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西安:十三朝古都沒落的水資源因素


西安:十三朝古都沒落的水資源因素


西安是東亞帝國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那裡是首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並先後成為周制與秦制兩大統治模式的中心起始點。以城市為核心的關中地區,更是被譽為建立王朝的龍興之地。

因此,關於西安在唐朝結束後的沒落與衰退,也成為很多人研究探討的內容。通常來說,總結出來的主要原因包括頻繁戰亂城造成的破壞,以及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後所造成的空穴效應。當然,其中也包含帝國都城也勢必出現的過度擴張效應。


西安:十三朝古都沒落的水資源因素

西安的河道與古城牆風貌



但最為直接的因素卻鮮有人注意。那就是直接造成了西安及周邊地區衰落的水汙染因素。因為相比產業調整、戰爭創傷等問題來說,水汙染是非常致命而很難迅速解決的頑疾。

由於古代先民為取水方便,所以往往會選擇依水而居。設計師與規劃者們選址建城位置時,也都會把水源作為必要的考慮條件。通常會把普通城市建在河道一側,而巨型城市則往往橫跨河流兩岸。


西安:十三朝古都沒落的水資源因素

西安附近自古就有8條主要河流



古代的西安四周就有渭、涇、灃、澇、潏、滈、滻、灞等8條河流,以至於素有“八水繞長安”的說法。所以,不僅此地事宜築城,還能配套建設許多大城市所必須的周邊設施。例如供養眾多人口的農業,就以靠近城市本身最為合適。既可以方便索取而省下運輸成本,也能讓城市駐軍對農田本身進行保護。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西安的最終沒落,也是因為水系過於發達,並影響到城市本身的地下水質量。早在北朝末年,篡位成功的楊堅就發現,舊的長安城附近環境相當糟糕。自秦漢以來的數次大規模擴張,讓不同時代的生活垃圾產生堆積效應。這個情況在漢朝時就已浮現,只是因為東漢將都城搬往洛陽而遭人忽略。


西安:十三朝古都沒落的水資源因素

西安自古以來就不應該是缺水的地方



經歷魏晉南北朝的亂世,等到楊家準備重塑偉大帝國,才發現這個情況有多麼可怕。城市居民依靠打井取得的地下水,已經因大量汙染而變質,根本不能為人所飲用。這才迫使隋文帝決定在舊城東南龍的首原,建立一座新城。稍後取名大興的中古西安,就成為了關中輝煌歷史的最後見證。

當然,換個地方不等於解決問題根本。僅僅到了唐中宗時期,城區的地下水汙染又浮現出來,甚至比過去更加嚴重。這是因為某個地區的地下水系往往相互連接,並順道將汙水散步到更大範圍內。唐朝的西安城規模,又達到了歷史巔峰,在排汙方面也是前無古人而鮮有後者。直到北宋建立,全城已經有半數以上的井水都只能喝到鹹水。


西安:十三朝古都沒落的水資源因素

西安的歷次建都 都會加劇地下水的汙染問題



雖然宋朝將都城遷往東方,但西安始終是關中地區的首府,並因此保留了最多人口。哪怕是在城區面積迅速萎縮的明清,當地都有地方官府、軍政機構的常駐。加上本地生態系統已經出現問題,自然是沒法緩解地下世界的汙染蔓延。以至於在1970年,國家對西安的地下水汙染進行調查,發起其主要汙染物的含量是正常標準的8倍。其中,汙染最嚴重的地區,正是隋唐長安城的所在位置!

除了人為因素,西安父親的土質也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本地主要坐落於河床下切形成的二級階地上,所以地勢平坦但表層黃土疏鬆。結果是土壤滲透性極好。這也導致地面汙染物向地下滲透的含量和速度高於其他地方,從而加劇了地下水的汙染。


西安:十三朝古都沒落的水資源因素

土質結構 也讓西安的地下水問題尤其嚴重



今天,新的城市規劃讓西安看上去比過去千年都要欣欣向榮。對周遭殘餘河流水系的利用,也讓城市風貌完全有別於其他大西北地區。然而,地下水汙染問題卻不可能就此完結。這也在很大層面上,繼續限制著當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