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独家专访制片人侯鸿亮:《都挺好》的结局有争议其实是好事

2019-03-31 21:4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董小易

独家专访制片人侯鸿亮:《都挺好》的结局有争议其实是好事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观众们每天在线潜在《都挺好》里,“作天作地”的父亲苏大强,乐看啃老的儿子明成和他斗嘴,同情独立要强的女儿明玉,心情跟着苏家起起伏伏……养老、重男轻女、原生家庭等等社会话题每天制霸热搜榜。

日前,《都挺好》收官,苏明玉最终和家庭和解。这一大团圆的结局也引起了观众的争论,有的观众表示自己原谅了大强,也有不少观众坚持,苏明玉应该与苏家保持距离。

记者独家专访了《都挺好》制片人、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侯鸿亮,聊聊该剧背后的故事。

记者:从《欢乐颂》《大江大河》到《都挺好》,正午阳光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侯鸿亮:应该是每个环节都尽可能做好。

记者:《都挺好》怎么做到每个环节都做好?

侯鸿亮:我们2012年买下了版权,经历了挺长的时间,到2017年决定开始拍摄的时候,又想再打磨一下剧本,于是又往后推了好几个月,希望剧本没有遗憾。等正式开拍,所有演员都到位了以后,我们围读了一个星期剧本,每个演员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角色,去找自己的状态。影视最重要的环节,其实是开机前的准备工作。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较着劲,没有放松。

影视最重要的环节,其实是开机前的准备工作,而后面的工作,就要通过演员用表演的方式把文本呈现出来。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较着劲,没有放松。

记者:《都挺好》的结局,苏明玉辞职回归家庭,很多人觉得无法接受。怎么看待结局上的争议?

侯鸿亮:明玉为何选择辞职其实是有更深一层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为了照顾生病的苏大强,其实是因为明玉通过柳青的事件认清了老蒙的为人,这个时候苏大强生病正好提供了一个明玉离开众诚的契机。这个时候明玉的辞职,也并不代表是对家庭的回归,而是一个阶段的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她肯定还会东山再起。一个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等的不同,对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结局我觉得有讨论很好,没有对错。

独家专访制片人侯鸿亮:《都挺好》的结局有争议其实是好事

记者:有人说苏大强集合了所有老年人的坏缺点,过于“奇葩”,怎么把握好这个“度”?

侯鸿亮:苏大强打破了传统电视剧中“父辈”的形象。打个比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安嘉和超出了许多人的认知,观众透过这个人,认知到还有这样的事。

其实现实中,还有比苏大强更加奇葩的人,超出大众一般认知的水准。这就是阿耐厉害的地方,她的观察特别犀利,能够清楚地看到事情的本质,她看到有这样的人存在,这就是原作“犀利”的地方。这样的作者蛮少的。

记者: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难在哪?还存在哪些问题?

侯鸿亮:我觉得是“度”的把握。现实主义题材,要反映现实,又要给出有益于社会的信息,而不是作为单纯的宣泄。要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但也要带来思考,让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前进。

我们希望通过《欢乐颂》,告诉大家: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是我们依然要一路高歌。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难”,但不能因此而沦陷,而要积极向上,始终朝着更好的方向去生活。

《都挺好》则希望,让大家多考虑家庭关系,多和父辈交流,看到他们、理解他们,同时又不失掉自己的独立性。

记者:您之前是山影的“铁三角”,现在“正午阳光”落户在浙江,您怎么看浙江的影视氛围?

侯鸿亮:我挺喜欢浙江的。我之前在横店影视节上也说,浙江的影视政策,未必是全国扶持力度最大的,很多地方的扶持力度都会超过浙江、超过东阳、横店,但最懂得影视发展规律的政府,一定是浙江、是东阳、是横店。因为这里有服务意识,不是那种单纯把影视视为税收GDP任务的地方,这一点蛮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