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國家中心城市西安這樣建:世界眼光 國際標準 西安特色

10月22日下午,西安市召開迎全運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工作大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浩出席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抓住承辦第十四屆全運會的重大機遇,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西安特色,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

會上發佈了《西安市關於辦好第十四屆全運會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的實施意見》和《西安市辦好第十四屆全運會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項目工作方案》。(記者 任虎鵬)

西安將如何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實施意見》給出了答案:

“九個堅持”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群眾是否滿意作為重要評判標準,不斷完善城市的管理和服務,提升全民素質,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2.堅持規劃引領。對標國家中心城市戰略定位,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基礎和發展潛力,做好國土空間規劃頂層設計,加快完善支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規劃體系,增強規劃的系統性、超前性、統一性、科學性和權威性。

3.堅持國際標準。

以世界眼光、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制定規劃、建設、管理等各個行業一流標準,建設“一帶一路”綜合改革開放試驗區,不斷提高城市國際競爭力。

4.堅持西安特色。發揮西安深厚文化積澱的核心優勢,找準歷史和現實結合點,傳承創新,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全運會服務保障中,展示西安歷史文化名城獨特魅力。

5.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科學把握髮展底線,打贏藍天、碧水、淨土、青山等四大保衛戰,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6.堅持文保優先。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係,劃定文物保護利用紅線和底線,強化文物保護規劃的剛性管控,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和城市傳統風貌,守住中華民旅歷史文化根脈。

7.堅持品質至上。樹立精品意識,發揚工匠精神、下足繡花功夫,在規劃建設、管理服務上精益求精、關注細節,不斷提高城市品質。

8.堅持問題導向。對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解決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上,集中精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後勁。

9.堅持責權統一。堅持全市統籌、重心下移、事權下放,理順市區各種責權關係,形成“職能明確、責權對等、分工合理、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工作格局。

總體目標

以承辦全運會為契機,全面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實現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有效改善,城市建設品質更加優良,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歷史文化魅力更加突出,城市生活更加宜居美好。把全運會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體育盛會、惠民盛會、文化盛會。

以承辦全運會為契機,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明顯加快,西安城市首位度、美譽度大幅提高,進一步彰顯西安區域經濟中樞、交通信息樞紐、科教文化中心地位,在關中平原城市群中的核心輻射帶動作用更加凸顯,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明顯提升,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的競爭力、影響力明顯增強,城市綜合實力進一步加強。

二十五項重點工作

(一)高站位規劃引領

1.發揮規劃統籌作用。

——落實好《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意見》等國家戰略,進一步明確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發揮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對關中平原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

——以承辦全運會為契機,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促進西安都市圈同城化發展。

2.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高站位高標準編制我市國土空間規劃,構建“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同步完成重點片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實現規劃建設區詳細規劃和重點片區、核心區域城市設計全覆蓋。

3.構建城市生態廊道。

——依託西安山水格局,以“三河一山”環線綠廊、灞河生態治理規劃實施為先導,持續加強“八水”和秦嶺生態環境治理,完善生態管控體系,推動生態修復。

——以城牆、護城河內環綠廊為重點,打造大西安核心區的生態廊道。2020年完成全市生態廊道規劃編制工作,並全面啟動建設。

4.加強歷史文化保護。

——堅持把文化作為城市的靈魂,加快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高起點規劃建設城市文化軸(即南起曲江中央文化商務區,連接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三學街、北院門、七賢莊歷史文化街區,大明宮遺址保護區,延伸到高鐵新城的城市文化軸)。

5.加強城市風貌管控。

——全面開展城市設計,構建全市“總體-區段-地段”的三級城市設計體系,實施城市風貌分級管控,重點管控標誌性建築、超高建築及重要區域、節點。

——以迎接全運會打造世界一流城市亮點區塊為先行,加強城市設計,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不斷提升西安城市品位。

(二)高標準建設城市

6.加快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

——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倒排工期,用任務倒逼進度,確保主體育場、體育館、游泳跳水館於2020年8月試運行。

——抓好水電氣熱等配套設施建設,同步實施公交及社會停車場站改造,提升主場館周邊區域環境和基礎設施配套水平。

7.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聚焦城市發展短板和不足,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

——統籌推進機場三期工程,完善城市道路交通體系。把握時間節點,限期打通斷頭路。加快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和高鐵新城兩大樞紐建設。

8.打造城市重點片區。

——充分發揮西安的歷史、文化、區位、交通、生態等優勢,重點打造四大片區。即灞河兩岸綠色生態文化廊道;西安火車站和高鐵新城快速便捷城市門戶片區;小雁塔、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以曲江中央文化商務區為重點的城市新地標。

9.加快生態西安建設。

——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習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改善和提升西安生態環境質量。

——按照整治到位、修復到位、保護到位的要求,建立長效機制,持續抓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早日實現“山青、水淨、坡綠”目標。

——按照“治、用、引、保、管”思路,制定全域治水方案,重點對“8+5+3”水系開展綜合治理。

——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10.加快城市有機更新。

——堅持惠民生促更新,按照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標準,大力推動以城中村、棚戶區等改造提升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有機更新工作。

——堅持將最好的規劃設計、最好的建築質量、最好的配套設施、最好的地段用於安置房建設,確保群眾居住和生活品質。

11.加快老舊小區改造。

——按照明確標準、完善功能、突出特色要求,統籌推進小區軟硬件建設。

——市級領導親自包抓,確保老舊小區改造不僅“好看”,更要“好住”。

12.加快城市綠化美化提升。

——依據市域路網、水系空間佈局和自然山水形態,構建城鄉統籌的綠化體系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

——大力開展植綠造綠工作,打造一批綠化示範路。對永久性綠地劃定座標,設置公示牌,面向社會公開,不斷提高城市綠化建設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水平。

13.加快實施線纜落地。

——按照“核心區域優先、架空線纜集中路段優先”原則,推進管廊建設,分批次開展架空線纜落地。全運會前完成主城區通信架空線落地。

14.規範施工圍牆圍擋設置。

——加大違規圍擋拆除力度,規範工程圍擋設置。

——著力提升戶外公益廣告宣傳載體品質,集中對建築圍擋、單位(小區)圍牆、大型電子屏等統一規劃提檔,讓公益廣告與城市文化底蘊相融合、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15.推進道路提升改造。

——進一步理順城市道路提升改造體制,按照迎賓大道(一級道路)、主幹道(二級道路)、次幹道(三級道路)、支路(四級道路)四個等級,分級開展城市道路提升工作。

——集中開展道路黑化、人行道翻建,消除道路“三爛”。開展道路交叉口改造,增設行人過街安全島,為市民創造便捷安全的出行環境。做好城市橋樑養護維修和油飾粉刷,做到市政設施功能性、安全性、美觀性統一。

16.推進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

——堅定不移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進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提升城市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能力和水平。

——圍繞中心城區排水管網不完善和雨汙水管網混流現象較多的實際,加快排水管網建設,到2020年底,主城區消除排水管網缺失區域,完成雨汙水混接點整治。

17.加快完善綠色交通體系。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創造優質的綠色出行環境。

——加快城市道路配套設施建設。優化重要路段、節點交叉口信號燈控制系統,增設交叉口行人過街天橋人性化設施,改善出行條件。倡導居民綠色出行。

(三)高效能管理服務

18.加強燃氣和供熱設施合理化佈局。

——著力做好城市供氣、供熱保障工作。按照“保安全、保供應、提效能”的原則,持續增強冬季保障能力和城市燃氣應急處置能力。

——優先消納利用城市周邊熱電聯產項目餘熱,鼓勵採用地熱能、汙水源熱泵、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供熱方式。

19.推行數字化城市管理服務。

——全面落實市委《關於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決定》“升級數字城管系統”要求,搭建一體化城市管理平臺,形成覆蓋市、區縣、街鎮、社區四級城市管理網絡。

——加快智慧環衛、智慧園林、智慧執法、智慧市政、智慧交通等信息管理系統和專業監控中心建設。實現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

20.增加城市公共空間。

——統籌考慮城市景觀、公共交通、防災減災、殘疾人基本服務保障等需要,建設公園綠地、城市廣場、公共設施。

——加強對山邊、水邊、路邊的環境整治,強化對沿街、沿路和公園綠地周邊地區建設的管控,注重城市街頭綠地、小微空間的設計,為市民提供良好公共空間和休閒環境。

21.提升城市景觀規範街道傢俱設置。

——加大違法建設查處拆除力度,遏制新增違法建設,全面拆除整治存量違法建設,2020年底實現存量、新增違法建設雙清零目標。

——按照“減量、整合、統一、精緻、還路”的原則,統籌考慮城市傢俱規劃定點、街具選址、設施完善等,制定城市傢俱規劃布點方案,完善城市傢俱建設管理辦法,加強日常管理及維護,確保城市整體容貌的協調一致。

22.開展城鄉環境提升整治。

——以整治城市環境,服務市民生活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門前三包”等制度,不斷提高深度保潔覆蓋率,打造整潔靚麗、美觀有序的城市環境。

——加快公廁建設改造進度,到2020年底全市新建公共廁所193座,提升改造328座,開放社會廁所186座。

——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制度,不斷提高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建設美麗鄉村。

23.加強建築垃圾管理。

——不斷擴大建築垃圾消納容量,加快政府主導建築垃圾消納場所建設,確保政府對消納場所的管控。消納場所全天24小時開放運營,不得隨意關閉。

——實行建築垃圾外運審批容缺優先辦理機制,暢通建築垃圾運輸、消納等處置路徑,途經區、消納區不得采取針對性措施拒絕運輸車輛過境、入境。

24.提升小區物業建設和服務水平。

——進一步理順和完善物業管理體制,充分發揮街辦、社區基層組織作用,通過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物業管理重大問題。

——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業主參與物業管理,提高業主委員會覆蓋率,加大對違法違規物業企業懲處力度,每年向社會公佈物業企業黑紅名單,切實提升全市物業服務水平。

25.加強城市文明建設

——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引領,廣泛組織開展“西安就是我的家,文明創建靠大家”和“迎全運盛會,展文明風采”主題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形象。

——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大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車讓人·人守規”、“健康快樂迎全運”、“崇德向善迎盛會、文明有禮待賓朋”和“我文明、我行動,我為全運添光彩”主題實踐活動,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以規範服務言行和開展志願服務為重點,組織開展“文明服務迎全運、創先爭優做奉獻”主題實踐和“人民滿意示範窗口”創建活動,全方位提升文明服務水平。

——以深化全市各行業系統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廣泛組織開展“行業當標兵,文明迎全運”主題實踐活動,著力促進行業管理服務效能提升,營造“精彩全運撲面而來,文明風尚無處不在”的良好社會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