对土球喷施生根粉+恶霉灵,由于山松为直根系树种,主根粗长,侧须根细少(水分及营养物质靠它吸收),导致植物刚移栽后水分及营养吸收立即减少,喷施生根粉+恶霉灵能快速是植物生长侧根,防止根腐病发生。


移栽时尽量对树木的朝阳面进行确定不变,对树坑进行杀菌(福美双)消毒处理,避免毛根病菌侵入造成根腐病导致死亡。


移栽后第一遍定根水浇足,浇定根水同时可使用氨基酸水溶复合肥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后续浇水视其土壤情况,避免浇水过多。


定植后,使用杀虫杀菌剂对其整体处理,防止流胶病及松大蚜等常见病、虫害发生导致植株死亡。


由于山松喜欢弱酸性土壤,避免土壤碱性过大,可使用腐殖酸或生物有机肥定期改良土壤环境。

若种植后山松出现发红发黄情况,及时进行杀菌处理,同时检查根系是否有根腐病发生,对根部重新做生根处理。


我是“花花听我说”,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沟通交流,园林养护、植物种植,家庭园艺,病虫害防治等相关问题均可随时沟通,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点赞。谢谢!


花花听我说


山松采挖必须注意采挖时间。一般讲以休眠后期、芽眼饱胀、未萌动前为好。此时树桩树液未流动,采挖截锯后营养损失少,愈伤性能好,有利于回复生长。但是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树龄不同,采挖的时间也不相同,这就要正确对待,灵活掌握

树桩成活与采挖的季节、离土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合季节采挖、离土时间短、育桩方法正确,成活率高,反之成活率差。但是有时遇到好桩,又过了最佳的采挖季节,或符合采挖季节,但由于某些因树的根系损伤程度大,这就要人为地造合适的环境,让树桩慢慢复元气,促使伤口愈合、细胞分化,萌发新根。正确地掌握光照、湿度温差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育桩成功的关键。

采桩分带泥采挖和裸根采挖两种。带泥采挖适用于不耐移植的树种,如九里香山松、黑松等难发根的树种。首先对要挖的树桩进行初步修剪,把不必要的枝、干锯除,使桩形紧缩。然后在树根外围3到6倍干径左右的地方开沟深挖,用手锯、剪把根口截平滑,到一定的深度后向中部斜挖,最后将主根锯掉使整颗树桩根部的泥坨保持完好,用包装带和包裝布把整件泥坨进行包扎,不让泥土散松掉落。

树桩采挖后最好尽快运回截桩、假植。如果要几天时间后方能运回的,必须保持树干的湿度,不让强风吹和烈日曝晒。可用湿布或禾草等物品遮盖,树身喷水,但泥士以不沐水,少淋水为好

裸根采挖与带泥采挖基本相同,只是不带泥坨,但要尽可能保持须根和幼根的完好。裸根采挖的最大优点是方便,大部分树种都适合,只要采挖季节适合,根系保存完好,离土时间短,养护正确成活率也很高。

当然,适合裸根采挖的树种,有条件带泥采挖则成活率更高








第一盆


生活太好了不适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