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數據多跑路 患者少跑腿馬鞍山用“智慧”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數據多跑路 患者少跑腿馬鞍山用“智慧”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長期以來,掛號候診時間長、繳費時間長、診療時間短等問題,讓不少患者就醫“添堵”。如今,只需要動動指尖,掛號、繳費、查看報告等就能便捷完成,省去了排隊等候、重複繳費的辛苦……近年來,馬鞍山由於不斷將“智慧元素”融入醫療,互聯互通的醫療數據讓患者不再樓上樓下跑、前前後後等,帶來的便利正在造福廣大患者。

從進醫院取號到拿藥離開,耗時不到一小時

10月22日,市婦幼保健院門診自助服務區人潮湧動但秩序井然,沒有出現此前不少三甲醫院窗口大排長隊的現象。市民薛希玲一手拿著手機,一手牽著患病的兒子。由於全程在手機上操作,從繳費到拿到藥,薛希玲前後用時不到10分鐘。

“過去一聽說去醫院看病我就頭痛,取號、候診、化驗、拿藥、結算,各種票據一大把,看個病至少排四五次隊,每次至少十幾分鍾,一個上午能看完病就算不錯了。”薛希玲告訴記者,使用了“馬鞍山市婦幼保健醫院”的微信公眾號服務,從進醫院取號到拿藥離開,耗時不到一小時。

市婦幼保健院院長丁承松告訴記者,該院推出APP(第三方平臺)、微信公眾號、自助機等多種預約方式,加上推行提前預約、按時到診、準時看診,每個環節都極大地節省了患者候診時間,改善了就醫體驗。

数据多跑路 患者少跑腿马鞍山用“智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據瞭解,為改善群眾看病就醫體驗,解決“掛號難”問題,從2015年開展,馬鞍山市婦幼保健院藉助“互聯網+”開展了便民醫療服務,在全市率先上線移動智慧醫院平臺,上線了預約掛號、導診導醫、檢查檢驗報告單在線查詢、分級診療等一系列便民惠民醫療服務,形成了“系統平臺+落地服務+運營支撐”多維度、全方位的立體服務體系,實現互聯網+與醫療服務的深度融合。馬鞍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也從2016年開始,開發了面向全市的“健康馬鞍山”APP,開展網上就醫就診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各醫院陸續推行預約診療服務,患者通過手機“健康馬鞍山”APP(或第三方平臺)、微信公眾號、門診自助機等渠道在線分時段預約,解決集中排隊掛號問題。

為解決“繳費慢”問題,作為先行先試的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於2017年10月試運行智能綜合支付平臺的服務,患者在窗口藉助掃碼槍就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寶、銀行卡等多種渠道充值,無需攜帶現金。經過多年建設,馬鞍山在“智慧醫療”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以繳費為例,我市醫療機構提供了診療卡、支付寶、微信和銀行卡等多種支付、結算方式。”馬鞍山市衛生健康信息中心負責人陳啟航介紹。目前,馬鞍山市市域6家二級以上醫院全部推出“互聯網+醫療支付”診療模式,患者能夠通過手機第三方支付方式實現診間支付,即患者可在每一個就診過程中完成費用結算,減少患者在院內折返跑現象。

這只是馬鞍山市“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落地落實的縮影。馬鞍山在改善就醫體驗方面,不囿於城區,還將目光投聚到基層醫療機構,不斷引入各種“智慧元素”,提升鄉村基層醫務人員的診療服務能力。“智醫助理”項目,是馬鞍山正在建設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全新平臺。據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改科科長張建軍介紹,作為“智醫助理”項目試點縣之一, 9月3日,當塗縣與安徽科大訊飛公司簽訂“智醫助理”項目。目前,已按序時進度完成平臺建設、網絡改造、接口開發聯調和系統運行環境測試等工作。隨著“智醫助理”的完善和投入使用,馬鞍山藉助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輔助診斷、遠程會診幫助、智能隨訪、智能預警這些新功能,將更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也更加方便患者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