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南京陽山碑材的歷史密碼

關於南京陽山碑材的介紹文章和文獻片可謂汗牛充棟。然而,這些鋪天蓋地的文章和相關文獻片幾乎都秉持一個同樣的觀點,即明成祖朱棣為了孝敬父皇母后和安撫民心而鑿此參天巨碑,在鑿碑即將大功告成時,他突然意識到,此碑過於龐大,無法運回京城,便中途停止鑿碑,將這個半成品的巨碑遺於荒野。史實果真如此麼?

南京陽山碑材的歷史密碼

巨碑惑住局外人

“青龍山前石一方,弓尺量之十丈長。兩頭未截空中央,旁有贔屓形更大。直斬奇峰為一座,欲負不負身尚臥。高皇開創氣概雄,欲移此碑陵寢中。大書功德告祖宗,壓倒唐漢驚羲農。碑如長劍青天倚,十萬駱駝拉不起……”這是清代大詩人袁枚《洪武大石碑歌》中的傳世佳句。袁枚在詩中生動描繪的大石碑,迄今已歷600年風雨。碑材分碑座、碑額、碑身三個部分:碑座長30.35米,厚13米,高16米,底部已鑿空,僅留2行石柱支撐,西北端仍與山岩相連;碑額呈橢圓形,在碑座東北面約100米處,高10.70米,寬20.30米,厚8.40米,通體鑿有石牙14個,擬鐫刻蟠龍之跡象,底部亦已鑿空,僅留3行石柱支撐;碑身在碑額旁6米處,為長方形,橫臥於地面,長49.40米、寬10.70米、厚4.40米,東北端尚未與山岩鑿斷,底部留有3行石柱支撐,其餘部分均與山體分離,僅碑身重約5500噸。若將三塊碑材豎疊起來高度為70餘米,真乃世界罕見之巨型碑材。在南京本土有民謠曰:“東流到西流,鎖石鎖墳頭,東也流,西也流(諧“留”),石碑難搬走,劉伯溫活轉也搖頭,除非山能走。”民謠中的“東流”、“西流”、“鎖石”、“墳頭”等均為地名,至今猶存。

600多年來,也不知有多少達官貴人、文人騷客乃至布衣百姓慕名走進陽山(緊鄰青龍山),爭睹這舉世無雙號稱“天下第一碑”的巨碑。世人在感嘆之餘,心中都不免會有謎團:一代英主永樂皇帝是何等聰明,他為何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自不量力地勞民傷財地去鑿制這樣一座“十萬駱駝拉不起”的參天巨碑?原來這背後隱藏著一個驚天大陰謀。

朱棣殘害方孝孺

當年燕王朱棣在南京篡位當上皇帝后,恐朝野不服,聽從“國師”姚廣孝的建議,召來德高望重的方孝孺入朝,令他起草詔書,歌頌新帝登基。誰知方孝孺懷念故主,不但拒寫詔書,還披麻戴孝,到朝廷大哭,手指朱棣大罵:“你這亂臣賊子,看你橫行到幾時!”朱棣大怒,下旨將方孝孺凌遲處死並滅其十族(九族和方孝孺的學生),死者達870餘人。

方孝孺及其十族被誅戮後,天下民怨沸騰。朱棣為了平息民怨,苦思良策。就在朱棣急如熱鍋之蟻時,他忽然夜得一夢,夢中有仙人對他說,在方孝孺出生之前,他父親擬建祖墳。在挖墳壙的前夜做了個夢,有一個穿紅衣的老叟哀求方孝孺的父親,說:“我有800多子孫就在你要去挖的墳地下面,我知道你要找一塊風水寶地建祖墳,這我能理解,但是你要給我三天時間,讓我全家遷往他處,你三天後再來挖墳壙如何?”此夢醒後,方孝孺的父親沒拿這當回事,他第二天便帶人去挖墳壙。方孝孺的父親在指揮傭人挖開墳壙後,在一塊青石板下發現了一窩紅蛇。方孝孺的父親不但沒有放任紅蛇逃生,反而命傭人將紅蛇統統燒死。就在祖墳建成的當晚,方孝孺的父親又夢見紅衣老人,他異常憤怒地對方孝孺的父親說,我昨天已託夢給你,懇求你三天後再挖墳壙,可你為什麼不聽我的哀求,竟然狠毒地燒死我800多子孫,你今天滅我的族,我將來也要滅你的族。後來,方孝孺就出生了,他就是紅蛇王(紅衣老人)投胎轉世來方家“臥底”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引火燒身,滅方家滿門。

朱棣借碑滅政敵

方孝孺是紅蛇王轉世復仇的故事被永樂皇帝杜撰並大肆傳播後,很快就深入民心,沖淡了尋常百姓對朱棣滅方孝孺十族的怨恨。但京城內外許多飽讀詩書的“惠帝死黨”卻不是那麼好忽悠的,他們因此而更加痛恨朱棣。他們相互串聯,共謀舉事,以圖推翻國基未穩的永樂王朝。朱棣毫不手軟,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將鬆散的多山頭的反政府組織各個擊破,並捕獲了7900餘名“惠帝死黨”中的“頑固分子”。朱棣本想把這批“頑固派”斬盡殺絕,但又怕過於殘暴的鎮壓會激起民變,一時左右為難。姚廣孝知其心事,向朱棣獻上一石二鳥之計,朱棣聞言龍顏大悅。

翌日上朝時,朱棣對滿朝文武大臣說:“自太祖皇帝和母后孝慈高皇后歸天后,朕寢食難安,日夜思念父皇母后。為了向父皇母后盡孝和弘揚父皇‘以孝治天下’的遺訓,朕決定為父皇母后鑿制一塊亙古未有的參天巨碑,以聳立於大明孝陵,供萬世後人瞻仰。”

為了鑿制參天巨碑,朱棣“徵用了”以“惠帝死黨”為“絕對主力”的“工匠”萬餘人。這批“工匠”被士兵押解到距南京城約40華里的陽山,就地取材鑿碑。監工限定每名“工匠”每天必須交出開鑿石料的碎石屑三鬥三升,完不成規定工作量的,則被重重鞭打。為了加重這批”惠帝死黨“的飢餓感,朱棣特敕命監管“鑿碑工匠”的官員每天供用給“工匠”的飲用水均為釅茶,連煮飯用的水和燒菜用水亦為釅茶水。這樣一來,本來就油水不足的眾“工匠”哪經得起日日釅茶的“搜腸刮肚”?在數年時間內,“工匠”幾乎全部餓死、累死,死去的“工匠”就地掩埋,留下眾多墳墓,因此,陽山附近便多出個地名:墳頭。這個地名沿用至今。

後來,在眾“工匠”中,有一“工匠”死裡逃生、隱姓埋名,活了下來。他在臨終前將朱棣借鑿參天巨碑為名,殘害“惠帝死黨”之事告知了後人,真相這才得以大白於天下。這則由當事人口述的孤證刊於明末清初的刻本《應天雜記》。

朱棣待政局穩定後,他為了向世人“交差”,最後派人從龍潭山上鑿取了一塊高8.87米的碑豎在明孝陵“四方城”內,仍稱“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來源|《讀者報》 作者|王慶順)

南京陽山碑材的歷史密碼

走過萬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歡迎訂閱2019年《讀者報》

郵發代號:61—98

訂閱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當地郵政所訂閱

2. 關注“讀者報官方微信”,進入微店下單訂報

3.淘寶店鋪: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讀者報》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貓》雜誌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