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從寫教案看教育教學工作行政化

某些教育教學工作,本來應由教師自主安排怎樣去做,卻被上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做了統一安排。

這種在行政命令的指引下教師被動完成某項或某些工作任務的現象,就叫教育教育工作行政化。

從寫教案看教育教學工作行政化

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複雜而又側重臨場發揮的技術活,對於不同的教師有可能有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和風格,各有特色。教無定法,俗話說:“殺豬的,各有各的殺法。”也就是說,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交給老師後,就讓他獨立自主地完成,他認為怎樣做最合適、最有效,就隨他怎樣去做。我們只看效果,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只要逮到老鼠就是好貓,在老師的具體工作上,不要強加一些限定性的任務,給他們提供寬鬆的工作環境。比如,不管教師有無教案,只要把課上好就行了。事實上,對絕大多說老師來說做教案(不管是手寫還是電子教案)已是一種擺設,一種走過場的形式,一種應付檢查或晉升職稱的需要。百姓茶館認為,大家都有一本特級教師編寫的教案作參考,就可以了,就能省去成千上萬教師寫教案的負擔,當然並不排斥自願寫教案的情況。

現在的公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行政化一直受到教師們的質疑和批評,但是行政管理色彩依然濃厚。教育具有學術性和靈活性。某個教育環節,做也行,不做也行,這樣做也可,那樣做也可,橫看成嶺側成峰,各有道理。

當行政命令式的管理進入教育中時,有些學術性的、可做可不做的事就被要求必須做的了,否則就被認定為“不認真工作”,就會上綱上線地受批評甚至行政處分或者晉不了級或者扣掉部分績效工資。濫用獎懲制度,學校成了功利場,教育就失去原汁原味。

從寫教案看教育教學工作行政化

比如——還拿教案來說吧,有許多教師,教案不寫也能上好課,在書上圈圈畫畫或者制個PPT就夠了,但是你必須執行上級規定,必須去寫,還要定期接受檢查;寫就寫吧,簡單列個提綱就好,至於如何上課,心中有數就行了,但是不會依你做主,你必須按照上級規定的模式去寫,教學目標、重難點、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件準備、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都得預設,課後還要編個反思或後記;有的被允許做電子教案,網上下載或相互分享,大同小異,教案面孔幾乎是雙胞胎。你說這累不累?多餘不多餘?哪位教師能禁得起這樣的折騰?教育教學要放手讓老師去做,靠行政手段來管理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做什麼和怎樣做,教師處於被動的地位,沒有了主見,也不準評論對錯,不準“討價還價”,不管你做的是有用還是沒用,上面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這還是教育嗎?這只是命令與執行,哪有實實在在的符合自己教學實際的個性化教育?老師疲於奔命,一方面把精力用於執行上級命令、完成上面佈置的各種"作業",另一方面又要與學生打交道,兩面應付,真的很累,身體累,心更累。只要是教學工作中有用的事,教師再苦再累都不在乎,如果整天做著自己不願做的不必要的事,那就一做就累。心累更傷人,長期強迫自己做不願做的事,整天精神壓抑,從而使腸胃類病、心腦血管類病、心理疾病的患病幾率增大,這就是教師平均壽命短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寫教案看教育教學工作行政化

百姓茶館認為,教師的具體工作由老師自己做主,負責微觀的事,側重過程和細節,各級管理層(包括本校領導)不要插手教師的具體工作;教育行政部門只管教師業務指導和培訓、及處理違法亂紀的問題,從總體上實行宏觀調控,側重結果和全局,從教育教學效果和政治紀律上去監管。教學工作,少一些多餘的命令,教師就會少一些不必要的負擔,教育領域就會少一點形式主義事情;就會多一些真抓實幹,就會更有活力和成效;教育也越像教育,而不是教育和行政摻雜在一起的混合物。

從寫教案看教育教學工作行政化

我是百姓茶館,教育的行政化現象還表現在其他方面,在此不便偏離題目去贅述。少數地方行政化已蔓延到教師“慈善募捐”上,初級教師被上面要求捐100元,中級、高級則遞增為200元、300元。這種半強制性的“被捐款”,其實也是一種行政命令下的捐款,捐款都被行政化了。感謝您的閱讀,讓我們一起思考教育現象,看清現象後面的本質,為教育的發展激濁揚清,生出更多的智慧。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評論和指正,我在茶館等著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