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因不滿清朝統治,大明子民在海外“建國”,號稱越南“小中華”

明末清初,由於滿清八旗鐵騎肆虐神州,有人選擇與滿清抗衡直至壯烈犧牲,有人奴顏婢膝選擇屈服,同樣也有人選擇背井離鄉前往他國。今天給您介紹的就是大明子民在海外開枝散葉,頑強延續大明衣冠的故事。當時許多沿海百姓不願意接受異族統治,更對剃髮令嗤之以鼻,於是這些大明百姓選擇了出國前往東南亞國家定居生存。

因不滿清朝統治,大明子民在海外“建國”,號稱越南“小中華”

對於大部分的中華移民來說,定居點首選在安南(也就是現在的越南),為什麼?首先是相對於中國,越南的地理位置很接近,而且水陸交通便捷。與朝鮮、暹羅相同,越南在歷史上受到中土文化影響很大,早在明朝隆慶時期越南就與中國沿海有著商貿往來,當地的民俗、文化和政治比較接近大明,同時在越南早就有一批定居的中國商人。

因不滿清朝統治,大明子民在海外“建國”,號稱越南“小中華”

(莫登庸向毛伯溫跪拜請降)

但越南也不是鐵板一塊,在明清之交越南正處於鄭姓和阮姓南北對峙動盪的年代。

越南二元對立模式早在二百年前就開啟了,公元1428年,黎利創建了黎朝,這個王朝一直視大明為敵,經常與明朝的軍隊死磕。在一百年後黎朝被權臣莫登庸篡位,靠著這種卑鄙手段上臺的莫登庸面臨著國內子民和貴族的反對,為了保證自己位置的穩固並獲得明朝的肯定,莫登庸對於明朝十分恭順(當然了,現在越南人提起他還是痛斥為賣國賊)。

因不滿清朝統治,大明子民在海外“建國”,號稱越南“小中華”

於是越南變成了莫朝和黎朝的南北對峙,結果沒過多久黎朝又分裂為鄭氏和阮氏兩大集團,他們共同將莫朝驅趕到中越邊境後兩家把越南瓜分,鄭氏把持越南北方而阮氏在南方,經過了多次的死磕戰爭後,兩方勢力默許了對方的存在,形成了以靈江為界的對峙局面。

因不滿清朝統治,大明子民在海外“建國”,號稱越南“小中華”

對於華人們的到來,南北政權分別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北方的鄭氏因為離清朝很近,並且是大清認可的越南之主,他們生怕接納明朝的遺民會引起宗主國地不悅,所以對華人們十分排斥。而南方的阮氏就光棍多了,反正我又沒和你清朝接壤,更何況你也沒承認我的存在,那可就沒這麼多顧慮了,所以阮氏對華人的到來可謂是熱烈歡迎。

阮氏如此迫切的希望華人前來還有自身的原因,相比于越南北方的繁華,阮氏把持的南方還顯得蠻荒落後,阮氏政權向北無法擊敗開鄭氏拓領土,只有積極向南發展以圖更大的生存空間。而這些華人的到來正好解阮氏燃眉之急,為了招攬更多華人,阮氏不但允許華人建立自己的組織“明香社”,甚至還給這些遠道而來的華人們提供賦稅上的優待,於是越來越多的華人移居越南南方。

這時候我們的主角出場了。

鄚玖,廣州雷州府人,因為他“不服大清初政”、“不堪胡虜侵擾之亂”與老鄉們一起登船南逃 。不過他們並沒有選擇越南,而是選擇了真臘(柬埔寨)為立足點開展商業,當地土著們大多不善於經商,經過自己勤勞勇敢的創業,鄚玖得到了真臘國王的寵幸,於是國王任命他為“屋牙”,並主管國家的商貿。

通過賄賂真臘國王的親信,鄚玖得到了真臘東南沿海地區的開發權(默認了鄚玖建立割據武裝的權利)。由於在危難之時夢見了中國故土的河仙指引自己在當地創業,鄚玖把這片土地命名為“河仙”。

因不滿清朝統治,大明子民在海外“建國”,號稱越南“小中華”

真臘南方本是各方勢力均未涉及的真空,一片荒涼景象,按18世紀到過越南的法國人波維所說,河仙在鄚玖開發之前還長著茂密的樹木,當地的土人們也不知道經商和耕作,只知道捕魚、當海盜。鄚玖在其領地裡建立了河仙市和許多沿河村莊,召集流民耕種田地、墾殖園圃、修建房屋、開闢港埠,建立城寨自我保護。於是在短短的幾年內河仙就由不毛之地變成了當地重要的港口,來自中國、東京和暹羅地商船都以河仙為中轉站或目的地,河仙一度達到‘桅船多得不可勝數’的說法,所以有了個小廣州的稱號。

按照波維的說法就是:“森林被伐開,荒土變成良田,從河川所引之運河四通於田間,而豐裕之收成予農民以充足之糧食,且為殷盛商業之貨物.......”可見,正是鄚玖在農業、商業、礦業等方面的辛勤開發使河仙日益繁榮,“海外諸國帆檣連絡而來”,“華、唐、獠、蠻流民叢集”。

但好景不長,河仙的繁榮招致了強鄰暹羅的覬覦,此時河仙依附於真臘,但真臘已衰弱不堪,內部紛爭不斷。1679年,暹羅進攻河仙,鄚玖戰敗當了俘虜,這俘虜一當就是9年,直至1688年,“時遏國有內變,公潛挈從民,復歸往隆奇地所”。他在真臘境內徘徊多年才於1700年重返河仙,此時距離河仙全盛時期已過去20年!當年英氣勃勃的鄚玖,此時已是年近半百的中年人,半世基業毀於一旦。

因不滿清朝統治,大明子民在海外“建國”,號稱越南“小中華”

但鄚玖的歸來仍然讓“四方商旅遠聞太公仁聲德澤,皆慕而來”。

暹羅入侵讓鄚玖意識到了柬埔寨朝廷的軟弱,真臘無法給河仙提供保護,而暹羅又虎視眈眈,在權衡利弊之下鄚玖放棄對柬埔寨的依附,轉而投靠勢力強大的越南阮主政權,這與推行南進政策的阮主不謀而合。1708年,鄚玖親自到廣南向阮主奉表稱臣,被封為河仙鎮總兵。“南朝天王睹其相貌魁真臘傑,進退敬慎,嘉其忠誠,敕許為屬國。名其鎮為河仙。”“名其鎮為河仙,爵其品為總兵,頒賜印綬”。河仙成為廣南國的屬國。

因不滿清朝統治,大明子民在海外“建國”,號稱越南“小中華”

1715年,河仙再次遭到暹羅的寇侵。不過,這次有了強大的阮氏當後臺,鄚玖成功擊退暹羅的軍隊,並憑著自己的才幹恢復了河仙的繁榮。他窮盡60年光陰經營河仙,於1735年病逝,阮氏政權追贈他為“贈開鎮上柱國大將軍,武毅公”。鄚玖之子鄚天賜繼續對河仙辛勤管理,河仙政權逐漸成為廣南、真臘、暹羅三國之間的緩衝,並屢屢利用中間斡旋的機會從亂局中受益。

在鄚家兩代父子不懈努力下,河仙逐漸成為了當地文化中心。在這海角天涯的異國,河仙依舊延續著大明衣冠,據《清朝文獻通考》載:“港口國……宮室與中國無異,自王居以下皆用磚瓦,服物制度彷彿前代。其風俗重文學,好詩書。國中建有孔子廟,王與國人皆敬禮之。有義學,選國人子弟之秀者,及貧不能脩脯者弦誦。其中漢人有傲居其地而能句讀曉文義者,則延以為師,子弟皆彬彬如也。”“宮室婚姻吉凶之制,略與中國同,而建文廟設義學,俾國人皆知弦誦,以自附於中華之禮教”。

在鄚天賜的治理和鼓勵下,河仙的文人雅士們吟詠河仙美景,編篡成《河仙十吟》的詩集流傳於世。河仙,已經成為了海外的文明之邦,是大明子民在國外盛開的一朵文明之花。

因不滿清朝統治,大明子民在海外“建國”,號稱越南“小中華”

可就在一片繁榮安詳之中,河仙國的劫難再度來臨,而且這次是雙重打擊。最直接的威脅來自於中國老鄉,同為華人後裔的鄭信。鄭信在暹羅迅速崛起,並建立起強大的吞武裡王朝,並四處擴張。1771年吞武裡王朝悍然發兵進攻河仙本土,大軍壓境,河仙失陷,暹羅軍隊“毀廬舍,取財帛,人民逃亡,止留一墟荒禿而已”。近百年來繁華的河仙再度毀於一旦,只剩下一片焦土,河仙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未能恢復昔日的盛況。

因不滿清朝統治,大明子民在海外“建國”,號稱越南“小中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當鄚天賜向阮氏求救時,阮氏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西山起義,在這一前一後的夾擊之下,阮氏宣告滅亡,鄚天賜被逼自殺,鄚氏從此由盛轉衰。雖然後來阮氏子孫阮福映復國,曼谷王朝取代吞裡武王朝罷兵休戰,整個中南半島迎來久違和平,但河仙再也回不到輝煌的過去,其實際統領權由鄚氏割據獨立變成了兩國共同任命,從此以後鄚氏形同傀儡,而河仙“回覆了它昔日的安謐的狀態,即又重新是個不很活躍的小漁村了。”

儘管最後河仙被越南吞併,但鄚氏家族仍然在海外保持獨立自主政權長達七十餘年,在那樣錯綜複雜,爾虞我詐的國際局勢中河仙政權頑強的拼搏、生存,大明百姓們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勤勞和智慧把河仙這個荒蕪之地構建成政治安定,商貿發達,保留著故國文化和衣冠的樂土,大明子民、大明文化在海外開花播種,綻放著耀眼的光華。我們必須要說一句:壯哉鄚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